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耀邦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四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我曾多次受过他的教诲,我为失去这样一位老首长深感悲痛。常常想写点回忆片断,以寄托怀念之情,但因自己文笔粗劣,不敢下笔。然情怀未抒,终为憾事,思之再三,还是勉为记之,以了心愿。在历史的长河中,半个世纪是短暂的。在短短的五十年中,我几次接触过耀邦同志,特别是从1941年至1945年,有五年的时间是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的。他的高风亮节给了我永运磨灭不了的  相似文献   

2.
忆抗战二事     
廖伯群 《黄埔》2009,(3):36-36
昆仑关大捷 1939年底,日军决定发动桂南作战,派遣其精锐二十一集团军率两个师团、两个混合旅,从北部湾登陆,经钦州、防城,迅速攻占了南宁,进而推至高峰隘、昆仑关,切断了国民党政府取得国际援助的重要通道,直接威胁我西南大后方的安全。鉴此,国民政府责成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收复南宁,其主攻任务交给当时中国唯一的全机械化军——杜聿明第五军。12月18日拂晓,反攻战打响,杜聿明指挥郑洞国荣誉第一师在炮兵和战车掩护下向昆仑关发起攻击。先是炮轰,继而战车开道,后由步兵攻击。  相似文献   

3.
我曾在《政协天地》“史海钩沉”栏目发表“1949年,福州八一七前后”一文,文内提到福建近代名人陈培锟先生, 福州市政协香港委员陈坚毅先生致函编辑部,称系陈老之孙, 欲进一步详询有关陈老史料。现就所知, 简录如下,以追忆这位福建近代名人。  相似文献   

4.
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生前廉洁自律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也是一贯的。这里仅略举二、三事。建国初期,周恩来在中南海三让住房后,搬进中南海西花厅,一住就是26年,直到他去世。当时的西花厅由于年久失修,潮湿阴冷,1959年底,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趁他和邓颖超出差外地,对西花厅进行保护性维修。他回京一进门就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谁叫你们修的?。”接着他生气地走了,临时住在钓鱼台。后经几位老同志劝解,他提出,“把屋内陈设全部换回原来的,才回去住。”他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  相似文献   

5.
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从吴王开凿大运河的那一刻起,注定了一个奇迹的诞生,大运河成为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它不仅是一条积淀丰厚的文化遗产长廊,更是一条活着的、流动的、发展的文化经济黄金通道。  相似文献   

6.
刑警刘文光二、三事唐田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刑侦大队一中队队长刘文光有不少头衔:"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民警",荣立过个人二等功和三等功。他的先进事迹很多,本文不能一一赘述,这里摘取其中几个小故事。(一)1994年2月5日晚,刘文光...  相似文献   

7.
我出生于台湾,1946年考上了当时台湾省政府的公费生,进了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在学习期间就投入学生运动,参加了革命。1952年8月起,我在上海担任台盟总部秘书长。1958年我来到北京仍任台盟总部秘书长。当时邓小平同志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处理过台盟一些事。因为当时台盟总部主席、副主席职位空缺,我又可以经常代表台盟出席毛主席召集的最高国务会议和党派协商会议,因此同小平同志见面的机会比较多。现将我曾接触过的几件事回忆如下: 说起来有缘,1948年5月,我在上海暨南大学参加学生运动中因受迫害,组织上决定让我撤退到大别山解放区找刘邓大军,但因地下交通员被捕,我们在武汉流浪月余又  相似文献   

8.
父亲于1979年3月30日去世,至今已整整20年了。回忆往事,有许多事至今仍历历在目。父亲出生于浙江鄞县一个贫穷的山村里,家境清贫,幼年在本村祖父的私塾读书。13岁时祖父去世,他在伯父们的抚养下,刻苦自学,17岁考进宁波师范学校,后又进效实中学。他在农村艰苦朴实的环境中,养成了勤劳、坚毅、奋进向上的性格,在中学、大学的学习中克服了许多困难,逐渐成为优等学生。他常说:“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是勤奋劳动换来的;别人以一分力量能做到的事,我加倍地努力。也一定能做好。”他就是  相似文献   

9.
仰光忆事     
退休后,我从繁华的城里搬到闽侯上街的庄南村。这里是农村,但也是我的家乡,在这里我有一种恬静、安逸、回归的感觉。每当我坐在摇椅里似醒似梦时,缅甸仰光的旧事就会浮现在脑海里……  相似文献   

10.
1989年9月的一天,成都市的双流县爆出条大新闻:双流摩托车配件厂吸收了27名老弱病残的“新职工”,年龄最小的也在50岁以上,并召开隆重的欢迎大会。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986年,双流县改革开放中,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轨,双流县被服厂倒闭、解散、分流,有技术的飞了,年纪轻的走了,剩下的是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或已到退休年龄的及已经退休的老人和淘汰设备。设备可作废旧处理,但老弱病残职工的生计成了大问题。县领导多次开会讨论,多次拨发救济款、救济粮。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不解决根本问题。 本县土生土长的张玉明,耳闻目睹这一现实,很不平静,他担心,万一政府一时  相似文献   

11.
“牛“代表其实不姓牛,真名叫刘树松,他之所以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牛“代表,是因为他帮助全村群众养牛实现了脱贫致富。1992年11月,28岁的刘树松迷上了奶牛。他只身到山西买回了两头,结果却招来了村里人的嘲笑:“放着好好的地不种,花1万块钱买回两头牛,不能耕地.不能拉车,这人是不是有病?!“。面  相似文献   

12.
忆老丁     
老丁(丁守和,1926~2008)走了。我一直不愿承认这一事实。自打退休以后,每逢星期二,有事无事,老丁总要到我的办公室来坐坐,聊几句。有段时期,不见老丁的身影了。怎么回事?打电话到他家里,没人接。  相似文献   

13.
忆周老     
忆周老陈明绍周老猝然仙逝,作为他的学生,多年的往事都历历闪烁在脑际。但此时此刻,使我想得最多的,是周老近些年来在三峡工程决策过程中表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据我的回忆,在50年代毛主席写出"高峡出平湖"的畅想诗篇后,出于由衷的爱国主义精神,周老是热情...  相似文献   

14.
忆屠老     
屠揆先先生已渐行渐远,但他的人品、医德医风和关心国事的亮节仍历历在目,且历久弥新。《江苏政协》今年第1期刊登了刘卫华同志写的追忆文章,我就不再赘述。我对屠老,相识甚久,钦慕更久。"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下放在金坛市,救死扶伤,医德高尚,闻其名而赴金坛就医者络绎于途。他是中医,但决不排斥西医,他重视研究病案的中西诊断,对诸如血象的每一个数据,都不会轻易放过,而要仔细琢磨。对于饮食,他也有独特的见解。例如不少人怕胆固醇高,吃鸡蛋只吃蛋白而舍弃蛋黄。他认为这是对  相似文献   

15.
抗战初期我党战地服务二、三事文/@@喻松“七·七”芦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我党绝大多数成员,一方面热烈欢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一方面响应组织呼唤,奋起奔赴战地为祖国效力,为大众服务。当时,江西已成为抗战前线,南昌市有些机关、学校...  相似文献   

16.
送医上山下乡改革开放之后,1986年省农工党组织资深医师前往政和县扶贫。当时是与县医院协作,诊疗当地内、外、妇、儿等科的疑难杂症,同时利用夜间开办医学专题讲座,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另外我和部分医师还应邀前往邻近松溪、建瓯、屏南等县会诊并开办医学讲座。那时正值十年动乱之后,百废待兴。送医上山下乡,宣传新知识,传授新技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解决当地百姓疾苦,振兴医药卫生事业,是非常重要的事,因而此举受到当地党政领导的热烈支持,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好评与欢迎。促进学术交流五届省政协曾成立省政协医药卫生工作组,多次组织我省医药卫生人  相似文献   

17.
泳事忆趣     
说到游泳,不禁唤起了半个多世纪前的遥远回忆。那时,我就读于长安山。闽江流经学院的山坡下。距江岸百余米平卧着一座狭长的小岛,叫做“三县洲”。清澈的江水,不舍昼夜地从它的两侧缓缓淌过。岛的南边有一片白花花、黄澄澄的沙滩,随潮  相似文献   

18.
1942年6月,我于黄埔十八期十五总队毕业,分派到鄂东三十九军五十六师。1943年春,五十六师奉命调到豫南信阳以北、明港镇以西一带开展游击战,就是在平汉铁路信阳至确山段以西地区监视和扰乱日军守卫点,牵制日军使其不敢外出扫荡。5月,上级命令我连派一排兵力到公路西面一小山上监视日军调动情况,连长就派我带领第三排去执行。任务是从早上到傍晚天黑前,记录日军几点几分有多少车辆、人员、有什么重型武器,朝什么方向调动。在山上执行任务只可一个班,其余人员在安全处休息,我带着第七班首先卧伏在山上,由班长作情况记录。天气有点热,但我们不…  相似文献   

19.
随着苏通大桥通车,南通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南通"难通",成为历史。水陆空立体交通网,日益扩展完善。最近和南通的同志交谈,说到南通改革开放30年来的交通建设,从公路网络的完善、机场的兴建到铁路建设的加快、过江通  相似文献   

20.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40周年了,目前已成了享誉中外的国家级艺术殿堂。有幸的是,我也曾在人艺呆过五个年头,虽然已离开三十多年,一些事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饶有兴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