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常雅慧 《学理论》2012,(5):37-38
网络化治理模式强调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以多元合作治理的形式实现社会共治。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场域,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事业的基本切入点。非政府组织应明确自身作为社会管理主体之一的角色,承担起拾遗补缺、联结互动、刺激变革的职责,以志愿服务、机构服务、政社合作、组织建设的方式参与到社区便民服务、就业指导、健康卫生、环境治理、文化娱乐、治安管理、弱势群体救助等工作领域中。政府应加大对非营利组织扶持力度、非营利组织应增强自身管理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2.
澳门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实际上是一种介于我国内地和西方国家之间的“中间道路”,它既强调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的自我治理,同时强调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形成一种多中心的社区治理模式。澳门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具备政策咨询与倡议等八项功能,发挥着积极作用:增强居民的交往,改善碎片化的交流,增设公共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培养民众参与,关注弱势群体等。  相似文献   

3.
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莉  刘隽 《理论导刊》2007,(6):64-66
在社区治理中引入非营利组织,有利于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形成社区发展的合力,促进“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因“制度缺失、志愿失灵、资金不足、能力有限、诚信危机”等重重阻碍,步履维艰,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针对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对社区非营利组织功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5)
非营利组织作为促进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几点措施如下:政府应对非营利组织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与帮助;非营利组织要加强自身独立性,同时要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平等合作关系;非营利组织应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重视对志愿者的教育和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使志愿服务社区化。  相似文献   

5.
6.
吴素雄 《学理论》2012,(12):46-47
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政府资助、政治赋权、项目化运作以及自组织能力建设四者结合的结果,也同时体现了美国公民传统与现代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化供给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论非营利组织在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有助于居民间亲密关系和高度的社区归属感的形成。非营利组织在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完善了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而城乡贫困问题的客观存在、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扩大、市场竞争带来的失业现象,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等,都迫切需要推动社会保障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和逐步完善。本文认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作用。政府应从各方面促进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非营利组织也应创造条件,积极参与社会保障的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9.
本概述了美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过程,阐述了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及其在美国社区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对美国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方式进行了研究。作对我国政府培育和发展非营利组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8,(1):129-136
以社区治理项目为研究单元,对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机制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对参与社区治理项目的价值认同推动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建构合作关系;它们之间的资源互补,与受助者在社区治理中的共同决策是合作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其中,行业协会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了公益平台、协调推进、宣传推广的作用。研究说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参与社区治理可以成为企业履行社区责任、发挥社会治理效应的常态。  相似文献   

11.
朱晓红  罗婷婷 《学理论》2009,(30):33-35
政府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引导和规范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政府要创造社会自治的条件以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育,积极鼓励和倡导社会自治,提高社会成员的治理能力,为其提供规范框架。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paper offer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study the conditions that lead to the emergence of multi-purpose hybrid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ir ability to mobilize resources and enlist commitment. These organiza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four interrelated attributes: (a) they set out as their mission to uphold and promote cultural values that are typically at variant with dominant and institutionalized values; (b) they offer services to members and the public that express their distinct values, using the services as a model and catalyst for social change; (c) in addition to their instrumental goals, they aim to meet the expressive and social identity needs of their members by promoting a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d) they evolve into hybrid organizations by having multiple purposes—combining to various degrees goals of value change, service provision and mutual-aid. Because they deliberately combine features of volunteer-run associations, social movements and non-profit service organizations, we articulat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melds concepts and propositions from the various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used to study each of these organizational forms. We argue that the expand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fers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dynamic view of civil society and a better perspective to the study of third sector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qualitative data gathered through interviews conducted in 1996 with key leadership and staff from 13 community lending organizations. Loan servicing and collection procedures within the organizations were examined. Findings suggest that several organizational factors of nonprofit lenders are related to their loan delinquency rates: social networks, business culture, funding sources, composition of the board and loan committees, staff structure, loan intake, and collection tools.

The study also finds that the nonprofit sector's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its partnership with the private sector in a mutually beneficial process influence the loan delinquency rate. More specifically,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local bankers in NeighborWorks1 loan committees, diverse funding sources (from both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and a diffusion of business practices through dense social networks are related to NeighborWorks’ loan servicing and collection policy and procedures. These factors in turn influence NeighborWorks’ rehabilitation loan delinquency rates.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间失衡错位的关系是社区治理困境产生的根源。因此,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关系是破解社区治理困境的重点,而法治正是理顺这一关系的重要工具。法治规则能明确地限定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互动路径,并控制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基本走向。政府与社会组织间存在的指导、帮助与支持关系,分别对应了政府的监管、兜底与培育责任,并限定了政府介入社区治理的基本界限。在这样的关系之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可为空间广阔。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法律赋权进一步拓展社会组织的可为空间。  相似文献   

15.
谈龙宝 《学理论》2010,(25):112-1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机关队伍建设提供了思想武器,也对机关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了建设党政机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特殊要求及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王璐  高原 《学理论》2009,(20):79-80
绿色社区是我国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一定的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它是通过政府的主导加之民间环保组织以及公众参与等途径以社区环境管理为核心的社区建设新理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绿色社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阐释应从政府的主导作用、民间志愿者组织环保践行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等角度构建绿色社区。  相似文献   

17.
孔翠花  李红坦 《学理论》2010,(19):23-24
高校共青团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今社会,网络已成为广大团员青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网络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成为共青团组织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了高校建设网上团工作阵地的必要性,初步总结出共青团组织利用网络的原则,提出了网络时代下共青团组织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8.
闫小磊 《学理论》2010,(7):164-167,173
超越现代性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性原理驱动下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运动过程中产生困窘实则必然,直面动态、变幻的现代性态势,注重研究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洞察与关注现代性批判的存在论基础——对历史的、现实的人及其感性活动的考察——和硕果——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在解读美国《公民读本》基础上,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困境的超越指明路径——形而下地深入考察当今人的真实生活现实,关注个体的幸福实现,由此出发相应地调整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超玲 《学理论》2010,(21):7-9
<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始终不渝地相信人民群众、支持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切实解决影响制约人民群众监督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让人民群众能够参与监督、愿意进行监督、敢于实施监督,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监督功效,是有效应对和从源头解决各类腐败问题,整体提升反腐倡廉建设水平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公民结社权的介绍,阐述了结社权与非营利组织间的法律关系。我国这几年非营利组织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关于这方面的思考也不断增多。其中结社权是非营利组织建立、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以一些发达国家相关立法为依据,对二者的法律关系作出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