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法学》1986,(1)
或许是看惯了法学类书籍封皮的庄重而单调的色彩,偶见这本蔚兰色书面的《西方法学家生平与学说述评》,便有点惊讶和欣喜。细细读罢,生出了介绍给大家的念头。除了它的版面设计和整体装帧典雅、素洁以外,其内容也是相当不流凡俗。大凡集中介绍著名人物之书,或极洋洋洒洒,或极言简意赅。如前者,有高等院校法学试用教材《西方法律思想史》等;如后者,有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编译的《法学流派与法学  相似文献   

2.
西方自然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及社会学法学等三大法学流派向对方靠拢形成了西方综合法学思潮。通过介绍分析综合法学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本文指出了综合法学试图融合三大法学派为一体,并构建一个"适当的"、"一体化的"法理学流派的过于理想主义的目标。综合法学思潮虽然未能合并或消灭原有的西方三大法学流派,但是它对西方法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国法学理论研究及法理学教材内容的变革也同样深深地打上了西方综合法学思潮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法学的主题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介绍了有关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法学的背景知识 ,界定了后现代法学的内涵。然后文章对西方后现代法学中常用的几个关键的主题词如“语言”、“主体”、“权力”和“解构”等概念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 ,笔者通过这些主题词阐明了后现代法学的特色 ,以及后现代法学对传统法学的批判。最后 ,笔者总结认为后现代法学并不是虚无主义法学 ,我们应该吸取其中的合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致力于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借鉴贺卫方回顾本世纪初中国法学从诞生到发展的历史,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是,我国法学以及法律制度的发展往往是与对域外法学与法律的介绍、引进以及借鉴密切关联的。中国法学的产生乃是回应西方冲击的结果;中国近代型的法律体系是以西方尤其是欧...  相似文献   

5.
以现代逻辑重组孔子的法律哲学体系至为重要。用现代法学思维考察孔子对法律的理解,刑罪与狱讼为分析法学下的实在法,礼与乐为社会法学下的法律规则,仁与义为自然法学下的高级法。刑罚-礼乐-仁义构成了孔子法律思想的基本结构,类似于西方实在法-社会规范-价值追求的一般思想模式。通过考察西方学者如孟德斯鸠、昂格尔和韦伯眼中的礼与法,以此来探究东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就公正而言,拿西方正义的模式作为参照,《论语》里的公正近似于早期基督教式的利他主义道德,接近于康德式的道德哲学,不同于边沁式的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法学是20世纪下半叶在西方兴起的法学学术思潮,它是以西方后现代的哲学观念和方法作为哲学基础,以对现代的法律概念和法治体系的批判为主要特征,以对未来理想的法治图景的建构为最终落脚点的法学流派。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社。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热,在犯罪学和社会控制领域也有独特的地位。其原因,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法学问题时非常重视犯罪和刑罚问题;二是犯罪问题自那时以来一直是西方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西方学者企图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找到解决犯罪问题的捷径,从而形成了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和社会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8.
缘何不是法律方法——原本法学的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法学界对在汉语中到底是使用“法学方法”还是“法律方法”存在着争议。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争议是因为人们对德国法学中“法学方法论”一词中的“法学”的蕴涵不太清楚。德语的“法学方法论”中的“法学”有特定的内涵和意义,而不是中国法学界所普遍理解的法学。前者是由西方法律文明的创造者——古罗马人所创立的一门独立的科学或实践智慧,是西方两千多年法律文明中绵延不绝的伟大传统。这种传统意义的法学称为原本法学。相对于原本法学来说,现在所谓的其他法学学科如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史学、甚至法哲学,都是一种交叉或边缘学科。在这种意义下,在汉语中还是使用“法学方法”一词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法律政策学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至今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和普遍的认可。在国内关注法律政策学为数有限的学人中,有的将其等同于拉斯韦尔和麦克道格尔的政策法学派,视之为从政策学的角度研究法律的一个法学流派。①有的虽试图以一个更为宏阔的视野来涵盖与清理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诸法学流派及其大家的法律政策思想,(2)但其理论出发点依然未能超出拉斯韦尔的“政策定向的法哲学”.而后者又恰恰是最为人们所争议,甚至诟病的地方.尤其是在有着独特而悠久的“政策法”实践的中国这片土地上,法学界人士更似乎有着一种心照不宣式的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超越了法律斗争论、工具论和政策论的话语体系,表现出从"革命到改革"、从"左右之争"到"古今中西之争"的演进轨迹。从"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法治,不要人治"、"法是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法要以权利为本位"、"法学需要质变式改革"到法律文化论、法律移植论、本土资源论,三十年话语流变史艰难曲折地从法学之外走向法学之内,最终确立了法治国家话语主导权。在学术理路、发展内涵和思想渊源上,中国法学的话语流变从外在分裂走向内在统一;从"批斗封建文化"到"文化热",走向"以文化作为方法";从"排斥西方"到"接纳西方",走向"反思西方",其中也透射出中国法学乃至国家法治走向成熟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目前,法学界一些专家学者在京召开了几次座谈会,对我国近年来法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见解。一、关于法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与会学者指出,当前法学界有淡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淡化意识形态的倾向。如有些人不分社会主义法与资本主义法的本质区别‘笼统地提出现代法的精神都是契约自由、权利本位、人文精神等,这实际上会导致人们以为法制建设和法学理论不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仅仅以不同意识形态体制下人们共同接受的那些法律原则为指导就够了。还有人提出唯物辩证法不是法学方法,西方…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套旨在建构中国法学未来的丛书。一如我在“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中所指出的:1978至2004年的中国法学,为中国突破此前法学或法律虚无主义的时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且经由无数学人引进西方法律知识和研究法律的努力而在为中国法学的未来发展方面也起到了铺平道路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人性的探讨在法学理论研究上有一段很长的历史,西方国家认为,人有理性、非理性;传统文化认为,人分性善和性恶,之所以需要法律,就是要用法律来矫正人的非理性行为和人的恶习。法律人性化已经由专门用语向普及化发展,如“制度人性化”、“立法人性化”、“执法人性化”等等。其表达内容与西方国家认为的良法应尊重人权,  相似文献   

14.
论点辑要     
《中国审判》2009,(11):52-52
从主体上看,当下中国法学是学者主导型的。由于近代中国法学起源于学习、介绍、吸收西方法律制度与法治思想,也由于法学理论的生产者(主要是学者)无法直面中国社会,体察中国问题的特殊性。因此,无论是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不同民族之学术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媒介。近代以来 ,沈家本、严复诸前辈大量译评西方法学经典著作 ,有力推动了西方法学之精神、体系和内容向中国的传播 ,促进了中国现代法学的生成和发展。为继续西学译评这一造福中国法学之事业 ,本刊特设“西学译评”之栏目。本栏目既欢迎能够反映西方法学经典性、前沿性成果的译文 ,也欢迎评介西方法学研究新理论、新方法的论文。  相似文献   

16.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勤华 《法学》2004,(12):3-16
中国近代法学 ,并不是国人在继承中国古代法学 (律学 )之基础上诞生的 ,而是通过移植西方法学发展的经验和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有着特别巨大的启蒙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对近代西方法学观的内涵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及其载体 ,传播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争论 ,传播的历史意义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并就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传播的若干规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法哲学(法理学)是理论法学的主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法哲学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比较系统而又准确地介绍战后西方法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比较和批判,既排污,又借鉴,对于在我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主要流派述评宋玉波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大为昌盛的六七十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也应运而生。一些号称左翼的学者一方面注意研究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论述,一方面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及有关的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①。有的是为了促进...  相似文献   

19.
自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卡尔.伦纳的《私法制度及其社会功能》在20世纪初出版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不仅成果颇丰,其研究中心也经历了从欧陆到英美的转变。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在方法论和认识论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状态,众多流派的学者从批判的、概念分析的、自然主义的、社会理论的、结构主义的、女权主义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做出了新的解读。探索和思考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可以拓宽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研究向度,促进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沟通与交流,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尊重历史的文化遗产与理论成果加以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世纪西欧注释法学派述评何勤华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现代西方法学的历史渊源虽然是罗马法学,但其直接渊源则是在中世纪意大利由波伦那大学的教师伊纳留斯领导的注释法学派①。由于注释法学派的努力,在罗马法学和现代法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然而,对于这么一个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