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将要来临的全国大选是苏丹政治生活的重大转折点.此次选举不仅将决定苏丹民主转型的成败,还将关乎苏丹的和平与统一前景.尽管大选延期给有关方面提供了更长的准备时间,但通往大选之路并未因之而畅通.战乱未休的达尔富尔地区能否以及怎样举行选举、执政党的全国大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能否继续协作以推进大选、三大反对党能否在选举中起到掣肘作用等原有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新的不确定因素又不断出现,从而使这场期待已久的民主选举充满变数,并进而增加了苏丹未来政局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文莱概况     
政府文莱是在英国保护下的一个独立苏丹国。1959年文莱苏丹颁布文莱的第一部成文宪法,宪法规定设立一个枢密院,一个行政委员会,一个立法会议。文莱政府的首席部长由苏丹任命。英国代表是最高专员,该专员在十五名成员的行政委员会中占有一个席位。1962年8月举行过大选(竞选四个行政区议会的二十三个议席),文莱人民党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非洲一些国家如卢旺达、布隆迪、索马里、苏丹等战乱不止、政局动荡,特别是今年5月中非大国扎伊尔政权发生重大更迭。然而,有"东非屋脊"之称的肯尼亚则政局一直相对稳定,堪称"动荡沙漠中的绿洲"。1992年12月肯举行了首次多党选举,莫伊总统及其领导的肯尼亚非洲联盟(简称肯盟)以微弱优势获胜。大选后,莫伊注重加强组织建设,采取有力措施逐步稳定经济,执政地位得到巩固。今年12月,肯将举行第二次全国多党大选。随着大选日期的临近,肯国内政治不断升温,经济发展稳中有忧,局势趋于复杂。  相似文献   

4.
王猛 《西亚非洲》2012,(1):67-83
苏丹民族国家建构失败的主要标志就是2011年的南北分立。究其原因,首先是苏丹长期封闭落后,缺乏统一的历史实践和民意基础。埃及人以掠夺为主要诉求的征服式治理给苏丹的南北交往留下了深刻仇恨和痛苦记忆。阿拉伯穆斯林精英们以埃及为观察世界的窗口,在独立后未能有效运转英国人留下的国家框架。苏丹政府在独立后未能借助福利或社会保障体系减缓政治和阶级冲突;由于全球化带来的时代特征转变,苏丹政府也无法借助对武装暴力的合法性垄断减缓社会冲突,苏丹最终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走向分裂。分立后的苏丹和南苏丹依然面临着民族国家建构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中东当代伊斯兰运动兴起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在经历了80年代前期和90年代初期两次发展高潮后,总体走势趋弱。近年来,这一趋势进一步发展。伊朗改革派取得大选胜利,苏丹重挫以图拉比为首的伊斯兰势力,阿尔及利亚、埃及、土耳其等国的原教旨主义势力得到了一定控制。2000年9月底爆发的巴以冲突虽使也门、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呈现回潮之势,恐怖事件有所增多,但总体上难以形成大的规模。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苏丹成功地进行了全国大选,之后面临着如何避免南方分裂、达尔富尔问题、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和西方国家的压力等一系列挑战。由于诸多制约因素,中东政治民主化进程命运多舛。美国等西方国家曾试图按照自己的方式推进中东民主,但却事与愿违。从中东的现实来看,适度权威仍是不可或缺的,有其积极的社会历史意义。必须指出的是,尽管现实发展过程中尚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中东国家政治发展已经在向政治民主化过渡,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7.
肯尼亚2007年大选,总统齐贝基宣称获胜连任,反对派认为大选有舞弊行为,从而引发社会动乱。大选其实只是动乱的诱因,根本原因则是传统部族主义造成社会分裂,多党政治还不够成熟,经济发展没有给百姓带来实惠。经过两个月的政治危机,在国内外压力下,对立双方达成分享权力的妥协,动乱暂告平息,但和平究竟能维持多久,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8.
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是一个影响苏丹经济发展进程的重大转折点。苏丹由于丧失75%的石油权益导致经济陷入困境,倚重石油行业支撑的发展模式被迫转型。目前,苏丹经济面临增速放缓与高通胀并行、出口创汇能力下降与财政投入捉襟见肘、外债攀升等诸多挑战。中国与苏丹经贸关系密切,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南苏丹独立带来的负面影响,中苏石油贸易和投资合作也受殃及。  相似文献   

9.
联邦德国的这次大选结果,对执政联盟给予了明确肯定,同时也对小党表示了支持。大选反映了多数选民的意向。大选后,联邦政府的内外政策将会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印尼大选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起印尼开始举行大选。根据印尼中央选举委员会规定的日程,大选将分三步走,即:4月5日举行国会议员和地方议会议员选举;7月5日进行第一轮总统选举,9月20日进行第二轮总统选举;10月20日新当选的总统正式就任。此次大选是印尼人民协商会议于2002年对1945年宪法进行第四次修改后进行的第一次大选,选举方式有了很大改变,是印尼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总统直选,成为印尼国家政治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文拟就这次大选的特点、参选政党情况、各政党竞选策略以及大选的可能结果等问题加以介绍分析,供读者了解和参考。大选规则发生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11.
泰国的大选     
泰国自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制后,1933年11月,全国举行第一次大选,到1986年止,已举行了13次大选,三次增补选举。 一、大选。泰国大选是指选举议会议员。大选是根据泰国宪法和国民议会议员选举法进行的。泰国宪法规定,国民议会(一院制)由两类议员组成,第一类议员由选举产生,第二类议员由国王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南苏丹石油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振发 《西亚非洲》2012,(3):90-107
南苏丹是世界上最依赖石油收入和出口的国家,还面临着石油勘探前景黯淡,缺乏配套石油工业和石油基础设施、对从苏丹继承的石油合同的修改空间有限,以及与苏丹的跨界油田的管理问题尚未理顺等诸多困境。目前,在南苏丹的石油产业管理体系还尚未形成的背景下,中国石油企业应当在充分理解南苏丹的环境与社会公平等问题的基础上,积极与南苏丹商议石油合同的继承与修改问题,抓住美国继续维持对南苏丹石油投资限制的机遇,巩固在南苏丹的石油投资。中国政府应当协调与南苏丹及苏丹关系中的石油利益,依托多边声誉机制和具有正式制度的第三方机制,改善中国与南苏丹能源合作机制的单一性,维护中国在南苏丹合法的石油利益。  相似文献   

13.
1989年,牙买加、安提瓜和巴布达、萨尔瓦多、巴拉圭、巴拿马、玻利维亚、阿根廷、伯利兹、巴西、洪都拉斯、乌拉圭和智利等国相继举行大选。这么多的拉美国家在同一年内举行大选,成为我们观察90年代初期拉美国家政局的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大选情况 1989年第一个举行大选的是牙买加。它自1962年独立以来,一直由人民民族党和工党轮流执政。在2月9日的选举中,人民民族党候选人迈克尔·曼利以绝对优势当选为总理。在议会60个席位中,人民民族党获44席。在为期3周的选举过程中,选民发生摩擦,死11人,伤约100人。  相似文献   

14.
2014年,缅甸政府的重点是准备2015年大选。缅甸大选委员会为2015年大选制定竞选规则,政府努力与各少数民族武装达成停火协议,西方国家对缅甸投资也有所增加。缅甸面临着大选前各方政治势力的博弈和缅北民族冲突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李捷 《亚非纵横》2013,(4):8-14
2011年南北苏丹分离以后,南苏丹开始了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进程。但是,部族冲突、反叛运动以及政治经济发展的停滞,反映了这一进程的诸多困境。南苏丹有沦为失败国家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印度投资苏丹石油业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亢升 《西亚非洲》2003,(6):49-53
受制于国内技术、资金等条件 ,苏丹政府鼓励外国公司投资苏丹石油业 ,以促进苏丹石油业及国民经济的长足与健康发展。苏丹国内的特殊情况和它在国际上所处的不利环境 ,使投资苏丹石油业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 ,印度近期向苏丹石油业领域投入巨资的举措特别引人注目 ,且已取得较好的业绩。印度投资苏丹石油业是由印度对其石油安全的关注、苏丹石油业的发展前景、投资苏丹国际环境的转好、印苏 (丹 )间的地缘优势及意义等因素所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美国新经济持续增长的第10个年头,经济状况依然良好,执政党总统候选人戈尔似乎应该稳获总统宝座,但小布什却最终赢得了大选。新经济并没有在大选中助戈尔一臂之力,其原因何在,耐人寻味。 一 从40年代杜鲁门总统时代开始,经济情况与大选关系日益密切,但经济增长与大选并不总是呈正相关关系,在过去12次总统选举中有8次经济蓬勃发展,执政党却坐失江山。纵观美国历史,经济状况与大选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南苏丹冲突的内部原因,认为“苏丹人民解放/军队”的分裂、基尔“大帐篷政策”的破产、各派对石油资源的争夺等导致了南苏丹危机的爆发。由于南苏丹政府和执政党内部缺乏和平化解分歧的有效机制,军事斗争成为解决政治纠纷的最终选项。本文还对有关南苏丹冲突的“部落战争论”提出了质疑,认为该论调无法解释南苏丹冲突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总统大选经过半年两轮的较量终于落下帷幕。选举后,俄政坛两大对立的政治力量开始调整策略,新一轮的政治较量又拉开了序幕。叶利钦虽赢得大选,却仍要面对许多经济、社会的严重困准。对他来说,大选之后并不比大选前轻松。大选后俄罗斯政治和社会局势的发展对俄共来说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俄政治局势的复杂化为俄共提供了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大选是巴西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现再民主化以来的第6次大选。依靠卢拉政府的卓越政绩,执政联盟在大选中获胜,其候选人罗塞夫当选总统。执政联盟扩大了自身在国会众参两院的席位优势,它控制的州长职位也超越反对党联盟。本次大选进一步表明,中间和中左立场的政党成为巴西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劳工党和巴西社会民主党在巴西政党格局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