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针对对外开放中出现的媚外思想行为和国外敌对势力的压变政策,邓小平及时地提出了“国格”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形成了完整的“中国国格观”。一、国格没有了:“中国人民不会...  相似文献   

2.
韩振峰 《理论视野》2000,(1):17-18,53
邓小平关于国权重于人权思想的提出,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深刻揭露,它为我们正确进行国际人权领域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理论武器。 人权与国权的关系,是一个极端重要的人权理论和实践问题。正确分析和回答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竭力鼓吹所谓“人权至上”、“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等荒谬论调,并借此干涉别国内政和侵犯别国主权。针对西方一些国家宣扬的人权至上观,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国权重于人权的思想。1989年10月,他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1页,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谈香港回归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出现大的波...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特色李军民,罗凤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个主题中凝结和贯穿着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既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共同住,又深刻地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在新时...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格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八十年代末他又明确提出:“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要“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47、330页)邓小平时刻关注着国家利益,以国家利益为三高准则制定中国的国际战略,国家利益原则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一)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这是因为:第一,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极力推行人权外交,提出所谓“人权至上”、“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等荒谬论调,企图借此为他们推行强权政治和搞霸权主义寻找理论借口,针对西方国家所搞的这种人权外交,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理论,明确提出了“国权重于人权”的思想,确立了尊重人权、捍卫主权、反对霸权的基本原则。邓小平的国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人权理论的重大发展,它为我们更好地同当代西方霸权主义者进行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什么叫国权呢?简单地说,国权就是国家的主权,即一个…  相似文献   

7.
论邓小平的革命立场观贾文炳邓小平的革命立场观是一个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中国特色和独特风格,既有理论彻底性,只有现实针对性,在阐明革命立场的同时,也阐明坚持革命立场的意义和方法,一般说的立场,泛指主体在观察和解决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由此而持的基本态...  相似文献   

8.
正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千百年来就为中国所有,千百年来也无争议。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南海被探明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一些国家开始觊觎南海,70年代发展为直接侵占南海岛礁。而当时站在决策前沿、坚决维护南海主权并提出解决南海问题策略的人,正是邓小平。"不打一仗,不足以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1,(12):60-61
曾纪泽(1839-1890),曾国藩长子,他是近代中国一位胆识超人的杰出爱国外交家。从1878年到1886年,他奉命出使英、法、俄等国。他恪守“替国家保全大局”的信条,极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不屈不挠,与列强唇枪舌剑展开斗争,在外交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张雷军 《理论探索》2005,2(1):41-43
邓小平关于民族工作的指示 ,是邓小平民族工作思想的具体体现。邓小平民族工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邓小平民族工作思想 ,最根本的是要学习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学习邓小平理论关键要端正学风曹世玉学习邓小平理论最根本的是坚持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新学风,学习邓小平同志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在我们的工作中。邓小平同志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这样几个鲜明特点。一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邓小平根基于和平、立足于大局、着眼于互利,提出了处理中国周边争端问题战略性思维的战略构想,其中"主权属我"是根本前提,"和平协商,合理解决"是第一原则,"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第二原则。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所面临的领土领海争端,在多年来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效,也积累了众多的经验。中国在解决与周边国家间领土领海争端中,和平协商是重要方式,合作共赢是重要理念,"不惹事,不怕事"是重要原则。伴随中国实力的增长,周边有些国家以"国强必霸"的传统思维将中国视为发展威胁,使我国的周边关系中出现了个别国家阻挠"和平协商"、排斥中国"共同开发"、扩大和强化非法占有有争议领土控制权等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仍然要坚持以邓小平处理周边争端的战略构想为指导,坚持"主权属我",强化主权行为;推进和平协商,治理合理解决;尽量以"共同开发"推动"搁置争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一般地讲,她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邓小平为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也就是邓小平深厚的马列主义修养、高超的领导智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的结晶,学习邓小平理论,就必须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是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就必须学习研究邓小平独特的思维方式,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研究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     邓小平的思…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0,(10):43-43
杨生平在《红旗文稿》期刊上撰文指出,首先,从民族国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看,必须加强传统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凝聚力和内在精神支撑.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主权,失去了传统文化,就等于一个国家丧失了文化主权。其次,从时代性质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15.
(一)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六日,邓小平同志在和台湾、香港知名人士谈话时,提出了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式实现祖国大陆同台湾统一的构想,后来又推广到用来解决中国恢复行使对香港、澳门的主权问题。几年来,经过中英、中葡的谈判,香港、澳门的主权收复问题,将在本世纪末予以实现。台湾问题也将按“一国两制”原则得到解决。祖国的统一将变为现实。“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港澳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且在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月10日中午,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新闻发言人那里得知,当天下午联合国将就危地马拉问题举行正式会议,中国可能要采取行动。就在这天上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约见本月安理会主席、日本驻联合国代表小田和恒,称”中国对决议草案本身不提出异议,与提案国在向危派遣军事观察员问题上也没有分歧,但是危的所作所为,干涉了中国内政,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联大2758号决议,从而破坏了中危在联合国合作的政治基础,使得中方很难在安理会对危方有关要求采取合作态度。中国的立场已很明确,如果坚…  相似文献   

17.
贯穿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王安琦,韩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领会和掌握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首先应该领会和掌握贯穿于这些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一、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是...  相似文献   

18.
浅谈邓小平人才思想的内容和特征柏雨燕为政之要,贵在用人,人才是人类财富中最可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财富,人才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兴亡和事业的成败,因此,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第一代领导人之一、改革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很早以前就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问题放在了...  相似文献   

19.
论邓小平的青年观刘丽青年的培养教育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兴衰的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世纪之交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新世纪的问题。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青年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倾注了大量心血,形成了闪耀着马克...  相似文献   

20.
一月·环球     
《侨园》2012,(10):6-7
温家宝首次在海外就钓鱼岛问题表态:铮铮铁骨毫不退让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2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接见当地华人华侨时现场发表讲话,就钓鱼岛问题强调指出:中华民族铮铮铁骨,主权事务毫不退让。这也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海外就钓鱼岛问题阐述立场。温家宝说:"最近,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