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芮俊良  徐永平 《理论研究》2010,(4):35-36,57
"新公共管理"主张公共管理以顾客为导向,引入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进行社会化、绩效化运作,以提高管理绩效。"新公共管理"对中国公共管理社会化改革的启示主要在于:公共管理理念社会化转变;公共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公共管理运作机制社会化变革;借鉴新公共管理社会公共责任至上理念,使公共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成都市"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奋斗目标的必经过程。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缺乏有效统筹和整合;公共文化产品的种类较单一,群众参与程度低;公共文化经费投入仍不足,尚未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不足,队伍素质还不高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需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统筹中心;整合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利用效率;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置网络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机制、人才队伍保障机制、考核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德宏州公共文化建设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需作进一步努力.要提高对公共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制定规划,抓好培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文化民生工程,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加快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建立公共文化建设考评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路军 《唯实》2008,(12)
城区公共服务有三个层次:一是底线生存的公共服务,包括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救济;二是公众发展的公共服务,包括公共教育、公共环境、公共便利;三是幸福生活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5.
2011年,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一步发展,成效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和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整体推进;加强了文化典籍和文物保护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更加注重特殊社会群体的文化权益保障;持续推进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获得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公共精神、公共文明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素质高低和社会风气是否优良的重要杠杆.从公民意识到公共精神再到公共行为文明是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视角,也是建设现代公共文明的基本视角.增强公民意识是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建设现代公共文明的前提和基础;培育公共精神是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建设现代公共文明的关键和核心;养成公共行为习惯是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建设现代公共文明的目标和愿景.  相似文献   

7.
公共危机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公共管理组织缺乏常设的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和协调机制以及公共危机信息公开不畅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加强公共危机教育,增强公共危机意识;加强组织结构建设,保证公共危机管理组织运作顺畅;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则是可供我国政府选择公共危机管理改善之路.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08,(12)
公共危机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公共管理组织缺乏常设的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和协调机制以及公共危机信息公开不畅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加强公共危机教育,增强公共危机意识;加强组织结构建设,保证公共危机管理组织运作顺畅;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则是可供我国政府选择公共危机管理改善之路。  相似文献   

9.
公共决策中道德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决策和道德同属社会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密切的关系。道德在公共决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一种特定的公共决策权力制约机制;对决策人员具有规范、引导和调节作用;对整个公共决策过程有重大影响。公共决策中道德的模糊性来源于对公共利益界定的模糊、公共决策人员角色冲突、公共决策的道德基础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管理科学新领域--公共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法宗 《求实》2005,(Z1):23-24
一、公共管理热潮的兴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一个全新的概念--公共管理,在我国开始传播开来,公共管理热潮随之兴起.1998年教育部修订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中,管理类新增了"公共管理"一级学科;2000年,我国有24所大学举办MP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2001年,我国首次招生的MPA联考在全国各地同时举行,参加考试的人数达到11837人;许多大学纷纷开设公共管理学科专业,组建公共管理学院,筹办各种研究院所;介绍和研究西方公共选择、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等学派的文章越来越多地见之于报刊;各种研讨、培训、咨询等活动迅速兴起;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公共管理体系构建的热潮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1.
一、公共管理热潮的兴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一个全新的概念———公共管理,在我国开始传播开来,公共管理热潮随之兴起。1998年教育部修订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中,管理类新增了“公共管理”一级学科;2000年,我国有24所大学举办MP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2001年,我国首次招生的MPA联考在全国各地同时举行,参加考试的人数达到11837人;许多大学纷纷开设公共管理学科专业,组建公共管理学院,筹办各种研究院所;介绍和研究西方公共选择、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等学派的文章越来越多地见之于报刊;各种研讨、培训、咨询等活动迅速兴起;我…  相似文献   

12.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际,应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统筹地域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就业市场化的前提下,服务型政府坚持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就必须在公共就业服务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以使公民的就业服务权得到实现.我国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与社会职业中介机构之间缺乏竞争、公共就业机构的服务人员数量偏少、培训机制不合理.应鼓励其他社会组织、个人举办职业中介机构,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的社会化;健全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14.
公共权力质量面临严峻的形势,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维系公共权力组织质量和公共权力运行质量的基本保证;把竞争法则更充分地运用于干部队伍建设,对提升公共权力质量有决定性意义。只有竞争,才能为各类人才进入公共权力组织开辟道路;通过客观、公正、有效的竞争和比选,切实把高素质人才吸纳进公共权力组织中来,配备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去,从根本上改变公共权力质量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朱权 《世纪桥》2007,(3):39-40
公共决策是公共部门行为的指导,公共决策的“公共性”对公共问题的解决、公共服务的水平影响重大。本文讨论了影响“公共性”的诸多因素,指出在公共决策中必须有正确的公共利益选择;公众的智慧充分发挥;有效力的公众反应。并提出三条在我国应对公共决策中非公共性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15,(9)
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塑造公共意识、促进产城融合,因而成为城镇化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人与地、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的现代化"是城镇化质量的应有之义。据此评判,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规划理念落后,供求矛盾突出;追求宏大平整,破坏自然肌理;割裂历史文脉,丧失文化个性;突出审美价值,忽视人文关怀;排斥弱势群体,加剧社会隔离等。为此,政府应把政策干预的重点放在四个方面,即挖掘私人资本与资源,构建完善的公共空间体系;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形成个性鲜明的公共空间;转变设计理念,强化公共空间的人文关怀;发挥非政府机构作用,建立公共空间的大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公共产品理论有两种阐释语境:一是唯物史观语境,即关于"社会发展"的阐释语境;二是国家观语境,即关于"社会管理"的阐释语境.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认为社会总产品的分配问题是研究公共产品问题的逻辑起点;公共产品的根本属性在于满足社会共同利益需要;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条件是整体供给;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具有质的规定性.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公共产品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关系以及积极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现阶段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选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公共管理的兴起使传统的行政领导模式受到极大挑战,公共领导成为区别于传统领导的新模式而备受关注。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的社会环境下,从冲突化解角度研究公共领导者的能力是十分现实而且必要的。目前我国公共领导者在冲突化解的过程中存在着对冲突的认识偏差、公共精神的价值导向缺失、战略性思想不足和协调能力差等问题,提升公共领导者冲突化解能力的思路包括决策准,执行稳;勤沟通,重互动;抓时机,辟谣传;重回馈,善后好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吴凡 《理论建设》2024,(2):59-64
中国在全球治理、经贸合作、国际金融、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数字经济、安全发展等领域提供了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公共产品,不仅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也不断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当前,中国国际公共产品面临自身供给能力有待加强、国际社会内生阻力较大、外部压力上升的挑战。为此,中国应增强自身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质量成色;以制度型开放加快中国参与国际规划的制定,创造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良好环境;加强国际传播,赢得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主动。  相似文献   

20.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格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形成公共文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激发全社会文化活力、促进文化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路径建设,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完善"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公私合作型文化供给模式;强化政府与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合作,形成多元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