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说谎的两个原因 “不说谎”是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一个假话连篇的人,即使他以世俗的标准看有多么“成功”,他实质上也不是个幸福的人,因为他的道德一直悬空着。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如果说某个孩子有说谎的坏毛病,这一定是他的成长环境出了什么问题。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另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来的。首先,是模仿大人。虽然没有一位家长故意去教孩子说假话,即使经常说谎的家长也并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谎,但如果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为了哄孩子听话,经常用一些假话来骗他,或者是家长经常对别人说假话,不时地被孩子耳闻目睹,孩子就会慢慢地学会说假话。还有一种情况,比如家长出于成人社会里的某种掩饰需求,经常说些虚饰的话,虽说并无道德上的不妥,只是一种社会交往技巧,但如果被年龄尚小的孩子注意到,也会给孩子留下说假话的印象,教会他们说假话。  相似文献   

2.
前沿视点     
《法治与社会》2013,(7):46-47
有制约才有真话宫秀川在《学习时报》上撰文认为,说真话是我党在各个时期都积极倡导的,对于党和人民之利是尽人皆知的,为何我们一直提倡说真话,而假话还是很有市场?因为说假话安全,说好话圆满,多说一些恭维的话、阿谀的话、吹捧的话,不仅可以给某些领导带来一份好心情,说假话者也可能因此得到一份好回报,因此假话成了一种无成本的投入和廉价的贿赂。而这背后更重要的是,有人愿意听假话,有听假话的需求,假话自然就有市场。假话的需求从何而来?大多是来自于大权在握的领导者。只要领导高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中央采取多种举措,根治说假话之风。但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门,说假话之风仍未绝迹。假话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少数领导干部思想不纯、作风不正。细细分析,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怂恿说假话。有的领导干部在听取下级汇报工作时,听到几句"刺耳"的话后,就脸色不悦,如鲠在喉。可一旦听到漂亮的大话、空话后,顿时眉开眼笑。暗示说假话。有的乡镇领导上报本地年人均纯收入时,  相似文献   

4.
刹刹浮夸风     
某县召开年终总结会,要求各乡镇汇报乡镇企业完成指标。某乡党委书记问:“让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一语既出,四座皆惊。县委书记问:“你这是什么意思?!”那个乡党委书记说:“讲真话,全乡乡办企业实际完成产值只有13万元,说假话,已达到5000万元。”假话为什么是500O万元,当场他没有讲,也没人再追问,但是不言而喻,在座的人人清楚。笔者将这事说给一些熟人朋友听,想探究13万吹成5000万算不算吹牛,结果回答都是“不足为怪”。不知道这众口一词的回答有多少依据,但有一点已得到证实,浮夸、吹牛各行各业都有,而且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5.
从"调查研究"中解放出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优良传统是在战争年代形成的 ,在那样一个年代 ,许多信息是由国民党政府所垄断和控制的 ,共产党不调查研究一番就把握不了形势 ,就要犯错误。建国以后这个传统保留了下来 ,但时至今日 ,调查研究越来越走了样 ,成本越来越大 ,效果越来越差。下级对上级说假话 ,而上级明知有假却愿意信假 ,似乎已经成了我们政治生活的通例。这种体制化的欺诈结构正在销蚀着我们社会的活力 ,瓦解着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1 998年 ,湖北省州湾受灾前的人口统计为 5 70 4 8人 ,为了发放救灾物资 ,挨家挨户查出来的人口为 6 4 0 96人 ,多出70 4…  相似文献   

6.
李龙 《政府法制》2012,(2):41-41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孟子论政,将“诚信”列在“足食、精兵”之前,作为治国之本;西方政治学理论“塔西佗陷阱”说:“当一个政府或部门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古今中外,公信力作为政府的立身之本,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7.
近日,一位朋友从国外回来说了一些见闻,很是令我痛心。比如在澳大利亚,老外总爱说:"别跟我耍中国人那一套。"澳洲的警察是比较愿意为人民服务的,却是一提到中国人就上火。原来,有些中国人在那边生活时发现,如果假装不太懂英文去向警察打听地方,那警察就会开车把自己送到目的地去,于是一些中国人为了省钱就这么干了。但人家警察毕竟不是笨蛋,被愚弄后就不愿再为中国人服务了。  相似文献   

8.
不嫁人与不做官洪家宁孔子曰:“吾始于人也,闻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闻其言而观其行!”这大概是老夫子的经验之谈。看来这位孔圣人当初也上过那些言行不一,惯于用假话、空话、大话蒙骗人者的当,才有如此感叹。一个人说的话能否使人相信,尤其是一个领导干部,讲...  相似文献   

9.
草红 《江淮法治》2009,(16):38-39
人在高处,走着走着她迷路了 2007年3月12日,合肥某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吴琳正准备下班,同事老江风风火火地冲进来,刚进门就说:“今天晚上介绍个人给你认识,你不去肯定后悔。”老江说得神神秘秘,把吴琳的好奇心给勾了起来:“谁啊?”“去了你不就知道了。”说完连拉带拽把吴琳带到了市内的一家大酒店。  相似文献   

10.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温总理饶有兴趣地和季老探讨起“和谐”这个话题。季先生说:“有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温总理点头称是,并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他们对“和谐”话题的探讨,引起了我的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11.
张扬 《政府法制》2007,(1):12-13
作为话题,“官本位”已是“老生常谈”,是那种所谓“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的东西。不过,既然“不说白不说”,那就不妨再说说;虽然“说了也白说”,但据说聊天消遣也是有益于健康的。十多年前,我到一个县级市去。那里的市委是“县处级”,市委办公室是“正科级”;办公室主任相当于科长,办公室副主任相当于副科长。陪我吃饭那个官儿是市委办公室副主任,也就是副科长,但他送给我的名片上紧接在“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头衔之后的括号内却印着三个字——“副处级”。其实,包括我在内很多人跟他打交道就因为他当着市委办公室副主任,与他是什么“级…  相似文献   

12.
1928年冬,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陈毅,到二十八团传达红四军军委会议精神.他赶了一夜路,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到.二十八团党代表何长工笑着说:"陈毅同志,今天我请客."这话被侦察班的战士听到了.其中有几个从旧军队改编过来的战士议论开了:"听见没有,陈主任来了,就特别招待.""当官的总比当兵的吃得好一点嘛!"另一个战士严肃地说:"不会吧,前不久,我们不是听人家讲过陈主任和战士同甘共苦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13.
从刑嫌档案入手查找系列犯罪嫌疑人。这种方法实质上就是从人到案的侦察方法,只是在方式上较过去有了改变,在资料室中排查就可以了。将刑嫌分子资料档案仔细地、逐一研究,把刑嫌依据等一切信息都作为一个条件与系列案件挂钩,当成一个"是"的因素去统盘分析,然后再一个个地去排除。通过对全案和个案的分析查找系列犯罪嫌疑人。即所谓的从案到人的侦察方法。系列犯罪案件中的个案所体现出的可用信息可能要少一些,甚至接近于零,但系列案件中可用条件出现的概率就相对多一些。将这些案件进行横向和纵向综合分析,从作案目的、动机、手段、特点等诸多环节去考虑,归纳出符合  相似文献   

14.
不安笼罩在陈砦村 陈砦村,虽说是个只有0.65平方公里的村子,但它的名气可不小.它的名气,远了说,是因为花卉批发市场场而全国闻名;近了说,它是河南省郑州市最大、最有名的"蚁族"聚居地. 记者去陈砦村采访,打车之前,还在犯嘀咕,去一个村子,司机知道路吗?  相似文献   

15.
贪官的谎言     
在共产党内,始终将说真话作为对党员的最基本的要求一提再提“决不要撒谎!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列宁在演讲中大声疾呼。“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因此,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毛泽东谆谆教导。可是,也曾有人说过:“不说假话不能成大事”——林彪搞阴谋诡计如此。搞贪污腐败也是如此。贪官们在表白自己时更是如此。目光聚焦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中纪委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每半年召开一次廉洁自律专题…  相似文献   

16.
《政府法制》2011,(18):64-64
说有文化的人没文化是幽默,说没文化的人没文化是骂人。历史的美妙之处在于——~比我们早来,却是我们生的!因为,我们可以让历史告诉我们:历史也不知道的历史。孩子的快乐在于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痛苦,我们的快乐在于我们知道痛苦是什么!对着孩子说童话,对着女人说好话。对着病人说假话,对着领导说神话。对着简单说复杂,对着复杂说简单。  相似文献   

17.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成语,原本出自《神仙传》:汉朝淮南王刘安,喜好寻求仙方神术。据说他炼成仙丹吃下去后,就在大白天飞升而去。他家中的鸡狗吃了剩下的仙丹,也都上天去了。这显然是异想天开的神话。不过,由此倒产生了一些有趣的成语。譬如,突然平白升为高官,就叫做“白日升天”或“白日飞升”。形容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以参加拍卖的方式获得字画,已成为不少收藏者的重要途径,随之而来的是拍卖者和买家的纠纷大量增加,这种现象与《拍卖法》第61条第2款的规定有直接关系。该条的规定为:“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此规定可以产生这样几个疑问,其一:如果他们“声明”的时候说了假话怎么办?其二:有什么机制制约委托人、拍卖人不故意隐瞒真相、兜售假货?其三:相信他们不说假话,可靠吗?  相似文献   

19.
危机之源     
赵进一 《检察风云》2013,(17):10-12
从"文革"说起如果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细细梳理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十年"文革"动乱对诚信的破坏力非常大。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动乱中,不少人信奉"谣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所谓"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的谬论扰乱了人们的思想。而当时的社会现实就是这样:说假话者飞黄腾达(如康生等),讲真话者人头落地(如张志新等)。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为了打倒某一个人,随时可以炮制假材料,无中生有、栽赃诬陷、颠倒黑白、凭空捏造罪名,连国家主席都未能幸免。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一次座谈会上说:"现在施行政务公开,有些事情公开时可能还不太成熟,有时难免出错。老百姓应允许官员有时说句错话,要不然政府工作人员一对着镜头就紧张,又去念稿,说话怎么会生动?美国总统布什还老说错话呢!说错后,新闻发言人再去纠正就是了!" "老百姓应该允许官员说错话",这句话实在不错。人是不可能绝对不说错话的--只有这句话才是绝对不错的。自然,老百姓的话也可能是"不太成熟"的,特别是我国的老百姓长期缺乏这样的操练,万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