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举世关注的新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发展观。政治发展系统的运作在机理上与生态系统是一致的,因此,生态发展观完全可以运用于政治领域,实现从经济向政治的跨越。苏联政治发展的前车之鉴和中国政治发展所面临的一些严峻问题表明,用生态发展观来重新审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陈敏 《传承》2010,(6):48-49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根据世界历史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落后国家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学说。介绍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提出的背景、条件及其意义,阐述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补充、完善和发展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设想与邓小平理论 ,二者解决的时代课题不同 ;理论的地位与作用不同 ,理论的系统性与成熟性程度不同 ;但二者又有许多共同点 ,共同的哲学理论根基 ,共同的共产主义人道主义原则 ,共同的信念基础 ,思想内容上也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根据世界历史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落后国家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学说.介绍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提出的背景、条件及其意义,阐述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补充、完善和发展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成功地将马克思晚年设想在中华大地上得以实践。但不容忽视的是:东方社会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方面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并实现了社会主义,并不等于说这些国家已经真正跨越了"卡夫丁峡谷"。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而为"卡夫丁峡谷"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跨越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郭琦 《长江论坛》2009,(6):89-91
马克思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这一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辩证地分析了马克思"跨越"理论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常宗耀 《桂海论丛》2013,(1):98-101
马克思的跨越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方法论意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发展合目的性的表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必须注意防“左”,但是也要特别注意反“右”,在不同的阶段侧重点应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8.
李杰 《前沿》2010,(19):34-37
马克思发展观面向的时代问题:把工人阶级从异化的生存境遇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历史任务。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并分析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马克思通过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以俄国为典型的东方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设想。马克思发展观中蕴含着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9.
发展哲学领域长期没有马克思的声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实,存在两种发展观,即马克思发展观和西方发展观,二者立足于现代性社会,同根同源又根本对立.马克思发展观有三种形态:历史观形态、社会主义实践形态和科学发展观形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重新解读现代性是构筑马克思发展观新形态的关键.我们要以马克思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现实,借鉴西方发展观,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发展研究,努力构建科学发展观,推进当代发展哲学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使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徐国强 《前沿》2010,(12):30-32
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进行了探索,"卡夫丁峡谷"思想是其发出的关于经济落后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先声。对"卡夫丁峡谷"思想进行全面审视,分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揭示其真实的思想内涵,探索其理论和实践价值,不仅有利于拓宽理论视野,而且对我们更好地把社会主义运动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发展观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世界观这个最根本的理论视点展开对人类历史及发展模式深邃解读的全新发展观。它强调首先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通过控制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在使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的过程中实现主体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十二五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必须积极倡导、践行低碳理念,这不仅是对生存发展困境反思批判后的现实抉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更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三个维度推进社会全面性、协调性、有机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以新的视野、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拓宽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是对马列毛邓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江泽民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发展、优先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发展目标等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充分体现在江泽民的发展观中。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跨越”理论与俄国民粹派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问题,是多年来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敏感而又颇有分歧的问题。马克思“跨越”理论与民粹派社会主义是有联系的,并且在许多理论观点上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4.
论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观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唯物史观当代理论创新的伟大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揭示了社会、人以及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合理本质,它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观,"以人为本"为基础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整体的社会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萍 《前沿》2010,(17):33-35
马克思考察社会发展问题的整体性视角是在批判传统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无论是考察处于任何一个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人类社会,还是考察前后相继的人类社会总体的发展,都把考察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去审视;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内涵是面向人民群众,立足人类整体利益的社会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虽然马克思继承的是“费尔巴哈派”的人本主义,但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局限性、主观性和不彻底性,建立了辩论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以发展观为依据,可以把学生发展观划分成两种,即形而上学的学生发展观和辩证的学生发展观;前一种学生发展观是错误的,而应当用后一种学生发展观来处理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的发展是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顺利实现的重要技术保障,世界范围内新军事变革日益深入,国防科技的地位空前提高,江泽民深刻洞察这一重要动向,提出必须把发展国防科技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搞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坚持自主创新与适当引进相结合,坚持军民结合、相互促进,坚持以人才为本。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既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科学理论底蕴,又有着现实的实践基础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人本发展观体现在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目标、基本动力以及发展状况评价标准的认识和论述中,他从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高度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目的和根本目标,高度重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并把衡量社会进步状态和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最终归结于人的发展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