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指出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它怎样被日本侵占窃据之后,着重揭示近来日本把中国领土钓鱼岛加以"国有化",是企图把其侵占窃据行为"合法化",变成法理占有,而它这么干,又是和国际金融危机后日本政治的急剧右倾化分不开的。日本政治右倾化,其历史根源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军国主义传统,二战以后美军单独占领日本期间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庇护;其近因则是:日本沉沦在"失去的20年"的经济低迷中难以自拔而失去信心;不能正确对待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而其主要表现则是:否认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责;参拜靖国神社;否定日本政府1993年、1995年认罪和道歉的"河野"和"村山"谈话;修改和平宪法和重新武装日本。这反映了右倾化的核心是要翻二战的案,要改变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要开历史的倒车。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战场开辟得最早,持续的时间最长,它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本侵略者,打乱了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战争的计划与部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中国战场拖得日军自顾不暇,使德、日、意始终未能在军事上互相支援一九三六年十月,德、意为了称霸欧洲大陆,在柏林签定了同盟协定,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同年十一月,德、日两国又在柏林缔结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了以德国为中心的法西斯集团。显而易见,他们结此同盟是为了称霸世界的,确切地说,是为了东西夹击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日本人称"沈阳事件")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东北军民当即奋起"九一八抗战",进行反侵略战争。由此,在世界东方形成了空前规模的长达十四年的中日战争。"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中日矛盾双方的斗争,存在于中日战争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推动着战争的发展。一方克服、战胜另一方,战争结束,成为历史。这就是中日战争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这里所说的相互对应的"九一八抗战"和"九一八事变",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4.
日本军国主义及其侵略扩张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军国主义为达到对外侵略目的,把整个国家都置于其军事发展和军队需要的控制之下。为实现其法西斯独裁统治,强迫人民接受法西斯军事训练,向人民灌输侵略思想,使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社会因素皆服从和服务于其侵略战争的反动政策,最终发动了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这些值得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总会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为什么日本会选择侵略中国?为什么中国人民会惨遭日本军国主义的蹂躏?如何吸取惨痛的历史教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我们必须对日本军国主义可能复活的危险保持足够的警惕。军国主义是日本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思想根源,由于战后没有得到彻底清算,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试图为军国主义翻案,近年来军国主义在日本死灰复燃的迹象更加明显。一、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形成与发展公元1世纪末…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危害了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使美国政府开始调整对华政策.由购买中国产品的间接援助发展到对中国进行贷款,直接军援,以确保自身在华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在隆重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70周年之时,世界各国人民还密切关注着当时的两个主要法西斯国家德国和日本对那场战争应负的责任问题。这是因为能否正确认识那段灾难性的历史,不仅关系德日两国的军事和政治走向,而且关系着未来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对比德日两国在侵略战争的反省问题上的明显差别和带来的结果,将发现只有彻底反思历史才有未来光明前景,有关国家必须正视历史、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相似文献   

8.
日本之所以会悍然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是与受经济影响的以下七大动因紧密相关:一是岛国狭隘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日本民族的狭隘心理;二是对经济资源匮乏的畸形反应和病态思考形成了一系列臭名昭著的侵略理论;三是对西方发展道路的生硬模仿造成了经济发展模式的错误选择;四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一种最坏组合形成了军部和财阀紧密结盟的日本军国主义统治;五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经济社会现实使日本错误地认为有了可乘之机;六是日本对自身的现代化成就孤芳自赏并从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得到了极大的经济利益和心理满足;七是战前经济危机全面爆发与各种矛盾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30年代后半期,国际风云紧急,战争威胁加剧。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同恶相济,拼凑成侵略同盟。日、德、意侵略同盟的形成,从历史的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本文试就1935—1940年日、德、意三国的关系的史实,作一个较详细的叙述,并提出一些看法,旨在引起研究者的兴趣并希望得到指正。“反共协定”签订前的日德勾结  相似文献   

10.
一战后日本犯罪学研究的发展 (一)五十年代是日本犯罪学研究重建时期 1945年8月,日本侵略战争失败后,在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各种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废除治安维持法和思想犯保护观察法等治安立法,以及解放被监禁的政治犯。对战后日本犯罪学研究造成极大影响的是大幅度地修改少年法(1949年7月公布,1951年施行)。该法明文规定,对不良少年的处置决定,要参考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以及其他专门领域学者的意  相似文献   

11.
1592年(万历20年,宣祖25年)4月,丰臣秀吉为了满足日本大封建主扩张领土和大商人垄断海外贸易的欲望和利益,不顾日本人民的死活,竟然疯狂地发动了侵朝战争。战争历时7年,到1598年才以日本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日本人民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什么呢?我认为有必要加以认真总结。一切好战分子,愿意发动侵略战争的帝国主义者,都应从这场战争中汲取教训,使热得发昏的头脑冷静下来,防止重蹈历史覆辙。本文写作目的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2.
军国主义历史观的大暴露———日本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出笼的前前后后·沈一高·1998年5月23日,旨在为日本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反动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正式在日本150家影院上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多年后的今天,炮制这样的电影,显然...  相似文献   

13.
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的军事阴谋,是日军为武力侵占中国东北人为制造的导火索,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而引发。为永久纪念这次几近"完美"的战争阴谋,日本关东军在柳条湖事件的爆破地点用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造了一座碑,此碑浸透了侵略者的残暴和嚣张,成为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发动"九·一八"事变、武力侵略中国的铁证。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争不是反恐战争,而是两极格局终结后由小布什政府发动的一场新帝国主义侵略战争。这场战争,既暴露了美帝国主义权势的极其有限性,同时也反映出它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毛欣 《工会论坛》2006,12(1):109-110
中国作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最大受害国,其所遭受的损失是最为惨痛的,然而,近十年来,我国的民间受害者在一系列民间索赔诉讼中几乎没有胜绩,日本政府对于中国受害者强烈的索赔正当要求,或置若罔闻或寻求各种借口和所谓“法律依据”消极抵触甚至拒绝。笔者试从国际法的角度,针对日本政府提出的所谓国际法和国内法上的“法律依据”一一进行批驳,从而探讨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的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十四年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第一次一洗百年耻辱,也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抗日战争以其持续时间长、牵制日本兵力大,打破了日本原有的"北进"与"南进"计划,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德、意、日法西斯全球战略破产.同时,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是毛泽东思想和人民力量向前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新民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和特殊阶段.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更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实力最有发言权,发展才是硬道理”,和平力量掌握了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就能有效地挫败超级大国的战争计划,阻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即使是超级大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也能有效地控制住战争的进程和规模,能担负起组建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制止新的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清王朝腐败没落,加之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反对帝国主义列强,成为中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冷遹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了他人生的旅程。 冷遹,字御秋,1882年6月22日(清光绪八年五月初七)出生于江苏省丹徒县黄墟镇。本  相似文献   

19.
青岛高等专门学堂(德华大学)是中国近代较早、较有影响力的中外(德)合办的高等院校,开创了青岛高等教育先河,其办学主旨、课程设置均有创新之举。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后,德华大学被迫停办,青岛高等教育在日本统治下成为真空。青岛主权收回后,私立青岛大学成为中国人在青岛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在艰难条件下培育了一批人才,并为日后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的创办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靖国神社,这绝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有着深厚的政治右倾化背景。日本政治右倾化表现在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战争;修改和平宪法;鼓吹“中国威胁论”,制造摩擦;妄图成为军事大国四方面。日本对侵略战争没有进行认真反省、清算;经济实力增强了日本的政治大国欲望,导致日本政治上的激进和右倾化现象。此外,日本文化的独特性,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深层原因。日本政治右倾化,使东亚的和平与安全受到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