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全球有6位华人获得殊荣。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是李政道和杨振宁。李政道于1926年出生于上海,1950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杨振宁于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在中国读完硕士学位后赴美深造。1957年,李政道与杨振宁—道否定了"宇宙守恒定律"而共同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2.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是国民党名将杜聿明的长女,当时,杜聿明作为国民党43名首要战犯正在北京功德林战犯改造所接受改造,他的岳母曹秀清和岳母家中其他成员则在台湾。一时间,杨振宁是先往祖国大陆还是台湾探亲倍受关注。在50年代中期,周总理就指示并安排渠道,通过从美国回国的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递信,让在狱中的杜聿明与杨振宁取得了书信联系。通过杨振宁告知杜聿明在台湾的家属和同学好友,杜聿明在北京一切安好,解除了他们的担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情温暖。杨振宁与杜致礼是1950年在美国结婚的。在杨振宁1971年回祖国探亲之前,杨振宁没有见过杜聿明。杨振宁与杜致礼相识结合,颇有戏剧性。杨振宁  相似文献   

3.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一时间,杨振宁是先前往祖国大陆还是到台湾 探亲倍受关注。一杨振宁有一个名震海峡两岸的岳父杜聿明。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杨振宁还是无名之辈时,周总理就已经指示并安排渠道,通过从美国回来的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递信,让在狱中的杜聿明与杨振宁取得书信联系;通过杨振宁告知杜聿明在台湾的家属和同学好友,杜聿明在北京一切安好,解除他们的担心忧思。杨振宁与杜致礼相识结合颇有戏剧性。1944年杨振宁从西南联大研究院毕业后到联大附中 教书,杜致礼是他执教的高二班上的学生,两人当时并…  相似文献   

4.
《中国保安》2012,(4):55-55
杨振宁曾在芝加哥大学做实验物理的研究,然而他的研究并不太顺利。虽然师长们对他的见识非常欣赏,但缺乏动手能力却成了杨振宁的死穴。他自幼便是左撇子,好不容易才被母亲纠正过来。他小时候曾用泥捏了一只鸡,拿给父母看,父亲为了鼓励他,夸奖说:“这支藕做得真不错哦!”在芝加哥大学,盛传“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的笑话。后来,杨振宁在导师、被称为“美国氢弹之父”的特勒的建议下,转攻对动手能力要求不强的理论物理学。1957年,因和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宇宙不守恒理论”,最终获得诺贝尔物理奖,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史学家雷海宗一生执教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和南开大学等多所著名学府。他在武汉大学执教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年。然而,在这一年里,雷海宗在教学和学术上都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为武汉大学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27年,雷海宗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系,获博士学位,当年返囯后受聘于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他在该校工作了4年,负责学校的西洋史教学工作,担任过史学系主任,创办了《史学》杂志并担任主编,学术上颇有建树,受到时任校长张乃燕的重视,在社会上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不过,  相似文献   

6.
1991年,八月的佛教圣地五台山,蓝天白云,万紫千红,清风习习,泉水淙淙。崇山峻岭中,一座座神貌古朴、巍峨壮丽的庙宇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木之中,好一派清凉世界。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来到了五台山。杨振宁先生此次是应邀赴山西大学讲学并出席该校聘请他为名誉教授典礼的。在省城太原杨振宁先生还为科技界作了学术报告,受到社会各界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特别是在青年科技工作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后,杨振宁先生取道五台山赴京,而后飞港。到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一游,是杨振宁先生多年的心愿,…  相似文献   

7.
1996年10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教育大会上,一位来自中国北京、拄着盲杖的白发老人双于接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柯曼尼斯奖”。他是中国第一位、也是亚洲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教育工作者。他就是中国“金钥匙工程”的倡导者、实施  相似文献   

8.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杨的夫人杜致礼是国民党名将杜聿明的长女,当时,杜聿明作为国民党43名首要战犯正在北京功德林战犯改造所接受改造,他的岳母曹秀清及家中其他成员则在台湾.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作为首批特赦战犯出狱,一时间,杨振宁是先往祖国大陆还是台湾探亲倍受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9.
世界综合医学大会日前在香港召开 ,农工党中央委员、我国著名癫痫病专家王富龙应邀参加了本次大会并获本次大会最高奖。王富龙同志出身中医世家 ,他应用传统中医药征服了癫痫病这一长期以来困扰医学界的顽疾 ,再度证明了祖国中医药在治疗奇难杂证方面的独特功效 ,被誉为“癫痫克星”。本次大会上王富龙同志作了《癫痫病中医临床研究与突破》专题演讲 ,受到各国医学专家的普遍关注。王富龙治疗癫痫病又获国际大奖$农工党中央宣传部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7日,第11届国际生命起源大会在法国名城奥尔良举行,我国科学家赵玉芬和曹培生用严密的理论和大量的实验结果,从化学模型、数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三个方面证明:磷和氨基酸的化合物─—磷铣化氨基酸是生命起源的种子。国内外一些专家认为,这一发现揭开了生命起源这个和进化史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类似的千古之谜的谜底。赵玉芬1948年12月出生在汉口,不满周岁时便随父亲到了台湾。1971年她毕业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1975年在美国纽约州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继续留校做博士后。1978年她听了杨振宁先生一场关于中国…  相似文献   

11.
扬振宁博士的中国情结张媛年逾古稀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最近又获两项大奖,在学术界引起轰动:一项是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另一项是1995年5月美国富兰克林学会颁发的鲍尔科学成就奖。传说这位可与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的物...  相似文献   

12.
<正> 近日,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教授的订婚消息,成了年末中国报刊媒体的火爆新闻,也成了各阶层人士在餐桌上或茶余饭后聊及的热烈话题。其新闻性在于,杨振宁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他的婚恋自有引人注目之处;但这场婚恋真正令人关注的是,与82岁的杨振宁订婚的女士是一位芳龄28岁的在校硕士生,两人间的年龄差距整整有54岁。  相似文献   

13.
郝建 《同舟共进》2008,(9):59-60
2007年7月30日,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逝世。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中国对他另有一番注目,因为他拍过一部纪录片《中国》。我在总结、清理安东尼奥尼的电影艺术成就和他与中国的瓜葛时,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大科学家的名字——杨振宁。原来这位美籍华裔大科学家不但懂理论物理、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而当今中国尚未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为什么杨振宁、李远哲、李政道、朱棣文等几位美籍华人只有在外国的环境中才能显示出他们更高的创新才能,获得诺贝尔奖?问题的结症在哪里?是什么禁锢了我们的思维,束缚了民族的想象力、创造力?杨振宁教授认为:“主要是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上出了问题。”中国的教育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出路何在?我们不妨从中外教育的对比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得出启示。1.对比中国与美国的学生。中国的学生“学得多,悟得少”,美国的学生“学得少,悟得多”。中国幼儿园学的算术…  相似文献   

15.
王建蒙 《今日广西》2010,(14):44-45
2010年1月11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孙家栋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很多人都知道孙家栋在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而关于他和妻子魏素萍的家庭生活,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6.
曹琪 《今日上海》2009,(8):30-32
1987年,钱学森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成立大会上说:“工业设计是综合了工业产品的技术功能和外形美术的设计,是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哲学中的美学相融合。”杨振宁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21世纪是工业设计的世纪,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成为明日的落伍者。”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5)
2月21日,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和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身份成为中国公民,同时,也由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何蜚声海内外的顶尖科学家愿意放弃外籍,加入中科院院士行列?这一报道引起了网友纷纷猜测和热议。据了解,杨振宁自1998年起就一直受聘于清华大学,多年来,杨振宁一直为培养我国科研人才、促进科研领域交流合作不懈努力。"祖国是其魂牵梦萦之地"杨教授真挚的话语引人唏嘘。纵观杨振宁95年的生命历程,杨振宁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诸多不可替代的贡献,其科学泰斗的地位更是无人可替代的。其实,杨振宁不仅是一位功勋卓著的世界级科学家,还是一个为祖国统一大业无私奉献的赤子。本文叙述了杨振宁与其岳父杜聿明一家令人动容的故事,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在那段尘封的历史中感受杨教授抹不开的爱国心……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13,(9):50
9月3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律学院在官网发布通告称,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去世,享年102岁。1991年,科斯用在上世纪60年代的研究成果,以81岁的高龄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很多人认为,他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产权理论的奠基人。他曾提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9月22日,"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先生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发表讲话,深情回忆50年前回国时与挚友邓稼先的交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这是邓稼先致杨振宁信中的一句话.何谓千里共同途?那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高举起他们(先烈)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是杨振宁父亲所说的"有生应感国恩宏"和"不要忘记祖国,不要忘记双亲",是邓稼先所说的"希望你在国外时能经常想到我们的祖国",也是杨振宁于2003年回国定居并在清华大学任教,"在培养和延揽人才、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杨振宁与邓稼先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也是在美国的好友,两人在各自领域里都卓有建树.邓稼先是"两弹一星"元勋,也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20世纪50年代,响应号召,毅然回国.为了中国核科学事业,以荒漠为家,隐名埋姓长达30余年,邓稼先真正做到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将对家人的情意化为对国家的奉献,"以后,我恐怕照顾不了这个家了.这件事情如果做好了,我这一辈子就值了".  相似文献   

20.
91年3月14日,我校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聘请仪式,正式聘请日本国著名学者白鸟芳郎先生为名誉教授,杨光俊校长向白鸟芳郎先生颁发了聘书,并为他佩戴了云南大学校徽。白鸟芳郎是日本历史学、民族学界权威,在国际上也有很高声望。他长期担任日本上智大学教授,并先后应邀到东京大学、东京筑波大学、国立广岛大学、国立熊本大学、国立鹿儿岛大学、东京艺术大学、奥地利维也那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哈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