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努力实行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是由这样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一个指导原则——实事求是;一个重要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个出发点——现实的中国;一个核心——强国富民。这一宝贵的思想经过起历史的检验,更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建国初期,我国刚刚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围绕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等一系列问题,刘少奇提出了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思想.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实施,但是剖析其科学内涵,对于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亦即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大过渡”;从1953年到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小过渡”。“大过渡”包含了“小过渡”,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社会主义改造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也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在长达七年的过渡时期中,毛泽东的主要矛盾思想总体上可以分为前三年和后四年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实践上是正确的,但理论上存在着表述不严谨、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二重化等问题;第二阶段从总体上说,是基本正确的,但在实践上包含着把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绝对化,相对忽视和淡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努力实行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对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考证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证了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由来,指出它是根据1951年2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三年恢复,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提出的,并得到毛泽东的批准和同意。作者认为,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提法在当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论文据实指出,所谓刘少奇提出过“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口号或路线,毛泽东批判了刘少奇的“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等说法,都不是历史事实。关于“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表述,反映了党在探索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刘少奇为探索这条道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建国前夕,毛泽东关于未来中国社会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并且强调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将要实行一个很长的时期。但是,执政以后不到四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就开始酝酿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从而提前结束了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的制度设想。本文通过对建国前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设计过程及其建国后的短暂实践进行分析,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根据地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思想,这一思想以崭新的内容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建国思想不仅在抗战时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具有前瞻性,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各项制度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实现工业化是毛泽东的夙愿,建国后这种愿望由于国内的特殊困难变得更加迫切和强烈,因此它必定会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中的某些构想产生重大影响。长期以来,学术界更注重从理论、思想和政治等方面来剖析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原因,缺少对于经济因素的分析。本文力图在工业化的视野下,从私人资本主义自身的局限性、国家经济建设的计划性与私人资本主义的反计划性之问的矛盾、工业化的大规模开展与小农经济之同的矛盾等几个方面,来分析经济因素对于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从地位和作用的视角界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分析和判断当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生产和需要出现了新的特点,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社会生产和需要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因此,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可以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各种需要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就开始对它进行了探索,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和探索,在抗日战争中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有一个逐步接近客观实际又因国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偏离实际的过程。分析这一过程及其原因 ,有助于我们全面而正确地理解毛泽东的思想 ,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5.
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刘少奇在领导工人运动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运思想。学习刘少奇的这些宝贵思想,对我们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运理论,会有巨大的指导之益。  相似文献   

16.
影响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两个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后,毛泽东逐步放弃了自己提出的在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设想。于光远《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一书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影响毛泽东这样做还应有另外两个因素,一是苏联、东欧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在理论上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践的提前终结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自身的不足外,还有毛泽东等人的主观原因和当时的国际环境的影响等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8.
反帝反封建是我国近代以来社会演进的内在矛盾主线,与这一主要矛盾构成相适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反帝和反封建两大领域内开展相应的法权斗争实践。其中,反帝法权斗争以取消治外法权、废除不平等条约为主要内容,它展现出以构建国家主权法治为目标的法权努力取向;反封建法权斗争主要分布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包括为完成土地改革而开展相应的土地立法及土地法庭建设,为保障人民民主而推行的选举权、政治自由权利等人民权利的法权安排,以及在婚姻家庭领域为消除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等封建丑陋现象而实施的立法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中国,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物的依赖性与人的独立性的矛盾渐已凸现,并将逐渐形戍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强势制约作用,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当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情报局是1947年苏联推动下建立的一个特殊国际机构,虽然中国共产党不是共产党情报局的成员党,但共产党情报局的理论和政治活动对建国前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对共产党情报局关于"两个阵营"理论的接受改变了维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国际政治环境,对共产党情报局批判南共民族主义的支持压缩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存在的意识形态空间,共产党情报局对苏联模式的强化则提供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替代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