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安抗战文化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涉及文学、艺术、新闻、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多个领域.永安抗战文化的繁荣是适应于抗战的需要,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它高歌着爱国主义的旋律,代表着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时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平成了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临时中心。国民党省府机关迁到永安,省府主席陈仪有一段却住在南平.随着闽海、浙赣两条交通线被日寇侵占,福州、江浙一带许多机关团体和大中学校相继迁至,人口骤增,畸形繁荣。省委为了加强城市工作和加强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决定恢复和开辟南平和闽江地区党的工作,并抽调了一批党员干部到南平来。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福建临时省会城市永安,持续开展了长达7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新闻教育等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进步文化活动,成为东南敌后抗战的文化中心。永安进步文化活动, 作为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文化现象,当时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福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更作为仅次于重庆和桂林的国民党统治区抗战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支持了全国抗日战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福建临时省会永安时达七年的进步文化活动,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是很有光彩的一叶!近几年来,随着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的广泛开展,对党领导的永安进步文化活动史料的挖掘和整理也日益深入。愈来愈多的史料证明:永安进步文化活动是抗战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重庆、桂林、昆明、曲江等国统区文学一样,是在血与火的年代  相似文献   

5.
正1938年是中国进入全面抗战第二年,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内迁到闽中山城永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永安汇集了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一大批知识分子、爱国进步人士、热血青年和一些身份隐蔽的中国共产党员,组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文化大军。在这支文化大军中,有知名的编辑  相似文献   

6.
中共永安市委召开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大会和永安进步文化活动学术讨论会,这不仅是永安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省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五年永安轰轰烈烈开展的进步文化活动,为夺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它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不仅在永安,而且在全省以至全国都有很大的影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永安进步文化活动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八日——十日,在抗战时期福建临时省会所在地永安召开。当年在永安直接参加抗日文化宣传活动的老同志和各地代表六十六人出席了会议。学术讨论会发言热烈,气氛活跃。出席会议的老同志们回忆了当年他们以永安人民为依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指引下,取得国民党内爱国人士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初期,由于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的路线,抗战仅一年零三个月,国民党军队即放弃了北平、天津、上海、广州、武汉等中心城市。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被迫陆续内迁。一九三八年五月,福建沿海重镇厦门失守,危及省垣福州,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只好内迁福建中部永安。这里交通虽然闭塞,然随着战时省会的兴起,我省乃至全国各地不少文化界爱国知名人士、学者、专家、记者等先后云集,顿时人材荟萃。成为我国东南著名的文化城。永安抗战文化运动,也得到从来未有的大发展,与战时重庆、桂林的进步文化运动遥相呼应,推向高潮。抗日战争期间,在永安先后出版发行了七十六种报纸、杂志,还有数百种书籍。《现代青年》就是这当中比较重要,影响较大的一份刊物。  相似文献   

9.
林洪通 《湘潮》2013,(3):29-32
曾经为鲁迅出殡撑持灵枢的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黎烈文,抗战时期在福建永安山城度过7年的艰难时光,以“推重车上峻坡”的精神,为永安抗战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福建党史月刊》2011,(23):55-55
永安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丰富的红色资源。抗战时期,曾作为国民党省会达7年之久。永安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对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与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富有戏剧性的:人类活动以不可阻挡的力量,时而使显赫一时的重镇变得萧条,时而又把名不经传的小镇,推向引人注目的高度。抗日战争初期,福建中部山城永安,1938年以前,还是一个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的偏僻地方。全县人口不过七万余人,城内居民仅有七千人。然而,随着战时省会的兴起,1938年5月,福建沿海重镇厦门失守,省坦福州的国民党福建省政府被迫内迁后,永安一度成为全省的中心,也成为进步人士集中活动的阵地。这是天时,加上各界进步人士的共同努力,战时永安的进步文化运动,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大发展。一举跃入著名东南的进步文化城市之列。抗战时期,永安出版发行了报纸、杂志达一百种以上。战时永安出现声势如此浩大的进步报刊活动,推动了近代报刊历史的发展,写下了文化史上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2.
永安抗战文化活动的形成,是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对抗战进步文化的政治领导等三大积极因素,以及福建省会内迁永安和陈仪、刘建绪主政战时福建期间较为开明的政治表现等两大独特因素相互促进、共同作用的历史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13.
九月八日至十日,永安市委召开抗日战争时期永安进步文化活动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湖南、浙江、广东及福州、厦门等地的当年曾在永安从事进步文化活动的老同志和大专院校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六十多人聚会燕  相似文献   

14.
魅力永安,碧水青山,秀美如画。活力永安,生机盎然,令人向往。深秋的永安,风和日丽,春日一般。即将入冬,燕城也如同鹭岛一样,温暖如春,丝毫不觉寒意。2011年10月24日至27日,笔者随同由福建省委原副书记何少川率领的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省作家协会采风团一行20多人走进永安,感受这座荣获"中国十佳魅力城市"的俊美和大气,体会永安荣登“福建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市)”的无限活力。  相似文献   

15.
日本神奈川大学兼早稻田大学、学习院大学讲师、中国现代文学学者大里浩秋先生,于3月23日专程来闽了解抗战时期永安进步文化活动情况。福建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邀请当年在永安参加进步文化活动的赵家欣、郑庭椿、陈跃民以及该卷丛书编辑小组邱文生、张平官等同志,于福州西湖宾馆6号楼同大里先生座谈。参加座谈的还有省社联  相似文献   

16.
永安,位于闽中偏西,地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土地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34.7万人,城镇化水平61.6%。永安是原中央苏区的东线门户和战略要地。早在1928年,永安就有了党的活动。1931年6月,永安被毛泽东列为红4军"筹款区域"。此后近20支红军部队相继进入永安,开展土地革命,使永安一带初步形成红色割据区域。  相似文献   

17.
永安历史上属大闽西。1934年4B成立的永安县革命委员会(后为永安县苏维埃政府),是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的一个重要行政县;8月,改称“岩连宁边区革命委员会”,隶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现留存在永安各乡镇有上千条红军标语.清晰记录永安苏维埃政权的创建、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本文从红军标语的数量、部队落款番号、标语内容等方面分析论证永安苏维埃政权的普遍建立。  相似文献   

18.
黎烈文在福建由于他创办改进出版社,出版《改进》等杂志而闻名。抗日战争时期,他来到福建中部一个贫瘠的山城——永安,开展进步文化建设工作。经过他和其他革命的,进步的文化战士的辛勤耕耘,使永安这样“一个交通困难,风气闭塞,不单外  相似文献   

19.
福建党史资料丛书《抗战时期永安进步文化活动》卷,最近已编出第一册初稿,提交编市委员会讨论。这一卷丛书是去年九月在永安召开学术讨论时,经省征委、三明市征委、永安市征委研究,并征求部分老同志意见,确定成立编审委员会,抽调专人组成编辑小组,于去年十二月开展工作的。经一年努力,编辑小组在原有近三百万字资料的基础上,又补充征集了五百多万字的各类资料,对历时七年的永安进步文化活动作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写出综述35000字,大事记15000字,人物传略20000字,选编文献资料、回忆资料、参考资料及重要报刊目录等40万字。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在福建发生了一桩震惊中外的“永安大狱”事件,名记者、国际问题专家、杰出的军事评论家羊枣(杨潮)在永安被国民党特务非法逮捕,半年后被虐死于杭州狱中;和羊枣同时被捕的文化界人士达三十多人,进步的文化阵地遭受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