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郁达夫于 30年代末的抗战时期 ,曾在新马一带生活 ,并从事文化、文学创作活动。在新加坡时期 ,曾任多个报刊杂志的主编 ,尤以在《星洲日报·晨星》的活动最为活跃。他以报纸为园地 ,培养了大批文学青年 ,强化了当地的华文文学创作与抗战文学的开展。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 ,郁达夫呈现出与 2 0年代的忧郁、伤感、颓唐截然不同的精神风貌与创作。  相似文献   

2.
作为地地道道的巴黎人,波德莱尔深谙现代大都市的隐秘诗意,在巴黎这座让他爱恨难抉、喜忧交加的城市采撷最光华灿烂的诗歌灵感,并借此改造诗歌语言、意象和审美趣味。在法国文学史上,正是波德莱尔通过诗集《恶之花》和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为文学中的巴黎题材寻求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诗意,为城市诗歌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景观。他基于对现代生活的关注而创作的大量歌咏巴黎的诗篇树立起了现代诗歌的形象,成为后来各种诗歌运动极具活力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3.
195 8年 ,克洛德·莫里亚克出版了一部重要的“反文学”( alitt rature)理论著作《当代反文学》。他创造的“反文学”这个术语概括了“新小说”、荒诞派戏剧以及所有摒弃传统写作风格的文学创作。这部论著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作者自 1 938年起陆续发表的其他文学理论作品 ,如《地狱玄学之介绍》、《安德烈·布勒东》、《与安德烈·纪德的谈话》、《今日的人与思想》、《爱巴尔扎克》以及《年轻的电影文学》等。 1 96 9年 ,《当代反文学》得到修订和再版 ,它与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论著《从文学到反文学》构成姊妹作 ,使得“反文学”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今天文学批评家们在使用“反文学”这个词的时候 ,几乎没有人再对它的意义和起源作任何解释了。克洛德·莫里亚克不仅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反文学”理论家 ,而且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反文学”实践家。除了发表四卷本“反文学”小说《内心对白》和多卷本回忆录小说《静止的时间》,他还写过“反文学”戏剧《对话》和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反文学”电影剧本《遗忘》等等。在《当代反文学》( 1 96 9年版 )这部论著里 ,克洛德·莫里亚克对卡夫卡、贝克特、亨利·米肖、巴塔耶、罗...  相似文献   

4.
195 8年 ,克洛德·莫里亚克出版了一部重要的“反文学”( alitt rature)理论著作《当代反文学》。他创造的“反文学”这个术语概括了“新小说”、荒诞派戏剧以及所有摒弃传统写作风格的文学创作。这部论著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作者自 1 938年起陆续发表的其他文学理论作品 ,如《地狱玄学之介绍》、《安德烈·布勒东》、《与安德烈·纪德的谈话》、《今日的人与思想》、《爱巴尔扎克》以及《年轻的电影文学》等。 1 96 9年 ,《当代反文学》得到修订和再版 ,它与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论著《从文学到反文学》构成姊妹作 ,使…  相似文献   

5.
这篇小说的题名似乎叫《奥克塔夫》更为确切,因为小说中最重要的主人公并不是阿尔芒斯,而是奥克塔夫这个哈姆雷特式的青年人。自从莎士比亚塑造出那位忧郁的丹麦王子以后,忧郁症就成为了西方文学作品中不少格调不凡、聪俊灵秀的青年主人公的通病。这种患者在法国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文学中,几乎就是成批地出现的:塞南古的奥培曼郁郁寡欢,完全沉浸在痛苦之中,诺缔埃的沙尔在生  相似文献   

6.
《源氏物语》与《蜻蛉日记》两部文学作品之间关系密切,《源氏物语》是《蜻蛉日记》的继承、扬弃与超越。本论从两位女性作家的执笔动机、文论观念、女性意识3个方面推考两部著作的内在联系。两部作品中的若干相同与相似重申了被男性主流文学掠过边缘经典女流文学的价值,正是这一边缘经典文学更为真实记录了当时社会现状、女性思想、男女的情感生活,两位女性作家的叙事才情更是勿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比沈宝基的早期诗歌与缪塞著名的《四夜》组诗,发现沈宝基早期诗歌受欧洲“世纪末之子”缪塞的影响颇深,在沉郁、焦灼、幻灭相交织的精神痛苦中发出感伤主义的忧郁呻吟,诗歌总体特征表现为在悲伤的情绪和痴狂心理中塑造一种病态忧郁美。  相似文献   

8.
白睿 《法国研究》2000,(1):167-173
无论在法国诗坛,还是世界文坛,波德莱尔(CharlesBaudelaire,1821-1867)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的《恶之花》长期以来被视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象征主义宪章,甚至是整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开山之作。然而,他对世界文学所做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恶之花》为后世确立了一种新的美学原则,还体现在他第一次明确地表示要将一种新的诗歌表现形式──散文诗带入文学创作领域。他的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就是这一崭新表现形式的有益实践。这部散文诗集共收入50首诗,每首均不押韵,且无固定格式,它们除继承了…  相似文献   

9.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22,(45):60-63
一百年前的1922年,是中国文学从文言文时代向白话文时代转变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里,文学观念的变革以及新诗、现代小说的创作实绩都层出不穷。始于1917年的中国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在此文中,胡适提出“文言合一”,“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标志着中国文学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同时转换。陈独秀称赞胡适是“首举义旗的急先锋”,郑振铎评价此文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同年2月号《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学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中期 ,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学禁锢和模式逐渐被打破 ,作家的艺术创造力被解放出来 ,文学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现实主义文学主流之外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探索和实验。欣欣向荣的文苑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短、中、长篇小说。方方的《风景》便是其中之一。方方是与池莉齐名的湖北武汉作家 ,以“汉”味语言描写凡常人生见长。《风景》( 1 987年 )是方方进入成熟时期的一篇力作 ,有评论家甚至誉为“传世之作”。不过 ,从历史深度、社会广度、思想力度、艺术高度以及文化内涵上看它是无法同司汤达的《红与黑》相比的。《红与黑》在世界文学…  相似文献   

11.
韩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话著作①———李仁老的《破闲集》在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价值、地位与影响,自不容低估。本文拟对《破闲集》中所受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尤其是文学(包括诗学)的影响,作一剖析,以窥中国文化与文学对韩国文化与文学影响之一斑(本文为叙述方便起...  相似文献   

12.
陈虹嫣 《德国研究》2011,(2):52-61,79
1953年创刊的《世界文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专门译介外国文学的刊物。50余年来,《世界文学》积极致力于外国文学的译介,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选取《世界文学》(1953-2008年)为研究对象,视德语文学翻译为一整体,通过运用描述性译学的研究方法,力求展现德语汉译作品在《世界文学》中的译介状态,揭示其成因并说明其嬗变。另外,通过对《世界文学》中德语文学翻译的梳理,也可以对德语文学在新中国的汉译发展轨迹有一个初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除史地、宗教、民俗、中外交通等领域外,《大唐西域记》在文学领域的价值也很珍贵。研究《大唐西域记》的文学价值,首先应确定其文学归属。目前,对《大唐西域记》的基本认识主要有游记、行记、传记、报告文学、新闻文学、回忆录等。以上归类认识,各有其归类理由和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均有缺憾:或者因视角单一而无法兼顾《大唐西域记》的其他特质,或者归类间互有重叠而身份难辨,或者会因传统认知对《大唐西域记》的文学价值造成遮蔽。打开视野和思路,跳出文体认识的局限,从《大唐西域记》深湛的宗教性内涵和多样的文学表现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出发,将其归入宗教文学(佛教文学)这一大的范畴,是一个较为合适的选择。这样处理,在突显《大唐西域记》自身价值的同时,可为数量众多的同类作品找到一个共同的归属,也为中国文学、东方文学和比较文学拓展出新的研究空间,为促进中外文学和文化交流提供一个典型的范例。同时,《大唐西域记》人文意蕴较为丰富,如伦理观念、生态意识、警示意义、求真精神、理想主义、开放心胸等,将它归入宗教文学,并非是要回归传统的宗教性解读,而应着重发掘、整理和研究其宗教性内涵中有益于当下、有益人的资源,实现其现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文学在法国》和《法国作家与中国》在欧洲各国中 ,中国文学在法国传播与影响不是最早的 ,法国与中国的直接交流要晚于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 ,但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与影响却是最大的。法国是世界公认的欧洲汉学中心 ,而且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像法国那样有那么多心仪中国文化、推崇中国文学的作家 ,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像法国那样有那么多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学术机构、团体与专家学者 ,也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出版或发表了那么丰富的有关汉学研究的著作。因此 ,研究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与影响 ,在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探讨了《万叶集》中咏"云"的和歌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通过对《万叶集》文本的仔细研读、与中国古典诗歌作品的精心比对,可发现众多《万叶集》和歌的构思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相似之处。论文通过举例与分析的方法具体论证了两者的关联,同时论证了《万叶集》和歌的枕词、序词等修辞及用词对中国文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日本近代文学与疫病关系密切。广津柳浪的《残菊》、森鸥外的《假面》以及夏目漱石的《从此以后》《门》《心》等作品充分体现了结核和伤寒与文学的关系。在以西班牙大流感为题材的作品群中,芥川龙之介、秋田雨雀、永井荷风、岸田国士等文人以日记、信件或随笔的形式记录病症与病痛。这些个人记录远比官方记载更鲜活、直观,也更能引起后人的共鸣,对于疫病防御颇具启示。小说在深入挖掘人们直面传染病大流行时的内心变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志贺直哉的《流行感冒》、菊池宽的《口罩》和宫本百合子的《伸子》是此类作品中的精品。这些作品不仅触及人物的内心世界,还揭示出对他者的暴力、卫生观念欠缺、异国感染者的心理抚慰等社会问题,从而显示出作品的深刻性。疫病文学再现了被感染大潮所吞没的个体的人生、情感与生命的光环,这是疫病文学的现实意义之所在。在文明批评与现实批判方面,与谢野晶子的《从感冒的病床上》和《死亡的恐惧》发人深思。另一方面,日本近代书写疫情的文学也暴露出局限性。仅关注个体的生存状况与心理状态,鲜有对共同体和社会的深入思考;缺乏宏观的视角与恢弘的构架,难以通过作品把握感染病流行时整个社会的状况与日本人群体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7.
卢梭在其处女作《论科学与艺术》里,就提出他的"回归自然"的观念,主张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他的"回归自然"就是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近二十年,欧美掀起生态文学批评的新潮流,本文举证不同时期的三部法国生态文学的作品:乔治·桑在《魔沼》中描绘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米歇尔·图尼埃在《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告诫人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勒克莱齐奥在其小说《沙漠》里揭示了大自然才是人的幸福之源。由此看来,卢梭的自然观开拓了法国生态文学,他无疑是法国生态文学的先驱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18.
米莱伊?卡勒-格吕贝尔是法国巴黎三大教授、女性与性别研究和法语地区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加拿大皇家学0院士、作家、小说理论家及美学家,发表了大量关于文学、电影以及性差异研究的著作,尤其写了很多评论当代作家如杜拉斯、比托尔、埃莱娜·西苏、克罗德·西蒙等人的著述.她的重要作品有:《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史或文学的修改痕迹》、《虚构功能:关于小说假象》、《伟大的时代——论克洛德·西蒙》、《从咖啡到永恒:写作中的埃莱娜·西苏》、《玛格丽特·杜拉斯或性差异的故事》等.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际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本访谈中,米莱伊?卡勒-格吕贝尔同时以作家、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教授的独特视角与美学观点解读作家作品,分析细致精辟,更加突出作品的美学特征和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理解村上春树的另一种方法——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上春树童年开始学习钢琴,大学期间与爵壬、摇滚为伍,毕业后经营爵士酒吧,音乐造诣非同一般。村上擅长讲故事,更擅长用音乐渲染气氛。因此,若想深刻理解村上及村上的文学,音乐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本文从村上与音乐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挪威的森林》《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及《奇鸟行状录》等三篇小说的背景音乐,探索用音乐理解村上的可能及音乐在村上文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让-马克·帕里西斯(Jean-Marc Parisis,1962-)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极其陌生的法国作家,尽管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已经发表了近十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小说,主要有《快餐的忧郁》(La Mé lancolie des fast foods)、《艺术家的中学》(Le Lycée des artistes)、《从一生开始》(Depuis route la vie)、《巴黎式婚姻》(Mariage à la parisienne)、《身体》(Physique,2005)、《之前、之中、之后》(Avant,pendant,après)等,最后这本小说曾获得2007年的罗杰-尼米埃文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