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相互依赖、国际机制、全球治理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基本范式。与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强调权力与安全、强调国家的中心作用相比,新自由制度主义更强调相互依赖,强调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复合相互依赖模式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重要的理论创新,它为推进全球化时代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外交评论》2015,(3):128-141
在解释国际冲突起源的众多理论中,美国学者布兰特利·沃马克的不对等关注理论独辟蹊径,他以国际无政府状态为基础,认为国家间权力大小不同会导致对彼此的关注程度不同,小国倾向于过度关注大国,相反,大国对小国的关注程度较低,由此可能产生双方的错误知觉,甚至走向冲突。本文对沃马克的理论提出质疑,认为在不同的无政府文化背景下,不对称权力并不必然导致不对称关注。具体说来,在霍布斯文化和康德文化背景下,不对称权力本身并不会导致不对称关注,而在洛克文化背景下,不对称权力易于产生不对等关注,从而导致错误知觉和国际冲突。论文以伊拉克战争前的美伊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朝关系以及欧盟治下的欧洲国家双边关系为例,检验了上述假设。这一理论思考对于崛起中的中国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与周边小国的关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外交评论》2016,(1):31-59
现实制度主义是基于折中主义和理性主义分析路径而诞生的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是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体系阶段性变化的最新理论回应。该理论认为,"战争恐怖平衡"机制、"复合相互依赖"机制和"科技创新制胜"机制正在推动当前国际社会逐渐进入一个基于规则的新世界,它以伙伴关系网络和国际制度竞争为核心特征。现实制度主义致力于解释在这个新世界里国际制度竞争产生的原因和基础,以及由此带来的特定国际制度的兴起与衰朽。国际制度具有公私双重属性,既可以提供公共产品,吸引国家"结伴"参与国际制度建设,又能被主导国"私有化"为追求私利目标的重要工具,甚至帮助主导国建立制度霸权。在当今国际体系中,由于权力的转移,崛起国和守成国围绕国际制度的主导权展开激烈竞争,这种新的大国竞争形式既是主导国权力地位的竞争,也是主导国为伙伴国提供国际公共物品的竞争,还是制度设计本身的合法性竞争。主导国推动的国际制度竞争究竟是呈现相容性还是互斥性,成为塑造未来国际秩序走向的根本力量。现实制度主义为理解当今大国权力政治形态的变化提供了一把新的理论钥匙。  相似文献   

4.
委托搜查与扣押是以获取特定案件实物证据为目标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方式,实践中已被广泛地视为一种独立存在的国际侦查合作形式,但现行的国际法律文件都没有触及搜查与扣押的详细内容和具体程序,这被留待被请求国的本国刑事诉讼法加以解决。在对相关的国际公约、双边条约以及国内立法进行比较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原理,论证了委托搜查与扣押程序的基本理论问题,基于国际侦查合作的全球视角初步探讨了相应的制度细化与程序完善问题,并结合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实践归纳出委托搜查与扣押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公共问题之一。气候变化对国际安全、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都产生着重大影响,从而深刻地制约着国际关系的发展。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作为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国际合作是人类必须作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学术信息     
汪晓风在《国际论坛》2 0 0 2年第 2期发表的《从相互依赖到全球化———国际合作理论的发展》一文 ,从相互依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国际合作理论的发展 ,指出“全球化”这一概念在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国际政治理论研究中被集中关注的程度 ,很容易令人联系到 70年代引起广泛讨论的另一个概念———“相互依赖”。尽管两者描述的现象都并非同时代的新鲜事物 ,但在各自的时代都受到了特别是国际政治理论学者的青睐。究其原因 ,既有国际政治现实深刻变化的因素 ,也有国际政治理论自身的发展逻辑。而国际合作理论的研究从 70年代以来也不断拓…  相似文献   

7.
试析国际制度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制度是国际行为体之间为协调行动、实现共同利益而形成的系统安排。一方面,它对于促进国际合作,建构国际秩序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决定,国际制度的作用发挥又往往会受到限制。因此,国际制度的完善尚需人类进一步努力。但是,作为一种趋势,国际制度必将在国际关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际体系处于二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转型时期,国际体系积蓄了较大的向积极方向变革的力量,但也存在转为内向的可能。维护国际体系的开放,避免国际体系转向封闭,是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是当今国际社会少数致力于维护开放包容国际体系的国家之一。参与国际体系给中国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以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利益观为中国与国际体系合作关系的观念基础,以协商谈判的和平合作方式把握国际体系转型的方向,以及扩大有利于中国与国际体系合作关系的共同利益形态,都有助于中国与国际体系维持包容性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9.
现实主义者与新自由制度主义者都曾广泛使用博弈方法支持自己有关国际冲突与合作的观点,前者认为参与博弈的国家通常关注相对收益从而导致国际合作的悲观前景,后者认为参与博弈的国家通常关注绝对收益从而导致国际合作的乐观前景。无疑,以上两种分析为二战后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历程提供了良好的解释思路,也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不过,这种立足于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博弈方法在对国际经济法发展的解释或影响上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法院在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选择过程中,会涉及各种利益,有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而法律的功能之一就是对相互冲突的利益进行协调.法律选择理论中协调国家利益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在国际私法趋同化和建立国际民商新秩序的形势下,应更加关注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实现,强调国家利益的国际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