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波 《长江论坛》2021,(2):34-38
中共武汉市委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总体发展定位,着力把武汉打造成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加强新城区建设,打造实力新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新城区(相对于老城区)一般特点的基础上,以新洲区为例,对十四五期间武汉市推进新城区发展应采取的发展模式和必要的政策举措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
历经39个月的拼搏奋战,武汉城区第三座飞跨长江的大桥——武汉白沙洲大桥即将正式通车。这是世纪之交武汉市建成的一项宏伟、标志性工程,是武汉市打“桥牌”、充分做活桥文章的又一篇力作,是武汉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白沙洲大桥的建成通车,标志着武汉市的第二条交通大动脉——武汉城郊快速公路(中环线)初具雏形,它将根本改变武汉城市建设和交通布局,并将与京珠、沪蓉等国道对接,为武汉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构筑了一条顺畅通道,成为21世纪大武汉快速发展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3.
鲁鹏 《长江论坛》2021,(1):44-50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推动武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城市外交是城市积极作为、推进城市国际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充分发挥城市外交的功能与作用,有利于城市外向型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本文认为,要高质量推进武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加快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应积极发挥城市外交的功能与作用,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武汉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国际化水平,增强武汉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21世纪被称为“城市世纪”,未来世界将是城市化的世界。一批具有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大城市建设国际性城市乃至世界城市,已是大势所趋。素有“大武汉”之称的武汉市,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为目标,不能不  相似文献   

5.
武汉地铁1、2、4号线的相继开通,使武汉迈入地铁城市时代。目前武汉地铁建设正值高峰期,也是城市建设攻坚克难的关键期。地铁建设压力大,面临的困难不少。要坚定信心,强力推进,以加快地铁发展引领国际大都市建设提速;抓住重点,多措并举,努力解决制约地铁建设的突出问题;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地铁引领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和功能结构改善;创新机制,完善政策,进一步调动各方参与地铁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整合资源,创新体制,尽快完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6.
武汉建设中国中部地区最宜居、最宜创业城市的目标具有较高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武汉宜居城市是众多发展目标的综合体,其中应突出适宜创业城市的特点。武汉市在中部地区建立宜居创业城市具有区位地理、经济实力、人力资源和科研实力等优势,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或基点。  相似文献   

7.
1992年,武汉市正式提出,抓住国家批准武汉作为沿江开放城市的历史机遇,把武汉建设成为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形成钢铁、汽车、商业、科技四城雄踞、城乡一体的国际性城市、这是武汉市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到来而提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宏伟目标。本文拟对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目标模式作出基本的界定,并研究、探讨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与湖北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许多城市提出了把建设国际性城市作为今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战略目标,并抓紧制定规划,付诸实施。例如,我国最…  相似文献   

8.
中部地区六大城市群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部六大中心城市和六大城市群中,武汉市和武汉城市圈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最强,武汉市需要以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现代制造业中心为战略突破口,形成与东部发达城市相对应的核心增长极来带动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赖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特大城市、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城市,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推动武汉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十一五”以来,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仍然是今后的重要工作,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推动武汉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规划建设"长江新城"、"长江主轴"及"东湖城市生态绿心",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亮点区块。这是武汉提升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为武汉未来五年乃至更长远的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武汉群众文化团体作为市民文化生活的写照,活跃在城市的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学校等场所,是武汉城市文化的特征之一。作为新时期汉派文化的体现,群文团体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武汉星海合唱团的文艺演出活动为案例,分析了群文团体与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和文化建设的关系,探讨了群文团体对当代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武汉市群文团体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十五”时期武汉市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思路和重点21世纪初,武汉市将进入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为目标的创业时期,而“十五”处于打基础、建框架的重要阶段。现代化建设的大规模推进,将对武汉市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十五”时期,武汉市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思路是:按照把武汉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基地的战略要求,从引进和创新两方面着手,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整体实力,实现传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带动整个武  相似文献   

13.
阮成发同志在中共武汉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而努力奋斗》为题,对市委过去五年所作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武汉市的奋斗目标及市委的主要工作任务。报告涵盖面广、亮点多多。本文在叙说武汉面临的发展机遇基础上,重点解读建设"三个中心"(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和"三个武汉"(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幸福武汉)这几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规划建设"长江新城",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规划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亮点区块,是武汉落实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的重要抓手,成为武汉长江两岸创新发展的最好机遇。  相似文献   

15.
张军  彭娟 《学习与实践》2009,(4):136-139
本文以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分析武汉市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论述了将“两型社会”的精神融入现有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武汉现有的“白云黄鹤知音江城”和“水上动感之都、辛亥首义之城”的旅游形象与“两型社会”的精髓与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文章构建了“两型社会”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体系,并就建设武汉市“两型社会”旅游形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医德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思考武汉的城市文化建设,不能不思考武汉的医德文化建设。从现实的层面来看,作为武汉市民,我们既是武汉医德文化的建设者,也是武汉医德文化建设的受惠者。因此,理性地思考如何高质量地建设武汉的城市医德文化,是我们每个市民都应当担负的光荣职责。作为武汉市民的一分子,笔者拟从方向性与现实性,一般性与特殊性,医德建设与法制建设三个方面谈谈自己所理解的武汉医德文化建设。一、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我们所进行的城市医德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这是方向问题。其现实性则…  相似文献   

17.
自1992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为对外开放城市以来,武汉市内洋溢着一片改革热潮,武汉人有志一同,嚷着要赶上沿海的开放城市。武汉正以实际行动急起直追,整个市区正在大兴土木,几乎可说是“五步一拆,十步一建”。 80年代初,当中共提出让沿海地区先富起来的经济策略时,原本条件极其优越的武汉市在资金欠缺的状况下,只能捧着昔日光荣的历史,瞠乎沿海城市之后。然而,一旦开放契机来临,武汉宛如睡狮翻身,凭借着独一无二,辐射全中国大陆的地理优势,频频向意欲征服大陆内销市场的外商殷勤召唤。 外资进入大幅增加 尽管武汉的开放远远落后沿海地区12个年头,但是当外资企业面临了沿海城市地价、工资节节攀涨的问题,武汉这个地处中国大陆水路、陆路、铁路交会中心的大都市,其落后的劣势一反为长处,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了为数甚众的大型外商。 从武汉引进外资的数据可窥知一二。该市外经贸委副主任王作相指出,1985年到1991年间,武汉市的外商投资只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评价一个地方科学发展水平、社会整体文明与和谐程度的最高层次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城市总体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武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在省内外、国内外都有重要影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文明武汉、幸福武汉、生态宜居武汉,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是武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和奋斗目标。经过各级各部门多年努力,这个目标已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识。创建文明城市,总体上要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生态与环境建设。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必将进一步提高武汉市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软实力”,进一步促进武汉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图”,是保证城市建设管理规范和法制化的重要依据。精心修编武汉市1995——2020年总体规划,对武汉实现跨世纪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具有“定向”和“导航”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武汉市的奋斗目标。根据专家论证,要成为现代化国际都市,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具备高度化的产业结构;二是城市基础设施达到现代化水平,具备科学的管理系统;三是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合理,并具备有自己特点的良好市容环境;四是按现代化要求改造旧城区,使之与新城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搞好市容环卫配套建设,形成环卫保障体系,创造良好的市容环境,是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一项十分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