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辉  王传宝 《唯实》2002,(2):14-19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 ,随着冷战的结束 ,全球化成了世界经济一个重要而又极有争议的特征。全球化带动了整个世界财富的增长 ,但从中获利者寥寥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在世界范围内 ,富国与穷国、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贫富“鸿沟”愈益扩大。其原因 ,可以从国家之间以及一个国家内部这样两个层面分别加以剖析 ,并从中找出建立新的社会福利机制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研究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家指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必定安装在相同的四个轮子上,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这四个轮子,或者说增长的要素,就是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之一,是提高现代生产力的核心。一个国家可以购买最先进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发电装置和战斗机,但是能使用并使它们充分发挥效用的,只有那些有技术的、受过训练的人。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实践表明,未经开发的低质量人力资源尚不能认为是宝贵财富,只有…  相似文献   

3.
1.全球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过程。还是一种有意识的、意识形态性质的“谋划”? 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的是全球化的本质和定义。一些人认为,全球化是各国市场,各民族国家不可抗拒的一体化;另一些人则认为,全球化是那些企图使各个国家和个人屈从于市场力量的经济自由主义者有意编造的“神话”。有人认为,全球化是数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发生的资本主义扩张达到顶峰的表现形式,由资本主义的民族国家阶段发展到了全球资本主义阶段。也有人认为,全球化的开始是以1991年的柏林墙的倒塌为标志的。  相似文献   

4.
从GDP和GNP的背离看“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代替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由于跨国投资在国家间流动的不平衡,许多国家经济增长中出现了GNP与GDP之差不断扩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用GDP指标衡量经济增长的片面性日益突出,特别是容易高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GNP仍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不可或缺的指标。中国GNP与GDP差异的不断扩大折射出我们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发展的失衡。应在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均衡发展,在更大范围内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不少国家的失业率在11%的高位徘徊。失业问题已成为这些国家的一个“社会癌症”,既影响了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各国都在积极想方设法,以期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而重视就业培训,就是他们解决失业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经济全球化的悖论经济全球化正迅猛地波及世界!它的摧枯拉朽的态势随着网络经济与高科技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引起世人注目。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 ;巨型跨国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南北双方在资源需求和贸易上的相互依赖等种种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 ;使“地球村”的每一成员都清楚地认识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50年前所作论述的正确性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 ,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性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 ,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条件下劳动的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国际互联网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一般将其称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但改变着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而且也正在改变着整个世界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知识经济正在带来一场新的国际分工,这场分工将使一些国家成为向全球经济提供知识、技术、智能和思想的“头脑国家”,而使另外一些国家成为利用“头脑国家”提供的知识、技术组织生产的“躯干国家”。很显然,如果听任这种国际分工的自然发展,穷国和富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  相似文献   

8.
一是经济全球化在调整中深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迈出实质步伐,新兴发展中大国金融话语权增大,美元中心地位削弱。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提速升级,欧盟、北美、东亚“三足鼎立”。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率先复苏,成为引领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重要引擎。新兴大国对外贸易与投资不断扩大,渐成经济全球化主要“推手”。  相似文献   

9.
何谓“大报”,何谓“小报”在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国家的报业基本上是各级党报特别是党的机关报一统天下。所谓“大报”与“小报”,自然与其所代表的“机关”行政级别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央和各省级党委机关报就是“大报”,地县级报纸就是小报。在“官本位”之下,行政级别便是一家机关报权威性的化身。而公费办报和公费订阅为主的体制下,我们并没有也无需以经营效益为指标来考核一家报纸办得好坏和实力大小。但经过20年社会经济变革和新闻改革,报业结构与市场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开始晚报的跨省传播(例如,上海的《新民晚报》对江浙一带乃至华东地区都有较大影响;广东的《羊城晚报》则对华南地区有影响),到90年代中后期如火如荼的都市报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崛起,以其发行量快速增长、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广告收入逐步攀升,使报纸实际的实力大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严书翰 《新视野》2000,1(2):29-31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简称“两制关系”)现在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国内外的学者、政治家都很关注对这些热点问题的研究。研究这方面问题的文章、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其主原因有二 :一是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已席卷全世界 ,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游离在这个潮流之外。二是经济全球化确实提出了许多涉及到重大的理论和决策方面的问题 ,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国家都要重视研究这些问题。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就国外而言 ,一是对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标准、缘起、进程、发展规律和前景作了大量的研究。二是对经济全球化的评…  相似文献   

11.
武力  李扬 《前线》2017,(10):12-15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各国都致力于抓住新工业革命的契机以实现长期发展,但发达国家因资本主义制度的系统性危机和国内深层矛盾而缺乏持久增长动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则凭借日益壮大的经济实力而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国是新兴国家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大国,随着经济总量持续壮大,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最有力倡导者,并通过"一带一路"开启了主导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更重要的是,中国所倡导的合作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深得各国人心。国际社会为中国崛起开辟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虽然由于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水准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不同,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受到不同国家的不同经济水准、政治立场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已被深深烙印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但是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经济全球化还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本质。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一是世界贸易迅速增长。世界贸易迅速增长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它的重要因素。各国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一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的大气候,因而,各国越来越重视将自己…  相似文献   

13.
欧洲正在认真进行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欧洲改革的目标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以及革除那些已经不合时宜的种种社会—经济弊端,改革“欧洲模式”中那些落后于时代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繁荣。  相似文献   

14.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了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韩国等东南亚国家,震撼了世界,使危机发生国多年的经济增长毁于一旦,世界经济也深受其害。世界金融危机频频爆发,危害深重,启发人们对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进行深思。 这次爆发危机的几个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典范: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中的实力最强者,并于1996年加入了号称富人俱乐部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都是亚洲“四小虎”的成员,这些国家在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蓬勃发展之后,相继步入了金融危机的泥淖。这些国家陷入危机,都有一个共同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即国家宏观调控失控。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存在不适当干预之处,限制了市场竞争淘汰机制发挥作用,保护了落后,使得大批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工商企业和拥有大量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长期存在,埋下了危机的隐患;另一方面,宏观调控力度不足,没能有效地控制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方向,出现经济失调、经济过热和泡沫经济等问题,引发了金融危机。这表明,防范金融危机,要求国家(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与“走出去”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迅速发展。对于我国企业来讲,“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分工与合作,不断拓展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这既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也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成为有实力的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一、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增强了资源的流动性,创造了资源有效配置的可能和机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受益,就要有驾驭资源跨国流动和配置的能力。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竞争,首先要求企业熟悉并熟练运用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适应市场全球化及由此带来的全球竞争。我国已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16.
朱邦宁 《新视野》2007,(6):21-24
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是近年来世界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它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美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过快;另一方面,中国等东亚国家对美国持有大规模的贸易盈余。世界经济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经历了三次失衡。失衡的最直接原因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当前,新兴市场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主要经济体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结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同时都获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从而各国对这种失衡也有较大的承受力。对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有两点应作为基本原则:第一,应使调整的总损失最小化;第二,各国公平合理地承担调整的责任和损失。在这个意义上,这种调整可以称之为适度调整。为此需要进行广泛的国际间的合作和协调,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运行机制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入探讨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只能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繁荣社会主义经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产生的必然性“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经济运行其实就是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不断重复,简单点说就是社会再生产的运行。社会主义经济不是产品经济,也不是自然经济,而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  相似文献   

18.
如今,到处都在抓项目库建设。可是,别高兴得太早。有一个县自建立项目库之后,一连推出了几百个项目,成果不可谓不丰。可将其拿到沿海地区招商,这些项目却无人问津,原封不动地拿了回来。当时,竟有人埋怨人家不识货。回来反思,方知拿出去的项目,除了“老掉牙”的外,便是市场饱和的、区域不适的、国家限产的、重复建设的,项目库中原来“窝藏”的是一些不良“分子”。一些地方项目建设何以如此尴尬?原来是仅抓项目库,忽视人才库。你想,要推出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好项目,靠那些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的“老古董”…  相似文献   

19.
王文明 《学习论坛》2005,21(7):35-36
如今,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任何国家都不能阻止它的发展,无论你喜欢与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我国已加入WTO,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商的大量进入,不仅导致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且也可能使我国的企业在国内的经营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依据我国现有的国情、国力以及中央提出的“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我国有对外拓展业务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不失为明智之举。企业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制定好的对策,而且还应正确处理与参与全球化相关的利益关系,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使自身和国家都能获得良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龚一龙 《唯实》2001,(6):40-44
本文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若干国家或地区经济体制的冲击及这些国家在冲击下的变革,并对经济全球化提出了三点思考①只有善于对体制进行适应性变革,才能化弊为利,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力竞争的背后是体制竞争,从而促使政府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主体;③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的变迁具有趋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