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引起我国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阶级阶层结构转变的状况,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所有制关系的变化是阶级、阶层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构建和谐阶级阶层结构,必须以实现所有制结构的优化来带动。  相似文献   

2.
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在传统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存在一个庞大的“中间阶级”。“中间阶级”的存在和壮大的事实使马克思主义的传统阶级关系两极分化的理论受到挑战。如何对“中间阶级”加以准确的定位是马克思主义者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赖特在批判对“中间阶级”的各种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阶级关系中矛盾的地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当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近期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对当前我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阶级阶层结构变化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现阶段阶级阶层关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阶级阶层政治关系的变化调整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关系的不断调整与变革,我国阶级阶层政治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并给政治体系的稳定带来了深刻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阶层关系,积极协调利益关系,根据阶级阶层政治关系变化的实际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保持政治体系稳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西方发达国家政党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基础上,指出二战以来政党与阶级关系的调整主要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而导致政党阶级阶层基础的变化;概括和分析了这一时期西方发达国家政党处理阶级阶层关系的策略和政策;并为中国执政党根据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适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和政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国防建设依赖于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阶级阶层结构分化重组,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影响着国防建设,国防建设必须适应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间阶层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与和平转型的中坚 人类社会的发展,自进人阶级社会以来,经历了大约5000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是以农业为主体,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个体化小生产为依靠。那时社会的阶级结构就已经是葫芦型,即底层的劳苦大众占绝大多数,上层的统治者占少数,中间存在着一个数量中等的中间阶层,如中小工商业经营者、中农、从事行政管理和文教工作的族群等。这个中间阶层承上接下、安上抚下,使“葫芦”能较稳当地伫立,而不至于东倒西歪倾倒下来。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阶级结构上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引起了西方学者的不同思考,他们提出了工人阶级“中产阶级化”、“工人阶级一体化”、“无产阶级消失论”等观点,从而得出社会主义主体多元化的结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工人阶级的界定,所谓“中产阶级”等新的阶层仍然是雇佣劳动者,属于无产阶级的一部分,无产阶级仍然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最近,中科院马列所和国外社会主义跟踪研究协调小组联合主办了“国外社会主义现状与前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联系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探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及其面临的挑战与前景。他们认为,在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战后资本主义经历了较长时期的稳定与发展,在产业结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在深化,世界经济“中心地带”与“边缘地带”之间的矛盾,美国、欧洲、新兴工业化地区之间的矛盾也在激化,以致于出现了世界性的…  相似文献   

10.
代艳红 《传承》2013,(3):103-105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快速变革,利益格局急剧调整,思想观念多元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间阶层的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社会结构分层的一大亮点。从中国中间阶层的概念、产生与发展、特点及社会功能等进行归纳梳理,有助于对中间阶层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矛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阶级、阶层矛盾问题的正确把握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改革20多年来 ,由于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引起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空前迅速地分化 ,利益格局和相互关系的变动 ,使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日趋复杂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深入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阶级、阶层矛盾及其成因 ,提出了解决或缓解矛盾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2.
重视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阶级阶层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分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使原来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变得更为复杂。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采用新的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认识我国目前的阶级阶层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仲逸智 《前沿》2006,(11):205-208
和谐社会是一台交响乐。其“音符”说到底,是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上个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双重效应。本文从化解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负面效应,优化社会结构、引导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调整阶层关系、调适政治系统、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等方面提出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嬗变中建构和谐社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二战之后,由于科技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对其阶级结构的变化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使阶级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西方学者出于自身理论的需要,提出了“中产阶级论”,认为,“无产阶级正在消失”,整个社会已经或正在“中产阶级”化了,形成了“没有对抗的社会”等等。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没有一个“中产阶级”?本文试对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新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阶级基础是资本主义国家阶级阶层结构变化中的知识分子;社会基础是"新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体制和苏联模式批判基础上,对新社会制度的探索。深入研究当代国外"新社会主义"思潮的社会主义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分析很多,用形象的语言来概括有这样几种主要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即“橄榄型结构说”。也就是两头小中间大。所谓两头小的部分,分属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所谓中间大  相似文献   

17.
论多党合作制度在促进阶级阶层关系和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协调好阶级阶层关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多党合作制度对促进阶级阶层关系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为适应当前阶级阶层变化的新形势,要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的制度化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挖掘整合功能,进一步发挥多党合作制度在和谐阶级阶层关系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随着两次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运行机制、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新变化。国外学术界围绕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提出了"人民资本主义论"、"新工业国理论"、"后工业社会论"、"全球资本主义论"、"涡轮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失败的资本主义制度论"等代表性观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由于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而引起的重大变化加以理论分析,却有意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私有制的弊端;西方左翼学者则更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次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都要涉及所有制结构的变革,而所有制结构变革又必然引起社会利益的调整和变动,引起阶级、阶层的分化和重组。这种连锁性的结构变化问题,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变革的性质和社会发展模式。因此,研究这个问题,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们现在所谈的所有制结构,实际就是生产关系结构。很类似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讲的“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即列宁在《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依据不同的社会集团对生产资料的不同所有制关系划分阶级的理论,仍然是我们认识阶级本质和阶级关系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工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新的时代特点,正确分析"生产资料"和"所有制"范畴的演变,是我们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理论的关键。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划分理论,完全可以实现对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变化着的阶级阶层的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