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在执政过程中 ,根据不同时期 ,不同特点 ,针对我国国情在实践中总结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执政为民的理念 ,是党执政理念的核心。按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要求 ,抓机关党的建设应树立“亲民、为民、利民”观。  相似文献   

2.
许顺富 《湘潮》2014,(2):44-4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全而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次全会的最大亮点,是第一次用“治理”取代“管理”,成为党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法人治理到非营利组织法人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从Corporate Governance的释义入手,分之为企业法人治理(公司治理)和非营利组织法人治理.继而联系了非营利组织兴起和全球性结社革命的背景,并回顾了若干有关于非营利组织与公司治理的论点和事例.接着追溯了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概念的源流,最后结合中国现实背景提出了非营利组织法人治理这一重要命题,给出了作者的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党上下都在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课题,从大处着眼、从大局考虑、从大事抓起当然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也同样重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于细微之处更能见真精神。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好生活”被提升到了治国理政之核心价值理念的历史高度。而在此之前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美好生活”始终是一种私人化的主观愿望和偶然性的特殊状态。阐明“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逻辑,有利于全面而准确地理解“美好生活”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利于明确“美好生活”建设的基本原则与方向。  相似文献   

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重视执政理念建设。执政理念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前提和价值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表明,党能不能执好政,关键在于共产党有没有执政的本领,而执政的本领只有通过执政理念的正确引导才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斗争哲学"和构建"和谐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中占据着不同地位。"斗争哲学"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从"斗争哲学"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转变具有现实合理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执政理念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7.
幸福指数是对人们主观幸福感进行量化测评的指标体系,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要求改变以往用单一GDP标准衡量经济发展做法的呼声越来越多,衡量民众主观心理感受的幸福指数逐渐成为我党在新时期的政策目标。对幸福指数的关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凸显了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我党"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为此,我们必须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状况和转变执政理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样化、多变性和复杂性,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也必须随之调整,单纯地依靠组织资源进行垂直命令式的管理,将党员管理仅仅局限于教育、监督、审查、鉴定和履行义务等,已越来越不适应新要求。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自从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共产党执政形象地比喻为进京赶考以来,共产党人在执政过程中一直坚持把赶考意识作为执政理念,并在执政过程中始终如一地坚持赶考意识,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水平,给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国国家建设基本模式是以政党为中心,其结果导致"政党国家"形成,执政党以其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意志和社会信仰,并将组织方式嵌入现代国家管理体制中。这样的政治类型是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历史语境转换,中国共产党面临现代转型问题。对执政党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是进行有效政党改革、保持执政党生机与活力和推动现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巩固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必须高度重视理论与制度的统一,通过建构有助于凝聚中华民族共同理想的宣传教育制度,普遍参与的社会协同制度,惠及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经济发展制度和维护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制度根基。  相似文献   

12.
王名  蓝煜昕 《前线》2014,(6):52-5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了非常引人注目的新表述,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目标之下,社会改革领域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可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执政理念上呈现从"管理"到"治理"的重要转型。回顾党的十八大  相似文献   

13.
“体制创新“与党的执政方式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制创新"与执政方式变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注重其间的内在联系,正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关节点和突破点,应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本文即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力图阐明"体制创新"与执政方式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体制创新对执政方式的影响和制约,以及在新世纪如何以体制创新推进执政方式变革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崔艳芬 《求贤》2009,(11):40-40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对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形成了巨大影响。本文从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方面来探讨知识经济对现代管理理念革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灵寿“最美县委大院”网络走红,各级媒体给予高度关注,简陋的县委大院之所以被誉为最美,正因为它坚守着一个理念,传承着一种精神。这种理念和精神就是深深的为民情怀,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体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将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工作作风,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体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的工作态度,是共产党人政绩观的体现。它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我们要用这把尺子和镜子去量一量,照一照我们领导干部的权力观,政绩观,价值观,群众观。  相似文献   

16.
通常人们所说的“红头文件”,主要是指各级党和政府机构内部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因其带有大红字标题和红色印章,人们一般俗称“红头文件”。“红头文件”起源于革命战争时期。当时,我党发布决定和命令的主要形式就是“红头文件”,革命胜利以后,这种做法在党和政府各级机构得以保留并逐渐规范和发展,目前不但在党政机构内部,甚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发布决定和推行政策都采用“红头文件”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在治理主体、治理向度、治理目标、治理途径、治理理念和治理逻辑等多个维度展现出其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不断探索与推动意识形态管理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转变,是新时代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的十二个五年计划(含规划)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计划背景和内容,其制定和实施过程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由工业强国到共同富裕、再到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五年计划要体现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要用科学的执政理念指导五年计划,坚持发展和改革并举。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重视执政理念建设.执政理念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前提和价值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表明,党能不能执好政,关键在于共产党有没有执政的本领,而执政的本领只有通过执政理念的正确引导才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斗争哲学"和构建"和谐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中占据着不同地位."斗争哲学"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从"斗争哲学"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转变具有现实合理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执政理念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4,(7):18-19
长期以来,我们讲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通常用“国家管理”一词,这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等一系列新概念。治理与管理虽非截然对立,但有原则性不同,至少有以下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