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新长征》2007,(8)
每年的四月一日,可能会有人给你开一个善意的玩笑,让你上一当。那是因为这天是西方民间传统的节日——愚人节。愚人节起源于法国,与历法改革有关系。一五六四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一月一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四月一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  相似文献   

2.
《党员文摘》2009,(5):22-24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江苏省常州市的一个公务员,在愚人节接到一条短信,从此冷汗涔涔…… 愚人节礼物,贪官哑巴吃黄连 现年41岁的卞志军是江苏省常州市的一名公务员,挺拔帅气的他不仅小有实权而且人脉极广。2008年4月1日下午。正在上班的他突然接到一条莫名的短信:“你今天回家会有惊喜。”发短信的手机号很陌生。回拨过去对方却关机。他正在纳闷的时候,身边同事说了一句:“今天是愚人节.没准有人在捉弄你。”卞志军随即释然。  相似文献   

3.
陈敏 《廉政瞭望》2012,(8):64-64
在民国官场上,发生过一次“愚人节”笑话式的闹剧。 “九一八”事变后,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有个名叫梁作友的人上书省政府,声称外侮临头国家危难,自己愿捐资3000万元以作救国赈民之用,但有个前提条件:必须面见蒋介石。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园里的节日多得让人感到眼花缭乱。除了法定的元旦、春节、“五一”、“七一”、“十一”等节日外,还有从西方舶来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有的大学生还自定自封不少节,如将11月11日定为“光棍节”,颇令人忍俊不禁。另外,在大学校园里,生日更是被当作大节来过的,有的甚至还把加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一家报上发了条消息,说允许博士育第二胎,引起轩然大波———事后人们得知,那是有人在“愚人节”开的一个玩笑。前一阵子的类似消息,可是实有出处的:比如有人建议,允许硕士、博士生第二胎;也有人主张允许双方都是硕士的夫妻多生一个孩子。他们所持的理由都一样:提高人口素质。“愚人节”的恶作剧令人诧异,但已经过去了,人们不会当真;可对当下正儿八经一再提出的这类建议,我们却不能不有所忧虑。提这类建议的人,出发点或许是积极的,但他们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违背了一些基本常识。什么叫高素质人?人与人之间有个“…  相似文献   

6.
3月11日,在巴黎法兰西军事学院举行的“21世纪的法国、欧洲防务和北约”专题研讨会上,法国总统萨科齐主张法国回归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称此举符合法国国家利益,也有利于加强法国以及欧洲在北约内部的影响力。法国高调“回归”北约,“戴高乐主义”旗帜降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西方人尽量把骗人的伎俩浓缩到愚人节一天,既过足了撒谎的瘾,又免受道德谴责和法律追究。中国人过西方的愚人节则是一个很失败的创意。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21日,法国新一代战略核潜艇“可畏”号在法国西北部军港瑟堡下水。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下水仪式上表示,法国将继续奉行核威慑政策。“可畏”号预计将于2010年正式服役,成为法国核威慑的主要打击武器之一。此次下水的“可畏”号是法国建造的第四艘也是最后一艘“凯旋”级战略核潜艇。“凯旋”级研发项目开始于冷战后期,首舰于1997年服役。该级核潜艇上的主战装备是16枚M45潜射战略导弹,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首先希望得到德国的支持,可经过一番努力之后不但没有取得成功,反而越来越感受到来自德国的威胁,于是,法国开始转向英国。本文分析了法国的外交政策从“亲德”到“亲英”的转变过程,认为法国这一外交政策的转变,为1904年“英法协约”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12,(4):64
4月1日愚人节里,一些人又开始盘算如何搞恶作剧了。但是骗人和玩笑首先得有个条件,那就是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能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或者伤害他人的合法权利。法治社会不会因为愚人节而给恶作剧的人免责。  相似文献   

11.
《廉政瞭望》2012,(7):64-64
4月1日愚人节里,一些人又开始盘算如何搞恶作剧了。但是骗人和玩笑首先得有个条件,那就是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能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或者伤害他人的合法权利。法治社会不会因为愚人节而给恶作剧的人免责。  相似文献   

12.
据法国《世界报》报道,法国教育部正考虑取消传统的20分成绩制,取而代之以更加客观的“评级制度”。对比美国、德国等其他西方国家的评分制度后,法国课程高等委员会日前向法国教育部提交报告,建议法国学校采用“更精简的评级制”,比如德国采用的1至6,美国使用的A至F。芬兰学校则不给11岁以下的学生打分。  相似文献   

13.
顾玉清 《党建文汇》2007,(10):19-19
自今年9月11日法国国防部长埃尔韦·莫兰在一次演讲中表达了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想法后,媒体普遍把这一表态视为法国外交实行重大调整的“最突出的亮相”,无论对于法国还是欧盟,其意义都“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4.
每逢年底,法国媒体总会公布一个“法国哪里生活最舒适”的排名。令人费解的是,无论是“浪漫花都”巴黎,还是“蓝色海岸”上的尼斯,都不受这些排名的“待见”.而西部诺曼底和南部普鲁旺斯的农村地区却经常“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5.
伍萱 《廉政瞭望》2023,(13):86-87
古韵传千年,酒香飘万里。法国当地时间7月10日,以“香遇世界和美共生”为主题的2023年五粮液“和美全球行”启动仪式暨法国站活动,在巴黎盛大启幕。中法两国,向来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法国是著名的葡萄酒之乡,而中国的白酒文化也历史悠长。作为中国民族品牌的著名代表,五粮液始终坚守“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价值主张,与法国开放包容调性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6.
寻找毕华德     
《廉政瞭望》2012,(8):20-22
3月21日,青岛,没有悲情的谢幕公告、没有任何停刊消息,青岛都市类日报《都市便民报》停刊。4月1日,愚人节,一张电子报,寻找社长毕华德“高仿”《都市便民报》头版,开始在网络上流传。那么此时,一代报业传奇、曾经的青岛小哥毕华德,在哪里?  相似文献   

17.
和苗 《党建文汇》2009,(10):19-19
随着法国世纪大案“清泉门”的开庭,现任总统萨科齐和前任总理德维尔潘之间的新仇旧恨又增添了一笔。“萨、德仇恨秘史”、“萨、德两人的决斗”,这些带有戏剧性色彩的标题充斥着法国各大报刊的重要版面。但法国民众对“世纪大案”和两人的恩怨表现冷淡,因为这些以个人野心和私怨编结而成的“政坛黑幕”已让他们感到失望。  相似文献   

18.
使人感到惊奇的是.在这里发现了类似法国巴黎出土的“勒瓦娄瓦”手镐和近乎缅甸出土的“安雅特”手斧,它们是“天外来客”还是“大洞人”的创造?若是长途跋涉地从法国、缅甸传来又未找到证据,这便成了一个“科学之谜”。  相似文献   

19.
肖忠纯 《世纪桥》2007,(4):90-91
近代的法国从亨利四世开始就不满足于领土现状,提出“自然疆界”说。接着又演绎出“欧洲帝国”和“世界帝国”政策。这些政策因为本质上的侵略性,遭到其他欧洲国家顽强的抵抗而失败,法国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李梅 《党课》2009,(5):80-84
3月17日,法国国民议会(议会下院)经过表决,通过了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此前3月11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21世纪的法国、欧洲防务和北约”研讨会上明确宣布,法国回归北约“时机已经来到”。在当今世界格局和安全形势处于深刻变化的时候,法国的这一决定,无疑会对欧洲及世界局势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