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台北,台北!》是台湾作家王拓1983至1984年在狱中创作的。作者在“自序”中写道:“这部长达五十几万字的小说《台北,台北!》是我在牢狱中思考反省的成绩之一。……如果没有这次苦难,我就不可能对人性、政治、社会  相似文献   

2.
交流短波     
两岸芭蕾同台共舞 两岸芭蕾舞界首次同台演出。广东芭蕾舞团与台北“国际芭蕾舞团”于1月在台北,台中和台南三地,携手推出“两岸芭蕾文化交流之夜”演出活动,将精彩的古典、现代、民族及爵士芭蕾舞,呈现给台湾观众。 10年前,北京中央芭蕾舞团曾经来台献艺,给台湾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次赴台,他们演出选自《海盗》、《吉赛尔》双人舞等3支古典芭蕾,《梁山伯与祝英台》、《舞越潇湘》两支民族芭蕾,以及数支现代芭蕾、爵士芭蕾作品。刚于去年8月成立的台北“国际芭蕾舞团’,是创团后首次参与公演,  相似文献   

3.
瑞毅 《台声》2003,(5):18-19
2003年2月28日至3月9日,由台北中山纪念馆等单位主办的“裂变·蜕变———大陆现代水墨画展”在台北中山纪念馆中山画廊举行。画展期间,召开了“为现代水墨艺术立说学术研讨会”,并在台北首发了德国慕尼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裂变·蜕变———中国现代水墨艺术》一书。该画展和学术研讨会以及现代水墨专著,受到台湾美术界以及各界有关人士的广泛好评。《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中央电视台和台湾当地的《联合报》、《大成影剧报》等新闻媒体采访报道了这次学术活动。严格选择画家,确保参展作品的学术水准为此,台湾著名画家刘国松先生推荐…  相似文献   

4.
“两岸学子 彼此激赏的共鸣”   9月 25日下午 4时,香港至台北的 CI608次航班客机越过台湾海峡,在台北机场徐徐降落。机上载着一批来自长江之滨的特殊客人。他们是应台湾“中央大学”刘兆汉校长的邀请,由南京大学副校长施建军、党委副书记闵春发带领的大学生民乐团。   祖国宝岛台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就学过《日月潭》、《宝岛台湾》等篇目,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也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走下飞机舷梯踏上台北地面的一瞬间, 18位年轻学子觉得既陌生又兴奋。   走出机场,一派典型的热带气候景象和现…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1,(12):98-98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别在异乡哭泣,街道冷清心思却拥挤……”多年前,孟庭苇感伤而清丽的歌声,叩击了多少人的心扉。  相似文献   

6.
《台声》2009,(2):69-69
台湾观光特产协会1月5日在台北为首次选拔的“台湾一百大观光特产”颁奖。台北县农会文山包种茶赢得金奖,随电影《海角七号》热卖的屏东蜻蜒雅筑琉璃珠获银奖,宜兰饼藏金礼盒获得铜奖。台北佳德凤梨酥则因网路得票最高而荣获“风云奖”。  相似文献   

7.
安多 《两岸关系》2010,(5):70-70
3月31日到4月5日,上海昆剧团携百余人的超强阵容,在台北完整演出经典剧目《长生殿》,共计两轮八场。《长生殿》全剧共分为“钗盒情定”、“霓裳羽衣”、“马嵬惊变”、“月宫重圆”四本,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贯穿全剧,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谜报社,悬挂着这样两面锦旗:“宏扬中华文化,促进谜学交流”;“虎将雄风”。这是台北市集思谜社和高雄市谜学研究会赠送的。 《中华谜报》原名《中国谜报》,由辽宁省丹东市文联主办,创刊于1985年,是最早发行到台湾的大陆报刊之一。1986年秋,香港谜界的一些热心朋友,将该报转寄到台湾,得到岛内广大谜友的喜爱,纷纷通过大陆的亲友订阅,并通过台北、高雄、台南等地的谜学研究会转递。目前,每期直接发往台湾的就达数千份。 与台湾一些城市的谜学会建立起友好联系后,双方常彼此转载研究文章,交流两岸谜事信息,切磋技艺。《中华谜报》与台北《谜汇》分别开辟专栏介绍对方的谜事活动。《中华谜报》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举办的中华灯谜艺术研讨会,台湾谜界也派团参加。1992年9月,《中华谜报》与台北《谜汇》联  相似文献   

9.
绘画作品展在北京举行2006年10月25日,由中国民主建国会《经济界》杂志社主办的“女性、艺术、台北”绘画作品展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王忠禹,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等领导,中国国民党中央副主席江丙坤及夫人陈美惠等台湾和大陆各界人士120多人出席开幕式。此次参展作品近70幅,均出自台湾女画家之手,作品主要以女性情怀、家庭亲情和人类关爱为主轴,展现台北人的思想生活与现代情感。“女性、艺术、合北”绘画作品展在北京举行@张宏微  相似文献   

10.
李立 《黄埔》2012,(6):38-40
海协会和海基会在台北签署了《海峡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与《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至此,“两会”4年来共签署了18项协议。  相似文献   

11.
谢黎 《台声》2013,(3):100-101
数月来,《甄嬛传》播得热火朝天,无论是北京还是台北,走到哪里都是一片“万福金安”的声音。“忽觉今日本宫追剧过甚,无心入眠,若长此以往,定将损肤,电视剧虽好,但也适可而止,方能不负恩泽。”这样的甄嬛体台词,你若编不出几段,只能说明你落伍了。不仅仅是《甄嬛传》,《宫》、《步步惊心》、《倾世皇妃》等多部宫廷剧都在荧屏大热,红遍两岸。  相似文献   

12.
林甚其 《台声》2013,(12):99-101
11月23日,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在台北揭晓。 本届金马奖适逢“知天命”的50周年,历届帝后集体亮相,星光璀璨。29岁新加坡导演陈哲艺处女作《爸妈不在家》在《一代宗师》《毒战》等高手环绕之下,爆冷夺得最佳影片。此外,《爸妈不在家》还获得最佳新导演、最佳原著剧本奖、最佳女配角3个奖项。  相似文献   

13.
陈斌华 《台声》2014,(1):48-48
2013年12月18日,由台湾((旺报》、厦门《海西晨报》与新浪网共同主办的“2013海峡丽岸年度汉字”评选结果在台北揭晓,由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推荐的“进”字当选年度汉字。  相似文献   

14.
卢成池 《台声》2013,(2):70-73
1895年,甲午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以一纸《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同胞“义不臣倭”,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全岛性惨烈的反割台斗争。5月25日,台北宣告成立抗日临时地方政权“台湾民主国”。6月上句台北失陷后,战事主要在台湾中南部展开。  相似文献   

15.
日前,台湾的国光剧院在台北“新舞台”剧场上演由京剧、歌仔戏、豫剧和布袋戏4种不同传统戏曲同台汇演的《再生缘》。各剧种在6个段落中各占一折,序幕“平寇”浩大的征战场面,让  相似文献   

16.
台湾《联合报》5月3日刊登美国马里兰教授丘宏达先生撰写的文章——《“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从何而来》。本刊摘登如下。 台北近来为两岸间是否曾有“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共识而弄得沸沸扬扬,但如果把  相似文献   

17.
赵辉 《台声》2008,(2):91-91
《台声》:我知道你去年8月份在台北东区策划了一场名为“粉乐町”的当代艺术展,请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虞德亮 《台声》2002,(11):20-21
金秋九月,上海豫园,“孙中山先生史迹画展”在此隆重举行。这次画展由上海豫园管理处与“台北国父纪念馆”联合举办,也是“台北国父纪念馆”在沪的首次展览,展出的50幅作品,由台湾数十位书画名家共襄而成,件件皆是艺术精品,吸引了近万名观众前来观赏。常来常往情谊浓举办书画展览,传播中国文化,上海豫园管理处和“台北国父纪念馆”有着共同的理念,彼此往来密切已成为知己。2000年12月18日至28日,应“台北国父纪念馆”的邀请,上海豫园管理处赴台举办《豫园馆藏书画展》。数十年来,豫园收藏了清代和现代名家书画千余…  相似文献   

19.
聚焦     
《台声》2013,(2):8-13
纸风车新作启动新旅程 1月12日,台湾著名儿童剧团纸风车新作《台湾幻想曲》在台北首演,由纸风车文教基金会倡议的“三六八乡镇市区儿童艺术工程”也同时宣告正式启动。尽管当天台北一直下雨,仍有数千民众前往观赏。  相似文献   

20.
最近江泽民在北京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立即获得台湾各方面的好评,认为“具有新意”,也认为是大陆对台的一种“善意回应”.台北《联合报》民意调查报告说:多数台湾同胞赞成李登辉访问大陆.中国统一的曙光在海峡两岸同时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