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0,(5):84-84
翁世淳在《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合理配置和使用金融资源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金融资源非有效供给是全球金融发展中的共同现象,发达国家表现为无法形成有效需求的金融资源供给,转型国家表现为高社会成本的金融资源供给。只有充分尊重和保护金融资源所有者的权利,在国家和世界范围内形成平等互利的金融资源交换机制,才能形成适应经济增长的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钱复 《两岸关系》2009,(4):38-38
在金融海啸影响下,全球经济景气普遍呈现寒冰未解的现象。“寒冬”时节,台湾国泰慈善基金会与许多社会福利团体利用有限资源,努力付出关怀与爱,将阵阵暖流传递给了社会。  相似文献   

3.
孙立坚 《中国发展》2012,12(6):23-28
该文指出,应对未来严峻挑战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要尽快发展和健全中国的金融体系,而不能像过去那样过度仰仗货币政策被动的对冲手段来缓解。该文提出了“企业家金融”、“关系型金融”、“供应链金融”、“财富金融”、“消费金融”、“政府金融”、“国家金融”和“全球化金融”等不同的改革与发展模式来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各个环节对金融服务的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DEA模型的金融支农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支农效率是对金融资源覆盖面、金融组织可持续性和农村福利状况的综合衡量,同时也是对投入和产出的一种对比分析。在金融支农效率衡量中,生产效率从整体上反映农村金融资源有效利用程度,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从农村金融制度运行效率以及农村金融资源投入是否处于最优规模衡量金融资源有效利用状态。为了克服指标之间强线性关系,运用因子分析对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选取,根据DEA模型的要求对我国各地区金融支农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整体上规模效率高于纯技术效率但离有效状态尚有差距,而且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效率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3,(12):I0012-I0012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金融改革是重头戏,而新一轮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和方向将是提高金融配置资源效率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前提是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避免金融经济偏离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实现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从资金筹集型向资源优化配置型转变。  相似文献   

6.
唐祺 《理论月刊》2000,(9):38-40
导致一国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本国的政治与经济制度、产业结构、发展战略、市场秩序等“金融基础”方面的缺陷。我国与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国内“金融基础”领域风险形成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点。相似性主要是政治上的某些特权和腐败行为对金融运行构成不良的权力干扰,经济发展上的缺陷动摇了金融稳定的根基。不同点主要是政局稳定性不同,因而金融运行的政治环境有区别;经济结构不同,对金融风险的调节能力有差别。建立健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视经济增长质量,提高金融风险意识,才能巩固国内“金融基础”,以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7.
兼具绿色生态功能导向和经济发展双重功能的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金融资源供需矛盾尖锐、资源难以有效汇集,既表现为总量的不足,又表现为现有产品的整合性和协同性不足。对此,应提升金融机构的绿色服务认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等多管齐下,强化政府保障措施,使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做到“银行助力有干劲”“农业发展有钱用”“乡村振兴有奔头”。  相似文献   

8.
杨涛 《人民论坛》2023,(22):12-17
当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成效显著,具体表现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成为科技金融的“主力军”、资本市场成为科技金融的“生力军”、科技保险助力科技企业风险管理、科技金融政策探索与改革试点不断深入等方面,同时,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新形势下制定科技金融发展战略,需要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助力强国战略实施;服务于构建可持续的市场化创新体系;从重规模转向重质量,着力打造科技金融强国;高度重视数字化背景下对新型科技金融的创新探索;努力优化科技金融生态,夯实科技金融创新基础。另外,抓住推动科技金融创新的重点环节,夯实科技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要素。  相似文献   

9.
韩蕊 《两岸关系》2012,(10):56-57
一个论坛改变一座城。近日,境内外各路金融投资机构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于成都、四川和整个西部地区。面对金融资源西进趋势,西部地区该如何对接?第三届中国西部金融论坛上,引起与会500多名嘉宾热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资源是经济社会中广泛争取的稀缺性资源,然而中小企业却很难获得这项资源,其实质是垄断导致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本文透过金融资源配置低效率的背景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打破金融垄断,从金融供给和需求平衡的角度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从制度上探索出中小企业的融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张进  袁泉  倪海青 《中国发展》2012,12(6):29-33
该文通过总结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内涵和转型规律,分析了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和主要障碍,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提出了促进中国金融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模式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政     
《创造》2011,(11)
八部门:力挺科技型中小企股市债市融资 日前,科技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将不断深化科技、金融和管理改革创新,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为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供重要保障。《意见》确定了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明确要培育和发展创业投资,以及引导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新政     
《创造》2011,(11):8-8
八部门:力挺科技型中小企股市债市融资 日前,科技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将不断深化科技、金融和管理改革创新,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为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供重要保障。《意见》确定了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明确要培育和发展创业投资,以及引导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两岸关系》2008,(12):20-20
两岸金融专家在京研讨有助于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取得实质进展 发言人范丽青在回答海峡卫视记者有关两岸金融的问题时表示,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和台北金融研究发展基金会合办的第14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在研讨会上,两岸金融专家和业界代表围绕两岸金融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语     
《中国人大》2012,(9):5-5
金融综合改革的关键,是为民营企业,民间资本搭建稳健管用的融资渠道,有效破解“两多两难”问题,推动民营经济和民间金融的融合互动,健康发展。 4月25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浙江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如是说道。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协调发展,首先需要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流动。解决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问题,必须解决金融体制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徐锋 《当代广西》2012,(3):24-24
在1月初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金融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思路与方略,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既提出要“提振股市信心”,又强调“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你们都是金融领域的行家,上海的金融立法。特别要听听您们的意见。请献计献策,畅所欲言,我们来共同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5月16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412会议室里,清风徐徐,妙语珠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定华第一次约见代表的座谈会正在这里举行,约谈的主题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及上海金融立法”。在座的11位代表中,有8位来自金融领域,很多都是行长、总裁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座谈会上,杨定华首先介绍了正在开展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立法的背景及进展情况。这已是杨定华和财经委员会第5次就金融立法听取各界的意见了。  相似文献   

19.
双周观察     
《今日浙江》2012,(9):6-6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先行先试” 4月2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金融工作会议暨推进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动员大会,要求在国务院提出的12项主要任务基础上,重点落实四个“先行先试”,即在民间融资的规范化上先行先试: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上先行先试:在多渠道破解“两多两难”问题上先行先试;在信用建设和风险防范上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非金融企业金融投资热度逐渐上升,实体业务投资意愿逐渐下降,这种现象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越发严重,造成实体企业“空心化”运转,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认真研究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问题对中国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讨论了金融化的概念,提出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是指非金融企业的金融资本在总资本中的占比和由生息资本获取的利润在总利润中的占比的不断提高。文章分析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形成、发展和特征,并就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了系统性分析,最后从提高金融服务质量、解决金融资源“错配”、完善金融化度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强化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正面作用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