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举债看世界     
什么人最可恶?当然是借钱不还的人。借钱的时候他像孙子,你去讨债,他就成了爷。 几个朋友闲聊,扯起了借债与讨债的话题。越说越激动。舒伟一直闭口不言,待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不紧不慢地开了口:我跟大家说一件事儿吧——  相似文献   

2.
上下其手     
《法制博览》2009,(11):55-55
楚襄王二十年,楚国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大将皇颉率兵抵抗,不幸被俘,成为楚将穿封戍的俘虏。穿封戍带着皇颉回国领赏,谁知中途杀出个公子围来,硬将皇颉给夺了去。公子围说动皇颉,希望他不要泄漏是他夺人这件事的真相。但是穿封戍不服气,就向楚王告状。楚王决定这件事请伯州犁来处理。伯州犁就把穿封戍和公子围都找来,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意见,他们都说自已有理。  相似文献   

3.
有人把当今国内部分企业的效益低下归咎于“三角债”。但是,到底这条锈迹斑斑的债链已经沉重到怎样的境地,似乎知道的人还不多。不久前,吴先生的经历便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一年前,吴先生所在的丰丰袜厂发出了10万双袜子,但是批发公司至今拒绝付帐。为此,吴先生受命讨债。“你们是间大公司,我们是家小厂,就等这笔钱  相似文献   

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想做好一件事,方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了正确的方式方法,就能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最近,于均波同志在市新建企业建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烈日 《法制博览》2008,(24):15-15
任何事一旦发生就来不及挽回,灾难也好,天气也好,就连运气也是如此。“因过于突然而导致乐极生悲……”这样,好不容易降临的好运最终也不能完全地属于自己。  相似文献   

6.
这题目颇有点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很难一下想明白,越不易明白难免越要想,于是也就顾不得许多,只顾一路想下去。 官能荣人自不待说,如果做官实在是件丢人的事,那么陶渊明这样的人物就不会寥若晨星。人能荣官则实属罕见,自古及今某官非由某人来做的事固然也有,但某官由某人做后即可使这官位在人们心目中增值的事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没有。而相反的情况则比比皆是,以至使人感觉很难说清究竟是人坏了官还是官坏了人。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6)
正不要以为转型是别人的事,是高不可攀的事。这类事今后会越来越多。就像木兰树,起初人们以为只有几种,十来种,原来有上百种。就像木兰花,原先以为只有几种颜色,谁知道有许多种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芳香。  相似文献   

8.
韩毓海 《南风窗》2014,(9):93-93
司马光站在乡绅的立场上,他是希望国家与乡绅分权,即地方由乡绅按照乡规民约来治理,而国家官员们只要用诗词歌赋养养心,不要多事就好了。  相似文献   

9.
张辽圣 《法制博览》2022,(15):18-20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进一步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成本,增强市场活力,在监管方面我国政府及立法机关正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法律法规改革使市场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进行转变.而从法学领域研究来看,目前学界对事前监管转向事中事后监管改革的重视程度较低,其核心问题缺乏合理回应和阐释,就如何转变,所...  相似文献   

10.
邢少文 《南风窗》2011,(16):72-75
政府背景的投融资公司往往是人事上由组织部委命,由国资委考核,资本金由财政出,项目则由发改委审批,管理混乱,涉及不同部门的利益。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要债的上门找财政还钱,但财政对那些举债的项目却一无所知。而这些债务又往往因为政府的换届成为无头账。  相似文献   

11.
唐宝民 《工会博览》2013,(32):51-51
他出生于美国路易安纳州,是一个黑人佃农的儿子,自幼在备受欺凌、穷困的环境中长大,因而从小就有一种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愿望。长大以后,他选择了做推销员的职业,因为这个职业发展快,只要肯付出辛苦,把产品推销出去,就能赚到钱。他选择的是一款肥皂产品,每天,他都带着一些样品走街串巷上门推销,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6,(13)
正你有你的人生,你只要一留意,一用心,可做的事多得很。凡是人们感到难的事,感到困扰的事,很可能就是你职业的突破口。有一位朋友在广播电视台工作,他人面广,熟人多,跑的地方也多,肯帮人,于是每年的四五月开始,就有不少人向他发出"求助"信号,希望他能为他们的亲朋好友的子女介绍推荐好的工作,好的职业。今年,也不例外,手机整天响起那些熟悉而又焦虑的声音,他们还再三叮嘱,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22)
正所谓苦也一天,乐也一天,孰轻孰重每个人自己都是可以掂量的出的,对照孔先生活在当下的阳光、健康、快乐的身体力行,再看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的知行合一,该怎么去选择、去行动,答案其实就在你心中,在你手上。《论语》里记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的回答的意思是,人间的事都管不过来,哪有时间去管鬼事?生前的事还没有搞明白,哪有时间去管死后的事情呢?要说这孔老先生是够直接的啦,压根就  相似文献   

14.
说话的技巧     
同样说一句话,可以说得人笑起来,也可以说得人哭起来,甚至可以说得人跳起来,这里面的技巧是大有讲究的。广东玻璃厂厂长邓健洪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虽然说得过火一点,但都是有道理的。比如布置下属去干一件重要工作,就有两种表达方法:‘这件事明天你一定要搞惦(做完),否则就扣你的奖金!’‘这件事很紧急,不能过明天。想来想去厂里只有你有把握,令人较放心,请你这次帮帮我的忙,就靠你啦。’“第一句话,对方可能会跳起来,或者以怠工来抗议;而对第二句话,  相似文献   

15.
你在街上吐了口痰,他(她)满脸威严地颤巍巍地向你走来……你度蜜月刚回家,他(她)悄悄地把一份计划生育的宣传资料从门缝里塞进来……你午睡正酣,他(她)庄严地敲响了门,收联防费……他们,居民委员会的街道工作者们。是毁?是誉?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被人骂作“街八”。其意广州人大概都懂,文字解释却不太雅,作罢。也难怪, 他们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会得罪一些人。比如计划生育,那件事本来见不得人,羞于启齿,可是她们偏要反复上门宣传动员,寻根问底地盘问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器具……。一会儿说在阳台养鸡肮脏,一会  相似文献   

16.
南方朔 《南风窗》2012,(14):95-95
世上的事本来就因果难料,没有什么事是必然的,创造及做好等待"好运气的意外"的准备工作,可能才更重要。穆斯林兄弟会等了50多年,终于等到了"好运气的意外",而50多年默默做公益所累积的信用乃是它抓住"好运气的意外"的本钱。  相似文献   

17.
我幸亏没有     
陈鲁民 《法制博览》2008,(24):11-11
中国人的事最不好讲。 比如腐败。中国人多数是不喜欢腐败的。但许多中国人一旦自己有事,首先想到的便是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如果所有的官员都当真既不吃请也不收礼,恐怕不少人就会怅然若失,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自己的事到底办不办得成。  相似文献   

18.
师傅     
《工会博览》2010,(8):47-47
大女儿出嫁后,家中有些干不了的事,父亲就对大女婿谈谈。大女婿是个普通的工人,话语不多,但很能干,金、木、水、火、土样样会一点,听完岳父大人的话,他一声不哼,自己马上就动手去干,于是岳父大人家里干不了的事也就了了。  相似文献   

19.
现实工作中,有利可图的事就干,无利的事就算,不务正业“误”正业的问题,在一些部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有些部门领导贪图蝇头小利,部门利益冲击全局利益。对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不重视、推三拖四,甚  相似文献   

20.
有一位青年报名参加演讲比赛,在临近登台时人们突然找不到他了。找来找去才发现他在厕所里发抖。怯场了。其实,怯场是正常的事。如果在任何环境、任何情况下都“脸不变色心不跳”,那才是反常呢。其实也不可能。人们以为只有新手或年轻人才有怯场心理,其实许多大明星、大人物,也都有过怯场的经历。有位歌星这样说:“如果我在观众面前总是不怯场,那我作为一个歌手的生命也就停止了。”然而,陷于怯场而导致失败,却也有不少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