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必将引领“中国之治”不断迈向更高境界,同时也为新时代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创新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各级妇联组织要认真抓好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把握新部署新要求,更好扛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引导广大妇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奋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于坚定“四个自信”,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2021,(1):11-11
2020年12月31日上午,全国妇联在京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暨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和2020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电视电话会。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推进新时代妇联家庭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引领广大家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依据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社会治理共同体抵御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应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主题。国家安全议题的提出,印证了全社会已透过外在现象认清风险本质、基于广泛共识规范大众讨论,以及党和国家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日趋提升。社会治理共同体对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体现为以合力承担取代孤立思维、以明确责任克服混乱无序和以创新开放超越狭隘封闭。基于此,需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航向,包括推动朝向基层的重心下移、以人民至上作为根本导向以及丰富群众工作的实践途径,真正确立一个以人民为基石的、从根本上维护国家安全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进而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夏存喜 《群众》2020,(1):54-55
治国安邦,是一切时代、所有国家的首要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问题,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肩负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强公安机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能力建设,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导刊》2021,(2):21-21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全国宣传部长会议6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突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扎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批判和解构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的阶级实质与民主幻象,捍卫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科学性是列宁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列宁分别从领导主体、参与主体和治理方式三个方面对苏维埃国家的建设发展进行探赜,建构并擘画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实践进路与理想蓝图,正面回应了苏维埃国家治理“由谁领导”“谁来治理”“如何治理”等现实问题,不仅从理论维度上拓展深化了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的广度和深度,也为新时代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和思路启示。主要包括:新时代国家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治理主体的地位;必须走法治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孙洪山 《前进》2020,(1):28-3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以党的文件形式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规划。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是新时代中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更加自信、更有定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人民公安》2023,(15):1-1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公安力量。  相似文献   

1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国家治理改革的核心主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表述提出十周年之际,回顾总结国家治理改革尤为必要。本文基于国家现代化理论与中国改革实践历史比较分析的视角,概括新时代十年中国国家治理改革呈现出的若干新趋势和新特征:从发展导向到治理驱动、从聚焦政府机构和职能调整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提升、从分布式改革到系统化设计、从“部门化”行动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总体来看,十年来,中国国家治理取得了明显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得到了系统化的再造与重塑,但仍需要继续改革和不断调适。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民族地区好干部的“四个特别”标准,为新时代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明确了新目标。“四个特别”标准的提出植根于深厚的理论脉络,历经建党以来四个历史时期的接续发展,是基于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实践历时性考察而形成的新总结,体现了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之维。“四个特别”标准,从增强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行为准则等多角度对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指向明确、内涵丰富。随着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的确立,民族地区干部队伍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四个特别”好干部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和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的组织保障,反映了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之维。  相似文献   

13.
崔禄春  代江波 《前进》2020,(1):24-2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完整地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系统地深刻总结,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优越性,集中反映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国家制度结构和体系功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使命担当和理论自觉。深刻认识这些优势,对于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非常春节”,这是一次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役,这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生命重于泰山。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全新挑战,江苏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以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全力以赴迎接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相似文献   

15.
2020年1月10日上午,福建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隆重开幕。作为一名来自教育界别的省政协委员,我出席大会并认真聆听了省政协主席崔玉英代表政协第十二届福建省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求真务实,让人耳目一新—新感受是,报告以四个“我们”回顾了2019年政协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福建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务,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践行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实际行动工作中,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福建省委的决策部署和重要任务具体落实到我省政协全部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吴莹 《求索》2023,(2):180-18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取得了重大建设成就。党的二十大在总结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基础上,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出新的重要阐述,首次在国家安全框架下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要求,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社会治理的战略定位得到提升,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也面临新的发展要求。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需在促进民生福祉、增强公共安全、提升基层治理和完善治理格局等方面重点发力。  相似文献   

17.
周恒新 《群众》2023,(16):6-7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江苏基层治理新实践,坚决扛起“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的重大使命,按照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部署,对照“走在前、做示范”的要求,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建强基层组织功能为基础,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牵引,以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深度参与为抓手,以夯实基层智慧平台建设为依托,着力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实现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P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月对全国政法工作作指示时,也强调要深化智能化建设。2019年以来,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委、县政府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政法会议精神,按照中央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和省委政法委建设政法信息化“1234”工程的要求,迅速启动政法智能化和综治中心建设,打造智慧政法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学术研究经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题、十九大定调、十九届四中全会谋篇布局,三个历史节点高潮迭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则标志着中国国家治理研究进入了深化发展阶段。在时空压缩与双化叠加的大背景下,深入理解“中国之治”内生性演化的历史底色、创造性转化的时代新色、现代性生成的本体特色、原创性深化的价值本色、自主性优化的实践成色和发展性更化的战略亮色,有利于廓清和加深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理论认知,进一步深化治理研究和提升国家治理认知力,既是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规定,也是加速推动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可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基层党组织要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求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也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战斗堡垒,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是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