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考试是一种新型的、国家认可的、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的一种资格性考试。社会考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最大限度地动员各种社会教育力量,有利于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开发社会考试的多种功能,使社会考试的资格认证功能更加具有公正性和广泛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同时发展我国社会考试证书与国际接轨的事业,能够促进我国专业人才的国际化,提高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信息化及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下的必然选择。借鉴英国知山大学国际化教育发展的经验,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作伙伴,健全监管机制,通过教育目标国际化、教育内容国际化、教育方式国际化、师生构成国际化等策略实现高职教育国际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际化和本土化相融合的理念为指导,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学术氛围营造、课程体系设置、中外联合培养、暑期学校开设等途径和手段,来培养能够适应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基本内涵.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水平,我国研究型大学仍然需要继续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  相似文献   

4.
作为深化学术交流的国际平台、传播中国文化和推介当代中国的海外阵地,孔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应当是中国高校提升国际性程度的依托和契机;而中国高校自身的国际化水平也将带动孔子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并且从根本上保证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丰富孔子学院的办学成果。中国高校参与建设孔子学院是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发展战略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在21世纪前半叶,中国高等教育要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使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已在人们心目中达成共识.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促进我国大学办学特……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经加入WTO。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中国将更加深入、全面地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竞争靠的是人才,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人才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使我国人才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国外不同类型大学人才培养观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自欧洲中世纪后期兴起以来,经历了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次变革。中世纪的大学汇集了各种历史传统教育力量,以培养通才为教育目标;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以德国洪堡大学为代表,重视教学与科研自由,强调以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为目标;20世纪50-60年开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运动,则促进了现代职业技术大学的崛起,强调社会服务功能。二十一世纪则是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研究型大学构建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开发和利用国际人力资源,这一点在国家的政策和高校的实践中都得到了体现和证实.面对全球化、信息技术、知识资本、多样化对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职能的冲击,运用虚拟人力资源理论,从价值和独特两个维度构建了国际化工程人才模式的理论框架.同时,以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为对象,分析了独特的人力资源、合作的人力资源、外部市场提供为主的人力资源,以期增强培养模式的灵活性和效能.  相似文献   

9.
特色: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办学特色是大学在竞争中扩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大学发展必须科学定位,它是形成学校特色的基础;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大学特色的灵魂,对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优势学科和科学研究是大学特色的重要支撑和重要载体,只有突出优势学科和科技创新,才能彰显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大学如何服务于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可以以多种方式服务社会,但主要的有三种:一是基础研究。大学的基础研究促进了科学知识、技术和医学的发展,而这正是经济增长、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人类健康状况改善的基础。大学也主要是以它的这种基础研究来服务于社会的。二是人才培养。通过基础性的学术研究创造知识绝不是大学为社会做出的唯一重要的贡献,通过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其将来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与学术研究同样重要的社会贡献。大学、特别是好大学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创新和领导的能力。实际上,大学正是通过这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积极地服务于社会的。三是履行好机构性公民的义务。大学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方式直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邻里关系的改善等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学也可以通过以身作则,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间接地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当代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责任:要在“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中,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专门人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增强生态意识,更新节约观念,减少和避免资源的低效和过度消耗。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社会稳定,高昂的赔偿费给每一所发生伤害事故的学校、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确保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构建一套处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立足我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指明了发展方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在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矛盾凸显的时期适时提出的,为我国当前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指明了前进的道路。科学发展观的四项主要内容分别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现实措施,找到了归宿,提出了要求,指明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高等教育走过了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的道路。30年来,特别是最近10多年的改革发展让我们领悟到:开放是前提,改革是关键,质量是中心,理念是先导。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国家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所以,中国的高等教育现在“又”到了一个关键时候。我们要把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更高的高等教育带到小康社会;到2020年,我们要有若干所大学更加接近世界一流大学;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有强校;在国际科技文化教育舞台上,我们要有一批学者更加活跃、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我们要把一个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高等教育体制带到小康社会,我们要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在世界上有影响的高等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今后和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描绘了国家“十一五”发展的宏伟蓝图,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全国“两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贯穿“十一五”规划《建议》全篇的一条红线。科学发展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做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16.
从几年来的实践看,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走出认识上的四个误区;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企业发展中的五个重大关系;集中精力、优化资源,突出企业科学发展的六项重点工作,从而实现企业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协调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德明 《理论前沿》2004,(16):42-4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观,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认识自身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对人类几千年发展经验教训的反思。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史,是一部浓缩的生态环境兴衰史,也是整个社会经济随着生态环境的兴衰而兴衰的历史。在从古到今的文明盛衰图卷中,…  相似文献   

18.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安全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努力实现安全发展。实现安全发展,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企业履行责任的内在要求,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安全发展,必须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从企业实际工作做起。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人文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人文关怀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安院校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根本目的是: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即"三个选择"。新时期人民警察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神圣职责;公安工作要求公安院校大学生树立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意识。因此,公安院校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构起以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历史规律、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为基本内容的科学历史观,既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要求,也是公安院校大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