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到打假。人们自然会想到那是工商局的事。然而。近几年。假牌假证、套牌套证严重蔓延到社会,危及到人们生命。那些办假证的人更是无孔不入,“牛皮癣”到处张贴,造成假牌假证泛滥。这里提到的是克拉玛依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一位民警。  相似文献   

2.
何树林 《政法学刊》2011,28(1):115-119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剧增,机动车假牌假证违法行为日趋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因此,对机动车假牌假证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治理,已成为公安机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机动车假牌假证违法行为构成的基本条件有机动车、道路、违法行为等,其有多发原因和危害,根据发现途径、认定方法和法规依据,现场处理的执法规定、法规依据、程序和制作的法律文书,可以提出机动车假牌假证违法行为的治理对策,为公安机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人、财、物的快速流动,制售假证的违法犯罪呈现出日益发展的趋势,假证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本文通过探讨王冰制售假证案,分析了制售假证违法犯罪的原因和危害,提出了根除制售假证违法犯罪活动滋生泛滥的社会性土壤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制售假证违法犯罪的特点及社会危害制售假证件违法犯罪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就洛阳而言,2002年5月之前,大街小巷到处刷写着办假证广告2万余条,联系号码1000多个。这些办证号码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个非法办证团伙和“地下窝点”。这些团伙制作的一本本假证件流向社会,给社会造成了巨大危害。分析洛阳市制售假证违法犯罪具有以下特点: 1.制作假证犯罪职业化,团伙规模大,成员分工明确制售假证件违法犯罪均以此为业,且全部是团伙犯罪,一个团伙少则10余人,多则数十人。团伙大致由四层人员组成,第一层是受雇佣专门刷写办证广告人;第二层是持手机或传呼机的联络员;第三层是专门与联络员接头的人员,负责将联络员的信息传达给假证制作人;第四层即假证制作人,也是团伙的核  相似文献   

5.
案讯点击     
去年5月以来因醉驾终身禁驾3651人专家点评近年来,假牌假证、酒后驾驶、超速驾驶、超员超载、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多发,给人民群众的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假牌假证、酒后驾驶、超速驾驶、超员超载、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多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为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假牌假证、套牌严重威胁社会治安秩序,侵害了被套牌机动车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何准确有效地识别车辆身份,成为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托双基识别处理技术"视读"+"机读"的优势,或许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可行之道。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涉车活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民生发展和城市建设基础,同时假套牌、黑车问题也成为我国交通管理的毒瘤。这些假、套牌车在路上行驶时有恃无恐,闯红灯、超速等  相似文献   

8.
胡利敏 《法制与社会》2011,(23):138-139
面对严重的进城务工人员违法犯罪问题,需要从多方入手建立一套立体的防控体系。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环境是消减此类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同时应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模式做好违法犯罪的社会预防,通过完善刑事立法与司法性处遇加强针对此类违法犯罪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相似文献   

9.
施志刚 《法制与社会》2012,(34):123+128
假证假印违法犯罪的猖獗与刑法对其的规制轻刑化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应重新剖析假证假印犯罪猖獗的深层次原因,并加大刑罚打击力度,建立完善以刑法规制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的惩治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0.
少年违法犯罪,又称未成年人犯罪,是相对于成年人违法犯罪而言的。“二战”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世界各国大都面临着少年违法犯罪增多、犯罪率不断攀升的严峻状况。面对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各国积极开展研究,以尽可能地求取防治此类“社会痼疾”的良方。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少年违法犯罪的状况,研究其特点,探讨产生违法犯罪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防治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公证》2014,(6):67-6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公证法律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扰乱公证执业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多,公证机构屡屡遭遇“假证假人”冲关,严重影响了公证行业社会公信力和正常公证执业秩序,也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据统计,重庆市公证行业每年查出当事人冒名顶替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来申办公证事项的案件近干件,发现收缴各类假证件证书逾百件。  相似文献   

12.
庞岩 《法制与社会》2013,(31):179-180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违法犯罪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危群体主要集中在社会中的闲散青少年中.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受到社会排斥因素的影响.社会排斥对于闲散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角色定位以及自身价值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给闲散青少年的正常社会化带来阻碍影响,导致其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因此,引起对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重视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针对社会排斥和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有递增之势,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的社会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不外主体的主观因素和外部的客观条件,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当前司法实践中,取证难已成为公、检、法、司所有执法部门的共同感叹.知情不证,躲避取证,故作假证,不出庭作证,不协助调查,推诿、刁难、辱骂取证司法人员,贿买唆使他人作假证、伪证,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不仅直接影响到办案效率,更折射出我国证据制度之软弱和司法权威之不足,其带来的后果和损害是十分严重的.1.直接损害了法制权威,影响公正裁判.我国诉讼法规定了公民、单位协助调查取证的义务,却没有规定相应的违反义务之责任条款,对拒证、伪证、假证行为缺乏约束制裁措施,加之近几年来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正义感普遍下降,知情不证、推倭取证现象十分突出,有的行政、金融机关为保护部门利益与当事人恶意串通提供伪证、假证,一些党政领导甚至公开行政命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许多复杂的原因,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表现得日益突出,如何防范和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分析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金欢欢 《法制与社会》2013,(17):230-231,239
大学生违法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从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特点、犯罪成因、心理干预措施等方面入手,对当代国内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学生犯罪已成为了社会话题.大学生违法犯罪是诸多不良要素作用的结果:主观上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作用的影响;客观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因此,防治大学生违法犯罪要针对性的对症下药:在生理和心理上进行积极良好的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完善管理,整治不足,帮助其健康发展,有效的防范、避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推动社会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激情违法犯罪是由于瞬间性消极情绪爆发而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激情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综合性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违法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素质差、社会适应差、自我抑制差,在瞬间受到外界刺激而消极情绪爆发,强烈的情绪体验支配着人的行为,理智和意志失控,毫无理智、肆无忌惮、不顾后果地实施突发性违法犯罪行为。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各种社会消极因素依然存在。激情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社会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预防和矫治激情违法犯罪的不良心理,遏制激情违法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韦华生 《法制与社会》2012,(14):253-254
当前,我区欺行霸市案件相比广州市其他地区并不算多,但涉及诸多违法犯罪活动,对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危害严重,开展欺行霸市违法犯罪问题调查研究,有助于司法机关建立完善打防结合,源头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且违法犯罪年龄朝低龄化方向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不仅威胁到当前的社会稳定,对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亦是严重的障碍。因此,要不断创新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