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会芳 《传承》2010,(12):14-15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历史,而且也创造了一切的社会关系,并实现着一切社会规律。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总体性活动,是多种矛盾的集结点,而由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现实生活世界也是一个由多重矛盾关系形成的功能统一性世界,是一个全面丰富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历史,而且也创造了一切的社会关系,并实现着一切社会规律.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总体性活动,是多种矛盾的集结点,而由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现实生活世界也是一个由多重矛盾关系形成的功能统一性世界,是一个全面丰富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所谓实践标准,就是用实践检验人们的认识、目的、计划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所谓生产力标准,则是在社会领域中判断政党的活动、国家的行为、人的劳动等属于人参加的一切社会工作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两种标准都涉及到主体人的活动,都是一种判断、判决和评价,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成为大学生的热点之一,而且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这里,我想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要摆正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它只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刘建新 《理论月刊》2007,42(9):26-28
马克思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不懂得人的实践活动的革命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在于,它使哲学从"天国"返回到以人的实践活动为根基的现实生活世界。以"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把哲学置于现实的人、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以及由人的活动创造的生活世界基础上,实现了哲学从"本体论"世界转向现实生活世界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6.
陈庆  肖玉元 《传承》2009,(24):34-35
唯物史观以人类改造自然和发展自身的实践活动为理论基点,并从这一主体性活动出发来理解人、人类社会和社会历史的新唯物主义,强调了人们的根本任务不是解释世界,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创造生活、改变世界。对实践的准确理解是把握唯物史观的根本所在,而把实践作为基础来理解唯物史观则能够更加地体现实践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7.
潜能是人本身所蕴藏的具有巨大开发价值的能力宝库,是一切创造、创新活动的源泉和根本。在人的主体潜能发挥的过程中,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事实已经充分说明,‘象牙塔’式的教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教育同经济、科技、社会实践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正在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重视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运用社会实践这条有效途径加强对大学生主体潜能的开发,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开发大学生主体潜能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以人类改造自然和发展自身的实践活动为理论基点,并从这一主体性活动出发来理解人、人类社会和社会历史的新唯物主义,强调了人们的根本任务不是解释世界,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创造生活、改变世界.对实践的准确理解是把握唯物史观的根本所在,而把实践作为基础来理解唯物史观则能够更加地体现实践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9.
所谓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以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为题材,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形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教师指导学生实践为主的各种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一、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  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现代课程结构系统化的结果,它综合了思想政治课自身和社会实践活动两者的特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在实践中养成学生的个性,因此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征。  自主性。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
人的实践创造了并不断地在创造着人的生活世界,也只有在人的生活廿界里,实践活动才能合乎人有意义的生存。实践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离开了人的生活世界,实践只能称之为活动,因为并不是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只有合乎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才能成为实践活动。因此,也只有在生活世界的视域内理解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实践的内涵和精髓。  相似文献   

11.
秦永超 《前沿》2012,(3):151-153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能力的机会。两者对接在一起的实践教育,无疑是一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开展“阳光”支教、社会调研、普法宣传、新闻实践等与专业能力密切相关的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需实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化、项目化和基地化。  相似文献   

12.
现有教科书对实践概念只是给出了抽象而笼统的诠释 ,模糊了马克思科学实践概念的原有之义。马克思哲学始终贯穿着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一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与人的社会现实的生存状态紧密地联系起来 ,尤其是与现实社会的人所进行的认识与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过程联系起来。马克思哲学科学的实践概念应当是认识性实践和改造性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之最根本的观点是群众的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也就是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原则,这一原则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应与围绕发展和提高人的素质和解放人的精神而展开。  相似文献   

14.
人是实践的人。讲人的价值,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社会实践。因为人的价值就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个人与社会需要之间的满足程度。社会实践决定人的价值1、人的价值由社会实践创造、决定人并不是某种超乎社会历史之外的神物。人就是人的现实,而人的现实的一切,包括人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观念里,实践理性决定着文化。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却片面地把文化当作是从实践活动以及实践活动背后的实用利益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手段或工具,认为文化是关于人与事物的意义秩序,正如亲属制度是部落社会的象征符号一样,商品经济生产是西方社会的象征符号。萨林斯对西方社会文化所作的人类学研究表明:在文化与实践理性之间,是文化决定着实践理性。这种结论实际上是夸大了文化对实践理性的影响和反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天才萌芽”。不仅要用人的实践去理解和解释包括人的认识、理论在内的整个人的意识现象,还要用人的实践去理解和解释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贯彻这一文献始终的基本思想。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一基本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更加完善。这就是,我们不仅要用人的实践来理解和解释人的认识,还要从认识论方面去理解和解释人的实践;不仅要用人的实践去理解和解释社会生活,还要从社会生活方面去理解和解释人的实践。这样,人的实践就不仅仅是一把用以理解他物的钥匙,同时也是一种被理解和被解释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张青卫 《求索》2022,(2):78-86
通常人们多将学习视为一种痛苦的活动。这一现象是对学习本质的误解,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形成。学习是人类求知获能,进而创新的基本手段。从学习的终极目的来看,它不仅表现为一种认识世界的认知活动,也体现为人类改造世界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的实践活动。这种具有自发创造性的活动是人与动物相揖别的关键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进行精神生产的重要实践活动。而在“物的依赖关系阶段”,由于社会再生产领域评价标准存在扭曲、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速以及工具主义的影响,片面的学习观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异化的谋生方式。人要走向自由王国、实现学习活动向其“好玩”本质的回归,需要转变学习观念、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打牢学习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及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腾 《理论月刊》2007,(6):179-181
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环节。全社会必须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转型期,必须注重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从经费和组织体系上保障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与形式,组织原则和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20.
需要与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两大最基本的现象,也是人的最基本的两大生存状态。需要与实践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在私有制下,人的需要和劳动实践发生了异化,满足需要的劳动实践与需要发生了对立,人处于全面异化的生存状态之中。人的全面异化的生存状态必然引发消灭这种异化的需要,即人的解放的需要,而人的解放的需要必然引发争取人类解放的实践活动——共产主义运动。通过共产主义运动,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的需要与劳动实践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