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田立会  程增亮  薛俊明 《民主与法制》2013,(36):F0002-F0002
今年以来,山东省高密市在深化诉调对接机制、完善大调解格局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行业调解机制建设,实现了调解工作的“组织合法化、调解专业化、方法多元化、服务常态化、结果权威化”。截至目前,全市各调解中心共调处重大矛盾纠纷820余件,  相似文献   

2.
2009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成立了"网调对接中心",积极探索互联网矛盾纠纷化解与现实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有效对接,在网络平台上受理、分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网上矛盾纠纷179起,调解成功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长江中游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法院完善与商事调解的诉调对接机制,不仅有助于推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还可以保障各城市商事主体的利益平衡、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但是,由于对接的具体制度和流程不完备、诉调对接的激励保障机制缺失、诉调对接的社会接受度不高、诉调对接的发展受调审合一的抑制,导致现阶段诉讼与商事调解的对接在实践中运用率不高,发展缺乏统一性。"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需要健全诉讼与商事调解的对接机制,还要通过探索类型化的调解前置程序、逐步推进调审适当分离、促进诉调对接的国际化等方式推动诉讼与商事调解对接机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太元 《人民公安》2010,(12):21-22
江苏南通公安机关的"网调对接",抓住了网络调解对现实调解的方便、提速、缓冲等重要作用,折射出南通警方运用科技手段以有效管控社会治安、驾驭复杂形势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5.
2006年,日照市东港区法院找准诉讼调解与社会调解的切合点,先后与公安、卫生、民政、工会、保险以及劳动仲裁等部门协调。把诉讼调解机制与分散的社会调解进行有机的衔接。把分散的大调解格局与诉讼机制调解进行有机的融合,建立了包括解决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医疗事故、拆迁补偿、涉农纠纷、赡养救助在内的诉调“六对接”机制。创造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全年审结民事案件5546件。调解结案4359件.调解率达78.6%。  相似文献   

6.
2009年11月,吴江市人民检察院创新理念.出台了《吴江市人民检察院“检调对接”工作细则》,推出“检调对接”工作机制,为双方当事人在检察环节化解矛盾构建了平台。该院专门成立“检察调控中心”.由该市司法局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检察院工作室,并和检察官们一起在“检察调控中心”办公,大大提高了调解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加大调解工作力度,促进社会和偕稳定,积极探索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诉调对接机制。日前,恫梓县司法局,县人民法院整合司法资源,联合成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涉诉涉法人民调解中心。  相似文献   

8.
商会调解,是指工商联成立商会调解中心,通过调解员说服、疏导或组成调解庭等办法,促使非公有制企业及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商事纠纷和劳动争议的活动。近年来,在安徽省委统战部的有力指导下,省工商联从商会调解工作入手,不断强化工商联维权职能,搭建非公有制企业维权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工商联维权工作的新路子。商会调解适应了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需要,建立了诉调衔接、裁调对接和公证、会计、律师等参与的综合法律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9.
《新疆人大》2011,(12):50-50
阿瓦提县人民法院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审判中心工作,坚持能动司法、执法为民,积极探索实践,努力拓宽"和谐诉讼"的路子。十一五期间,该院在刑事审判中始终坚持"宽严相济"的方针,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受理刑事案件743件,结案732件;在民商事审判工作中,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联动与衔接,受理民商事案件6414件,审结6264件其中调解撤诉3691件,平均调撤率达59%;受理行政案件  相似文献   

10.
陈锦红  左猛杰 《求索》2013,(12):189-191
诉调对接的价值基础在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安全和自由的平衡以及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协和。完善诉调对接制度,应着重解决:明确受案范围和工作原则;尽快建立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调解组织;创新诉调对接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月7日,家住上海市普陀区的市民朱某与王某这对曾经拳脚相向的"仇人",在检察官等的见证下签订了调解协议书,握手言和。普陀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从2010年下半年在全市率先开始探索"检调对接"工作机制以来,成功调解的第81起案件。去年以来,上海市检察机关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中,由市检察院相关业务部门负责,推进"检调对接"、"四员"工作模式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等三项工作机制示范项目,依法保障检察信访环节社会矛盾化解。去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群众各类信访31356件,成功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推动调解工作的不竭动力之源。”虹口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在成立之初便注重组织机构建设和专业功能拓展。成立一年多来,积极构建区域大调解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二中院针对民商事案件疑难复杂、矛盾集中的特点,积极探索民事诉讼调解工作机制,将调解手段贯穿于立案、审理和审判监督过程中,力争做到“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从2003年至去年底,该院共审结3万余件民商事案件,其中,经调解结案的近9000件,占结案总数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14.
龚选民 《政协天地》2014,(10):35-36
福建省首家医患纠纷专业性调解机构——南平市医患纠纷调解处理中心成立近五年来,调解成功率和协议履行率均为100%,最快的3天调结,最长不超过一个月,没有一件反复,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医患纠纷处置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其经验被媒体冠以医患纠纷"南平解法"。  相似文献   

15.
在公安派出所设立人民调解室,构建综合调解格局,实行"公调对接、民调进所"工作联动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在新时期社会矛盾多发情况下的改进和创新,它适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必将对构建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公安机关要针对当前派出所人民调解室工作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机制,树立调解优先理念,打造好"公调对接、民调进所"工作平台,在党委政府的支持领导下,整合联动各种联调力量,并与法庭对接,提高调解工作效率,为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民间纠纷层出不穷,呈现出多元性、利益性、复杂性和调解难度大等特点,传统的公安调解方式已经无法完全化解纠纷。为适应时代要求,公安机关及时推出了“公调对接”调解模式,即将公安110接处警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对接,整合社会纠纷调解资源,主动发现,积极化解,超前预防社会矛盾纠纷,促进治安平稳、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于伯军 《天津人大》2009,(12):38-39
宁河县人民法院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成功地将人民调解引入到法院工作中,通过与司法局联合开展诉前调解,实现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8.
黄美逢 《当代广西》2009,(13):61-61
今年以来,田林县人民法院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目标,全面加强调解息诉工作,促进法院自身科学发展,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高效优质司法服务。今年1-5月,该院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创历史新高:收案333件,结案244件,其中,调解结案191件,撤诉31件,调解率78.28%,与去年同比上升33.55个百分点,案件调撤率达90.98%,同比上升26.5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福清法院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工作思路,依托司法调解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努力构筑“四条防线”,全力化解社会矛盾,为辖区社会和谐、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以来,该院共审结民事案件21597件,其中调解、撤诉案件13086件,调撤率达到60.59%,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浙江》2021,(2):后插3-后插4
舟山市定海区纵深推进"最多跑一地"改革,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强化区乡村三级整体联动,积极探索海岛县级矛调中心建设新路子.2019年,定海区获评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县(区),2020年全区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989件、调解成功率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