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国内既有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模式的设计缺乏对接受照护者主观偏好的系统考察。本研究通过对杭州市244位失能老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从照护内容需求和照护者选择两个维度分析了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方式选择的主观意愿。统计分析显示,失能程度、代际支持和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照护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据此可提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设计依据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潘金洪 《唯实》2015,(1):67-68
江苏失能老人存在着总量大,比例高,照护需要前瞻性;患病多,病情重,照护需要持续性;床位缺,护理少,照护需要专业性;开支大,费用高,照护需要统筹性等的现实问题。因此,解决江苏失能老人问题,需要做好规划布局,建设现代照护服务体系;需要开设养老照护专区,实现医养深度融合;需要加快人才培养,提升养老机构照护能力;需要推行护理保险,解决失能老人照护资金。一、应对江苏失能老人照护问题"难度大"  相似文献   

3.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这既是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增进民生福祉、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的重大举措。长期护理保险是对被保险人因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院接受长期康复护理或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各种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对象以老年人为主,主要解决老年人护理服务及其产生的费用问题。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国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开始探索建立针对老年人和失能、半失能人员的长期照护  相似文献   

4.
虽然泉州市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存在许多有利条件,但在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包括:农村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养老压力逐年增大;农村医疗设施落后,老人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依然存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人照料护理问题尤为突出;等等。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可采取以下措施:巩固和发展以家庭养老模式为基础的农村养老;因地制宜加大投入,逐步提高农村老人的经济保障水平;建立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料制度;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老年协会,使之成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王少勇 《唯实》2023,(10):86-8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这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社会保险体系补短板的重大制度安排。2016年,南通市成为全国首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15个试点城市之一,经过七年来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机构照护、居家服务、津贴补助、辅具支持、预防管控”五位一体的长期护理保险“南通模式”。  相似文献   

6.
农村老人自我养老保障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闯 《探索》2015,(2):125-129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传统家庭保障方式不断弱化,社会保障供给严重不足,使得自我保障成了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实践中最主要的方式。自我保障不仅能够有效满足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提升老人的社会地位,而且可以弱化对家庭、社会保障的依赖,缓解家庭、社会保障的压力。不过,当前我国农村老人自我保障也面临着经济自养能力不足、日常生活照料自理困难以及情感自抚不易等困境。农村老年自我保障功能的优化需要在不断提升老人自我保障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家庭保障、社会保障和个人自我保障之间的衔接互动协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造成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农村空巢老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收入、身心健康、生活照料、养老机制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关注和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增加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来源渠道、保障农村空巢老人身心...  相似文献   

8.
2016年7月,我国开始在15个城市启动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试点。日本早在2000年就建立起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至今历经四次改革,成为世界上解决老年人口长期照护问题的制度典范。虽然四次改革内容有所侧重,但其核心始终围绕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的"收支平衡"。基于资金的"开源",制度调整了被保险人保费缴纳水平、被保险人自付部分比例和政府财政负担;基于资金的"节流",实施了从基本满足护理需求、有效控制护理需求到最大化满足需求的"三步走"战略,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护理支出的增长速度。我国长期照护制度的建设可以借鉴日本的失能评估体系、照护预防的理念、医疗和照护服务相结合的措施以及坚持家庭和社区养老共同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7,(19)
正我是一名有着40年护理经验的退休医务人员,2003年我创办了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诚信失能老人护理院,专门为失能老人提供康复护理、失能照料、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护理院从2003年只有8张床位60平方米的小院发展到现在100张床位940平方米的新院,成为了齐齐哈尔市唯一一所专为失能老人提供服务的护理院。  相似文献   

10.
养老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沈阳市的重点工作之一。沈阳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沈阳市老年人口呈现出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高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未富先老"明显、失能老人比例逐年攀升和空巢老人比重逐步增大等特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惯性思维、获取老年人的各种需求、科学合理的养老布局规划和养老资源整合,是当前养老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以党中央精神为统领,明确养老工作方向;以沈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明确养老工作重点;以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契机,推动城市人口走向年轻化;以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为契机,打造"共同缔造型"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全会提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发展银发经济,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等新理念,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行动指南。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它给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巨大挑战。为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推动养老事业健康发展,以石家庄市长安区为例,探索党建引领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养老服务业运营模式、发展养老项目、构建信息化系统等举措,形成较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解决石家庄市养老难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老年人的生活保障与照护问题一直备受重视。始于2003年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改革是日本为应对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构建综合性可持续照护保障体系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尝试。本文对日本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改革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析,重点探讨了日本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成效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本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改革对完善我国残疾人养老服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4,(Z1):170-171
<正>尊老敬老、关爱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使得空巢、鳏寡、失能、失独等"特殊老人"不断增多,"特殊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政府、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遵循国家、企业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为这部分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照顾好其生活,解除其后顾之忧,让其安享晚年,既是新形势下离退休工作的一项新任务,也是各级党政组织对离退休工作的新要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农村老人的生活困境问题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由于农村老人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农村老人子女外出流失、农村养老模式单一、农村养老设施缺乏、农村老人关爱照料缺位等原因,当前农村老人生活困难重重,面临数字生活不适、物质生活拮据、文化生活单调、精神生活空虚、健康问题突出、社交生活受限等困境。对此,应提升农村老人社会适应能力、化解农村老人留守问题、开发农村养老新模式、营造农村爱老孝老氛围、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从而逐渐破解农村老人生活困境,不断改善农村老人的生活条件,全面提升农村老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政府和全社会日益关注的大事.根据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致力于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基本养老服务是指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国家的财政投入,向全体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卫生健康、精神文化等服务.基本养老服务要优先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完善社区照料服务体系和鼓励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16.
正石家庄市栾城区作为石家庄市长期护理保险工作的试点区之一,自2019年12月启动以来,在石家庄市栾城区医疗保障局、石家庄市人保公司栾城支公司的通力合作下,坚持"以改善重度失能人员及家庭生活质量为中心,以落实长护险制度为主线,以加强对个体服务人员服务质量为重点,努力提升重度失能人员的幸福感获得感,为社会助老扶弱注入强大的正能量"的工作宗旨,为重度失能人员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相似文献   

17.
当前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逐步弱化的家庭养老功能以及不断增加的"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数量等问题,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民办养老机构是机构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边缘化的定位、被歧视、专业人才缺乏、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爱馨养老集团的服务保障与精神保障模式为其它民办养老机构提供了借鉴。政府应注重给予更多的财政优惠、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完善评估机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实现多功能一体化,为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创造更优良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李延英 《共产党人》2008,(15):45-47
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让老人们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养老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着政府的信誉和社会的和谐。为适应老龄化社会和家庭结构发展趋势,必须突破原有的家庭养老方式,建立以社区居家养老和居家护理为主、养老院为辅的新型服务社会化的养老模式,通过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烛光     
司恩平 《支部生活》2005,(10):36-37
到2025年,我国几乎14%的人口将是老年人,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是增长非常快的一个群体。迅速增长的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策各方而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临终关怀正是在人口与文化的变迁中产生的,它使濒危老人尽量获得善终的条件,有尊严和安详地告别人生。它面对的是每一个家庭,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人口高速老龄化,是我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我国老年人的规模迅速扩大、高龄老年人的比例高速上升、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数量高速膨胀以及人口老龄化步入快车道。高速老龄化的庞大老年人口以及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经济与社会发展而导致的生育率下降而形成的家庭规模的日益缩小,最终导致了我国传统养老模式的终结。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摆在我国社会和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最严峻的现实问题。尽管我国政府于2011年提出并实施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的社会政策,目标是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养老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由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期尚短、社会养老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养老及其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多元化的养老主体没有形成、社会养老的服务水准有待于提高、社会养老专业人员缺乏等原因,致使社会养老服务的建设目标在短时期内无法实现。由此,时不我待的人口高速老龄化对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成了日益严峻的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