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作为传统三峡建筑的典型代表,三峡民居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继承了三峡古代传统建筑的特色并继续发展,达到了三峡民居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在整个三峡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典型的三峡民居建筑融“道法自然”的环境美、孝亲敬老的布局美,中和为贵的结构美、“天人合一”的材料美以及“乐群贵和”的装饰美于一体,是内涵丰富的建筑审美对象.三峡民居质朴自然而又博大精深的建筑理念的真谛,就是遵循自然本体规律,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2.
王玫  ;王炎琪 《求索》2008,(9):86-87
庄子——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音乐卷学家。他的音乐崇尚自然,主张“天地人合一”。本文从庄子的音乐审美超实用观、艺术非功利观、人潜在的创造力、人和自然的和谐观等内容充分阐述了庄子的自然“真”关的音乐美学思想,是真、善、美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是倡导人格完美、人性自由发展的音乐理念。  相似文献   

3.
黄有东 《理论月刊》2006,(11):54-56
“:美学研究对象”即“美学对象”,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本体对象;二是文本对象。传统美学把“美”作为“本体对象”基本上无疑义,而把“艺术”等作为“文本对象”却有不妥之处。美学的文本对象应该从传统的“艺术”(包括“自然”),转换到“文化”(包括相对应的“自然”)来。文化美学就是以“文化”(包括“自然”)为文本对象的美学。  相似文献   

4.
管郁静 《人民论坛》2013,(7):172-174
布依族崇尚自然,倡导简朴,日常生活中透露出一种平淡自然的“素朴之美”。布依族生活中的素朴之美,常常是以古朴的常态文化存在于日常生活层面,具体表现为“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的民族服饰、“宇宙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民居建筑以及“承载文化深层的心理内涵”民俗仪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庄子的艺术精神是落实到绘画上的中国艺术精神的精髓。它所蕴含的合于自然、合于道的天人合一观与原始岩画中朴素的“天人合一”观相通。从东西方哲学与美学的交流中可以发现,庄子的艺术精神对西方人文主义美学思潮的影响勿庸置疑。人文主义美学中的“游戏说”——本真游戏,原始岩画艺术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庄子的“游”这三者同样追求一种主客相忘的本真状态。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它们达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6.
“自然”的审美特征,是儒家和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充分体现。这里,我们从“师法自然”、“同自然之妙有”和“造乎自然”等方面试析一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大观园的“自然”美学特征,从而得出“自然”特征在古园林建筑中的重要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提出“美是一种价值的形容词”,是中国美学史上最早用价值论观点论述美学问题的学者。新世纪之初,又有学者提出将“美”归之于一种独特审美价值的“价值论美学”观,不仅成了当今美学领域的一道风景,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多少还为日趋衰退的现代美学赢得了一份迟到的尊严〔1〕  相似文献   

8.
“社会实践说”在中国美学界是一个很重要的流派。由于这一流派主要的理论根据是马克思早期关于“人化自然”的理论,所以他们在创立美学理论体系时,虽有不少可资借鉴的东西,但也确有许多无法克服的难点。本文提出三点质疑,向美学界求教。 一、整个自然界都“人化”了吗? “社会实践说”认为:“人化的自然”是美的唯一的自然形式。“无论哪一种美,都必须有感性的自然形式。一个没有形式(形象)的美那不是美。这种形式就正是人化的自然”。(引自《美学》第三期第17页)我认为,这种把“人化自然”看成是美的唯一的“感性的自然形式”的观点,将会遇到一个难以克服的矛盾。因为,人们会问:如果“人化的自然”是美的唯一的感性自然形式,那么,非人化的自然界有没有美呢?要说它没有美吧,那是明显的不合实际。古今中外很多美学家都承认“非人化的自然界”有  相似文献   

9.
实践美学对中国当代美学的一重大贡献在于:其从人的存在出发,把实践纳入美学研究的领域,使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不可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美的本质在于人,美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学。作为人学的实践美学的核心观点是自然人化的思想,其认为:美的本质,根源来于实践。美是实践的产物,是自然的人化。然笔者认为,仅从单方面的自然向人生成(自然人化)的角度并不能真正解答人与美的奥秘。只有在“自然人化──人的自然化”的双向结构的探寻中,人学,美学之秘才会向我们敞开。“自然人化”说展示出了这样一条美的实现的道路:自然──实…  相似文献   

10.
周汉清  崔厚民 《群众》2000,(1):37-37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从原始人对石器的精打细琢到今天人们对劳动产品尽善尽美的追求,无不显示出美的魅力。近年来我国工业美学悄然崛起,使传统美学从艺术领域向物质生产领域跨进。其核心内容包括:技术美学、生产美学和劳动美学。新型建筑材料充分体现了工业美学的理念。技术美学研究的是如何适应消费者爱美  相似文献   

11.
“观”是贯穿王国维戏曲意境说生成历程的重要概念。中国美学中的“观”,是一种强调身体-主体的知觉思维,是心观而不是目观,审美意境的生成正是源于内观的心象聚合。从《人间词乙稿序》到《宋元戏曲史》,王国维将“观”与意境的创构和生成联系起来,揭示了戏曲意境说生成的内在理路。在第一阶段,王国维用“能观”界定意境,并将“观”视为意境创构与生成的基础和前提。基于观物和观我,王国维将意境区分为意与境浑、境胜、意胜三种。然而,不论是观物还是观我,都是在情景、主客、物我二分的关系中讨论文艺审美。所以到了第二阶段,王国维不再重点关注意境,而是通过拓展观我和观物,将境界提升为文学审美理论中的本体论。基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王国维建构了强调“真”和心境的境界说理论体系。在第三阶段,王国维以境界说为基础,跨越式地将“真”和“自然”应用于戏曲的文学批评上,提出了戏曲意境说。“真”和“自然”在本质上是借由“观”所产生的审美效果。王国维虽然受到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但从心观对于意境生成的建构作用来看,其戏曲意境说仍根植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严羽的《沧浪诗话》中有许多令人思索再三的深刻美学思想,而这些美学思想寓于“水月镜花”、“羚羊挂角”等具体可感、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以禅喻诗”,“附物显理”,其思维方式是以彼推此,据此推彼,具有类比的特性。一禅宗是关于心的宗教,其思维是内向性的。认为只要返观自心,绝念内省,就能把握真如佛性,因为佛性与人性相通,它就存在于非实体的人之心灵之中,体悟到本心,自然就体悟了真如佛性。于是,禅宗的大量公案都是在描述、阐释内观本心、体悟佛性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活动。这种宗教心理事实  相似文献   

13.
葛亮 《探索与争鸣》2022,(7):158-164+180
“学者”写作群体因所处人文环境的典型性、自足性,及思维方式的独特养成,而成为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要“切片”。观察这一写作群体的写作取材、叙事手法及审美形式等方面,可见出其对于不同话语空间的思辨及反拨,而这一点也成为穿刺当下学者小说体系的窥口。从戴维·洛奇、索尔·贝娄、约翰·威廉斯等学者作家的经典小说文本及笔者自身的创作经验中得出,学者小说的“空间观”主要体现在学院空间与他性空间的话语关涉、小说叙事的互文性转化与空间流动等方面。这一“空间观”及其所伴生的历史沉淀、价值观厘定和文化主体重认,对于探讨学院派创意写作的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建筑形式。在中国的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并列,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昔日这两地的人们都以善做生意而出名。山西的民居有名,其实最壮观的要数汾河湾一带的民居。汾河流域的民居,最具代表性的自然要数晋中一带了。民居,俗称“房子”。这里现在还保存下来的大片传统民居,大多兴建于明末清初,人们便称它为“老房子”。这些老房子,不仅曾被写进了历史和文学作品,而且也曾被一代一代的画师作为创作的题材。就我个人所知道的,在我们北方,画的最多、影响颇大的,李夜冰先生…  相似文献   

15.
皖古遗韵──论徽派民居建筑艺术和特色傅强安徽南部边陲不仅有秀冠五岳的黄山胜景,还保留着大量风格迥异的古代民居。其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休宁、绩溪、婺源、祁门等原徽州属地。这些民居大多建于明清时代,至今保存完好,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营造之精,装饰之美...  相似文献   

16.
房俊  张晨霞  刘丹霞 《传承》2013,(4):134-135
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美”和“善”,而又特别强调“善”的重要性,提出“克己复礼”,推崇雅乐和“思无邪”的音乐。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美、善、淫三种作品评价的概念,为后世音乐美学评论提供了标准。孔子“淡中”的音乐美学观是以他的“中庸”哲学为理论基础,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和音乐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蔡艳山 《前沿》2012,(20):43-45
在康德的美学思想中,有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一个是“美是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另一个是“美是道德的象征”.康德认识到审美判断的二律背反现象,他设置了“附庸美”这个中介,较好地沟通了这两个美学观点.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我"于"天地之大美"--道家美学精神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鹰 《思想战线》2006,32(1):102-106
20世纪以来,从美学的角度研究道家哲学,是中国美学史的一个基本课题。在中国美学史中,道学的意义恰与儒学的意义相对照:儒学的意义在于以“仁”的理想为核心,提出了以个体人格培养为艺术主题、以“中和”为艺术理想的美学理论;道学的意义则在于,以“自然”的理想为核心,提出了追求个体精神和生命自由,复归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然境界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殷乐 《人民论坛》2023,(17):97-99
近来,许多年轻人热衷于关注各种培土攻略、养花技巧、绿植日记,在家中养花种草,希望拥有自己的花园。养绿植逐渐成为当代青年全新的生活美学。沉迷养绿植的青年也拥有了新的代称——“植系青年”,他们将花园里的美带到城郊、带到家中,对于园艺这类“非自然之自然”的建造寄托了更多情感和美学诉求。“绿植热”的兴起是一种消费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新生活美学蕴含着数字时代青年的生存理念和价值追求,其背后的传播态势和社会文化风潮值得关注和深思。  相似文献   

20.
康德论崇高,认为有力与量的崇高,前者是力量或气魄的巨大,后者则是体积的巨大。朱光潜先生则把崇高一词直接译为“雄伟”。“崇高”和“雄伟”,在我国古典传统美学范畴中则被称之为雄浑美。雄浑美在审美体验中属于阳刚美。我们这里所说的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在传统美学中亦可称之为雄浑美、阳刚美。 中国非凡的革命历史造就了非凡的领袖毛泽东,他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磅礴气魄和笼罩寰宇的气势,他胸襟宽广,审美视野开阔,他的五十首诗词以壮美的情思、恢宏的气势,震撼着我们这个古老诗国的诗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