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宇 《世纪桥》2016,(10):55-56
诸葛亮悲剧是《三国演义》中最突出最震撼人心的悲剧。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殊遇,先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后是倾力于风雨飘摇之中,最终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统一全国的毕生夙愿,终究不能逃脱悲剧结局。其悲剧产生的原因:首先是《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不合理;其次是刘备集团的兵力部署存在失误;再次是刘备集团没有真正实现"人和";最后是《隆中对》在执行中的修改更不合理。诸葛亮悲剧,令人荡气回肠、感叹垂涕、千古遗憾!  相似文献   

2.
《隆中对》是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向其提出的兴复汉室、谋取天下的战略策划书。而此后刘备正是根据诸葛亮的这些策划,建立了蜀汉政权。因此,这篇名文颇为后人津津乐道。根据笔者看到的材料,毛泽东对此文曾经有过两次评点。  相似文献   

3.
正时隔多年,再读《出师表》,再次被诸葛亮报国图志的拳拳之心所感动。身为相父、位极人臣的诸葛亮,为完成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大业,实现当初与刘备"隆中对"的宏图大志,殚精竭虑、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不曾有一丝一毫懈怠之心,树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思古喻今,对于深刻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不忘初心",具有重要启示。初心,首先是忧国忧民、家国天下之心。"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  相似文献   

4.
<正>参加工作不久,就听到机关里流传着一句话:"领导者要开明,参谋者要高明,执行者要聪明。"一眨眼40年过去了。这里,我想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参悟"参谋者要高明"的体会。众所周知,对于"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将帅来说,高明的参谋人员是不可或缺的。东汉末年,群雄四起,刘备能称帝,使得蜀与魏、吴构成三足鼎立之势,没有诸葛亮的《隆中对》及其后来一系  相似文献   

5.
例证: 三国时的蜀相诸葛亮,文韬武略都是顶尖级的人物,龙卧南阳时便以一则《隆中对》惊世骇俗,而“三气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一幕幕鲜活的大戏,加上“鞠躬尽瘁,死而  相似文献   

6.
《学习月刊》2013,(8):F0004-F0004
1800年前,诸葛亮和齐备在襄阳演绎了千古绝唱“隆中对”。而今,襄阳市国家税务局秉承诸葛亮爱国、忠诚、敬业、智慧的优秀作品,唱响了发展和文明的和谐赞歌。  相似文献   

7.
授权的艺术     
三国诸葛亮在上后主的《自贬疏》中道:"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诸葛亮忠心耿耿辅助阿斗,日理万机,事事躬亲,乃至"自校簿书"。此让其对手司马懿窃笑:司马懿一次接见诸葛亮的使者,问诸葛亮身体好吗?休息得怎么样?使者说,  相似文献   

8.
赵勇 《学习月刊》2013,(8):84-84
1800年前.诸葛亮和刘备在襄阳演绎了千古绝唱“隆中对”。而今,我们襄阳市国税局秉承诸葛亮爱国、忠诚、敬业、智慧的优秀品质.出色完成了各项国税工作任务.先后获得全国精神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先进普法办、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五一”劳动奖状,连续五年获评全省国税系统综合绩效考核优胜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政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领导班子多次被评为“五好班子”。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总为诸葛亮扼腕叹息,心想诸葛亮怎么那么不走运,本来仗打得好好的,但是总在一些小事情上出差错。现在想想,不是诸葛亮不走运,其实是他自己的确有问题。由于战略定错了,战术上就难以做到周全了,不出这个问题,也会出那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在古代,"作家"一词的字面意思:作,为也;作家,即治家、理家,管理家务。这个词最早出自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所引东晋习凿齿《襄阳记》一书。杨颙担任诸葛亮的主簿,主管各种文书,但是诸葛亮却事必躬亲,总是亲自校验簿书。杨颙于是劝谏道":为  相似文献   

11.
<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问诸葛亮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以“跨有荆、益”“外结孙权”等一系列战略为答复。以此为据,刘备在短短十年之内迅速崛起,成为三分天下的霸主之一。为实现“跨有荆、益”,刘备集团首先凭借赤壁之战在荆州取得立足之地。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集团占领益州,使这一战略布局有了基本成果。但接下来能否占领汉中,决定了这一成果能否被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这也关系到未来北伐中,两路夹击中原的策略能否实现。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有个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得看是什么事。如果讨论怎么做皮鞋,一个臭皮匠赛一个诸葛亮。如果三个臭皮匠一块儿来起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臭皮匠越多,这个出师表就越不像。还有一种情况,三个臭皮匠杀死一个诸葛亮,完全可以啊。你怎么老当诸葛亮呢?你为什么享受  相似文献   

13.
刘跃进 《新视野》2017,(4):5-10
国家安全战略是关于国家安全全局性长远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手段的全局性、持久性方案。构成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有两个:一是国家安全战略目标;二是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从不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到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文本",是国家安全战略完善的重要一步。2004年,中国官方首次提出"完善国家安全战略"的任务。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的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纲要》的推出,使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由无名义、不系统、不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升级为名副其实、系统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文本",从而迈出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一步。而其后推出的《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见》是对《纲要》的具体化和进一步完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则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纲要》在网络安全领域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4.
<正>诸葛亮——最成功的计谋秀《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而且是官场成功政治秀的代表。三顾茅庐是刘备对诸葛亮的求贤若渴,更是诸葛亮经世奇才展示前的摆谱作秀。诸葛亮三气周瑜致其气绝而亡后,还与  相似文献   

15.
近读《三国演义》,感慨颇多。诸葛亮五次北伐,劳师动众,均无功而还,给蜀国留下了国力匮乏的隐患。在首出祁山时,蜀国大将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的战略方案,却被诸葛亮否定。现代军事学家多认为这一战略是当时的最佳方案,这个结论也从司马懿之口找到佐证,司马懿道:“诸葛亮平素谦慎仔细,不肯造次行事。他却不知吾境内地理;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召开的。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表述,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自此进入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率领全党迈上"赶考"之路新征程。胸怀"赶考"之志,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7.
著名戏剧家、作家魏明伦在讲《诸葛亮与魏延》时称:"百家讲坛"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品位,提议"百家讲坛"不妨改名为"百姓讲坛"。"‘百家讲坛’原是央视与中国现代文学馆合办的高峰论坛,是精英文化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一场场公祭大典在全国许多地方鸣锣开场,从庆祝"中华母亲女娲诞辰",到"诸葛亮出山1800周年纪念,"从三皇五帝到三教九流,不一而足《(各地竞刮公祭风》载2007年5月23日《人民日报》第11版)。与此同时,耗费巨资大搞人造景观设施也愈演愈烈。公众批评河南新郑建"水泥巨龙"的余音未散,又爆出河南永城斥巨资给刘邦塑像的消息《(河南永城花了3000万塑刘邦像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凡是他作出的决策,都认为是正确的。诸葛亮说魏延脑后长有反骨,日后必反,我也深信不疑。因而,我一直对魏延没有什么好感。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多,再看《三国演义》,便觉得诸葛亮在用人问题上,对魏延是存有偏见的,是不公正的。魏延后来的所谓“谋反”,也是诸葛亮给逼出来的。我弄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从一开始就对魏延印象特差。当魏延杀韩玄、救黄忠,投奔刘备帐下时,诸葛亮便喝令刀斧手推出去斩首。幸亏刘备出面说情才免于一死。此后,诸葛亮一直对魏延心存猜疑。当诸葛亮六出祁山时,魏延曾提…  相似文献   

20.
蔡伟 《学习导报》2011,(22):35-36
诸葛亮为何多用赵云一直到《三国演义》发展到将近三分之一,诸葛亮才在铺垫中登上舞台。如果说此前的三国中充满了战、诈、计、策,到了诸葛亮出场,才开始进入到谋和算的新高度。《三国演义》开始时,对于刘备来说,已经建立了以关羽、张飞为核心的兄弟圈子,五虎上将在赵云迅速加入后已经得其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