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为探讨颅脑损伤与人格改变的相互关系,特别是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是否平行,为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7例颅脑损伤鉴定案例及住院病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伴有人格改变的案例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97例颅脑损伤中有162例出现人格改变,占82.3%;其中在113例中的重度颅脑损伤案例中,有98例伴有人格改  相似文献   

2.
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神经系统外伤(不包括周围神经损伤)并功能障碍者分为脊髓损伤组(33例)和颅脑损伤组(27例),分别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及SEP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脊髓损伤组SEP结果33例均表现为异常,异常率100%,且随着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SEP异常的程度亦加重,两者呈正相关(R=0.72,P<0.01,n=33)。27例颅脑损伤者,仅有9例异常,异常率为33%,功能障碍程度与SEP异常相关性分析(R=0.36,P>0.05)。结论SEP检查是客观评定脊髓功能较为敏感而准确的辅助检查手段;但对颅脑损伤功能障碍的客观评价价值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3.
外伤后癫痫是颅脑损伤,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后严重的并发症.外伤后癫痫可由颅内出血、凹陷性骨折刺激、脑损伤愈合和继发脑损伤等导致,在交通事故伤残等级鉴定中,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本文收集本鉴定所2009-2010年8150例交通事故中78例颅脑损伤后涉及癫痫的鉴定案例,并对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发生部位与癫痫的相关性及鉴定的注意要点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与人格障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为探讨颅脑损伤与人格改变的相互关系 ,特别是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是否平行 ,为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1 97例颅脑损伤鉴定案例及住院病例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伴有人格改变的案例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97例颅脑损伤中有 1 6 2例出现人格改变 ,占 82 3% ;其中在 1 1 3例中的重度颅脑损伤案例中 ,有 98例伴有人格改变 ,占 86 7% ;其中衰弱型人格改变与攻击型人格改变之比为 6 3:35 ;在 84例轻微颅脑损伤病例中 ,有 6 4例伴有人格改变 ,占 76 2 % ,衰弱型与攻击型之比为 4 0 :2 4 ;2 3例女性患者有 1 7例出现人格改变 ,衰弱型与攻击型之比为 1 3:4。结论 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轻微颅脑损伤所引起的严重攻击型人格改变是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的特殊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损伤程度评定标准.方法通过对204例由司法部门委托进行法医学精神损伤程度鉴定实践,重点对颅脑外伤所致神经症的损伤程度评定标准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 204例中,男、女比例无差异.年龄组以21~30岁(63例)、31~40岁(53例)居多.表明上述年龄组的社会活动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大;职业以工人、农民为多,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损伤原因以伤害(107例)、交通事故(49例)为多.损伤与精神障碍间隔时间,半年以内152例,半年至1年为23例,表明鉴定时间选择在1年内为佳.精神障碍的种类与性质:器质性精神障碍108例,占52.8%;功能性精神障碍84例,占41.4%,其中外伤后神经症(含癔症35例)66例,占32.3%.社会功能评定:无社会功能受损77例,轻度受损41例,明显受损86例.神经系统检查:204例中有一过性神经体征38例,有明显阳性体征62例.损伤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直接因果关系104例、间接因果关系61例;条件相关34例、无相关5例.损伤程度评定结果:重伤85例,轻伤67例,伤病关系评定47例.结论通过对204例头部外伤后精神损伤鉴定实践,对当前法医学精神损伤鉴定的疑难问题,如颅脑外伤所致神经症的损伤程度评定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意见,以期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交通事故是颅脑损伤最常见的致伤原因之一。本文收集了670例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对颅脑损伤中的参与因素及其与不同类型的后遗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1案例资料670例资料均来源于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受理的交通事故人体损伤鉴定案例。男性470例(70.15%),女性200例(29.85%),男女之比为  相似文献   

7.
交通事故是颅脑损伤最常见的致伤原因之一。本文收集了670例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对颅脑损伤中的参与因素及其与不同类型的后遗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1案例资料670例资料均来源于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受理的交通事故人体损伤鉴定案例。男性470例(70.15%),女性200例(29.85%),男女之比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轻型颅脑损伤的电生理学指标,为早期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以及法医学活体伤害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对相关病例进行脑干诱发电位(A BR)的动态观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轻型颅脑损伤患 者伤后48小时ABR的检测,显示主要异常表现为I-III峰间潜伏期的延长,说明此类损伤可造 成脑干的功能紊乱.同时通过对其中40例进行ABR追踪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受伤三个 月后脑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结论轻型颅脑损伤ABR变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提示可作为早期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以及法医学活体伤害鉴定的客观依据,应引起关注并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轻型颅脑损伤ABR的纵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轻型颅脑损伤的电生理学指标 ,为早期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以及法医学活体伤害鉴定提供依据。 方法 对相关病例进行脑干诱发电位 (ABR)的动态观察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 0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 48小时ABR的检测 ,显示主要异常表现为I-III峰间潜伏期的延长 ,说明此类损伤可造成脑干的功能紊乱。同时通过对其中 40例进行ABR追踪检测 ,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受伤三个月后脑功能状态恢复正常。 结论 轻型颅脑损伤ABR变化具有一定的特征 ,提示可作为早期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以及法医学活体伤害鉴定的客观依据 ,应引起关注并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分型与损伤程度鉴定结果 的相关性,以提高法医学鉴定结果 的准确性,为今后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的修订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鉴定案件30例,分别做出临床分型与损伤程度鉴定,比较两者结果 及相关依据的异同. 结果 轻型颅脑损伤相当于轻微伤或轻伤,中型颅脑损伤相当于轻伤或重伤,重型或特重型颅脑损伤多相当于重伤.结论 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分型与损伤程度鉴定结果 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修订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时有必要参考临床分型标准,以提高鉴定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部位及程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为提高鉴定意见的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颅脑损伤被鉴定人501例,详细记录其伤前情况、损伤部位及程度、治疗方式、教育程度,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对被鉴定人进行测验,统计损伤部位及程度与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轻度颅脑损伤组各损伤部位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颅脑损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其他脑叶损伤,顶、枕叶损伤与额叶损伤,顶、枕叶损伤与颞叶损伤间Barthel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损伤与颞叶损伤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颅脑损伤不论手术与否,各颅脑损伤部位的Barthel指数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部位与Barthel指数存在一定相关性,对分析判断颅脑损伤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Liu YQ  Zhang LL  Zhao XH  Liu ZL  Mei ZH 《法医学杂志》2007,23(2):108-109,113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以及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中的P300成分与智商的关系。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听觉P300检查并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全量表测定智商,另外用40例正常成年人作为对照组也进行P300的检查。结果病例组P300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病例组P300的潜伏期与操作智商和总智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35、-0.344,均P<0.05)。结论ERP是测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类型及鉴定的合理时间,探讨脑损伤程度及鉴定时间与智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34例脑外伤患者的司法精神病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类型中,器质性情感障碍最多(51.1%),其次为器质性神经症样综合征(24.0%)、器质性智能损害(18.0%)。伤残程度鉴定为Ⅷ级和Ⅸ级伤残最多,分别为219例(41.0%)和177例(33.1%)。智能损害组的脑损害程度、中国修订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定智力缺损程度明显高于非智能损害组(P0.05)。伤残等级和脑损伤分级、WAIS-RC评定结果、鉴定时的脑CT变化以及脑电地形图(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BEAM)异常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而智能损害程度与鉴定时间及脑损伤分级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影响智能损害的因素很复杂,伤残程度鉴定时脑CT、BEAM、WAIS-RC等客观检查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昏迷时间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ADL)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常州市德安医院司法鉴定所及苏州大学司法鉴定所颅脑损伤被鉴定人281例,详细记录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昏迷时间、GCS评分,是否手术治疗、是否为多发伤;同时应用SDSS量表及ADL量表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CS评分与颅脑损伤6个月后SDSS值低度相关,与ADL值中度相关;昏迷时间与颅脑损伤6个月后SDSS值低度相关,与ADL高度相关。结论 GCS评分及昏迷时间与颅脑损伤后ADL值、SDSS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颅脑损伤司法鉴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根据ERP理论和韦氏智力量表内容建立数字计算ERP范式,探讨正常人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数字计算ERP特征及与智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Neuroscan-ERP仪和韦氏智力量表对29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伤组)和46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ERP及智商检测,比较引出的ERP成分特征及与智商的相关性.结果 数字计算范式的题目、正确、错误答案3类刺激引出的ERP波形包括外源性成分N1c、P2c及内源性成分N2c和P3c;对照组引出的N1c和P2c波幅和潜伏期相近,但N2c和P3c有明显差异,其中正确答案的P3c波幅最高,错误答案的P3c潜伏期最长;外伤组引出的各ERP成分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N2c和P3c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错误答案引出的P3c潜伏期与言语智商和总智商呈中度负相关,高于题目和正确答案;外伤组P3c潜伏期与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46和-0.60(P <0.05),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数字计算ERP范式可引出特征性ERP波形,其P3c潜伏期与智商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评价重型颅脑损伤后数学能力损害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脑外伤者血浆NSE含量与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与创伤性脑损伤程度的关系及法医学意义。方法选取25名健康体检者、34名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的GCS评分,将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中型组(GCS≥8分)和重型组(GCS〈8分)。用酶联免疫法对上述研究对象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在脑外伤24h内,颅脑损伤组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与轻中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越高,患者颅脑损伤程度越严重。结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可作为早期检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其含量越高,颅脑损伤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Apelin-13对小鼠脑外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对小鼠脑外伤后自噬相关蛋白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生理盐水(sa-line)组、Apelin-13组。Apelin-13组和saline组在建立脑外伤模型前10min,分别注射Apelin-13(0.3μg/g)或等量生理盐水于侧脑室,然后利用Western-Blot检测脑外伤后24h、48h组大脑皮质自噬相关蛋白LC3、P62、Beclin-1和Bcl-2等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在脑外伤后24h、48h,saline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的蛋白表达均被显著上调(P〈0.01);同时Bcl-2、P62的蛋白表达水平被显著下调。然而,与saline组相比,Apelin-13组可显著下调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同时显著上调Bcl-2和P62的表达水平;亦明显降低Beclin-1/Bcl-2的比值。结论Apelin-13可以明显抑制脑外伤后小鼠大脑皮质细胞的自噬活性,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Beclin-1、Bcl-2蛋白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心理学检测指标在脑外伤者认知功能障碍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脑外伤后认知障碍者进行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及计算机化神经行为评价系统部分项目等神经心理学检测,按照原发性损伤程度和专家鉴定结论分别编组,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损伤程度组填图、长时记忆、瞬时记忆、视觉保留及视简单反应时项目得分,轻型组高于中、重型组(P<0.05),其余项目(木块图、知识、相似、曲线吻合及数字筛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专家鉴定组中长时记忆、瞬时记忆、视觉保留、视简单反应时、曲线吻合及数字筛选得分值随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其中前4项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韦氏智力测验4个项目较轻组与较重组得分接近,且均低于中度组,其中3项得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脑外伤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但相关检测项目显示不完全平行,在进行鉴定中应选择更为可靠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9.
实验性脑挫伤后caspase-3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大鼠在不同程度及不同时间脑挫伤后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 对48例实验性脑挫伤大鼠的脑组织进行检验,同时以10例非脑挫伤的脑组织做对照。结果 伤后1h,caspase-3即有表达;24~48h达高峰,2周时仍有阳性细胞存在。阳性细胞多集中于挫伤区及周围带皮质和脑实质内海马区;不同程度脑挫伤组之间于伤后1h,12h,24h,72h,1周和2周caspase-3表达有差异。结论 不同程度脑损伤后caspase-3表达量不同;在脑损伤后caspase-3的表达有时间变化规律,对探讨脑挫伤后二次损害原因和研究脑挫伤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颅脑损伤后血液中S100β含量与损伤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与创伤性脑损伤程度的关系及法医学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颅脑损伤患者和其他创伤患者各30名作为研究对象,再根据入院时的GCS评分,将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中型组(GCS≥8分)和重型组(GCS〈8分)。用ELISA法对上述研究对象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在脑外伤6h内,颅脑损伤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和创伤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与轻中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越高,患者颅脑损伤程度越严重。结论S100β蛋白可作为早期检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指标之一,其含量越高,颅脑损伤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