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确立了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实施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健全了促进就业的法律体系,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体制机制框架,建立了面向全  相似文献   

2.
谭颖 《群众》2013,(7):I0039-I0041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我国当前正遭遇“最难就业季”,促进就业除了要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更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既能够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又有助于解决当前目益严峻的就业难题,可谓一举两得,也与“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相契合,尤其应当成为江苏各地实行积极就业政策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关注民生工作,对促进就业工作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相似文献   

4.
惠民生要促就业。坚持就业优先,鼓励创业就业,党和国家把这一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稳就业、增岗位,人们感受温暖,实现价值,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5.
翟传豹 《群众》2013,(7):71-72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稳定之基。近年来,淮安市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目标优先部署,大力实施“优质、稳定、便利”为重点的就业民生幸福工程,以实际行动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新要求。连续三年,全市城镇就业总量年均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始终控制在3%以内,劳动者参加各类就业创业培训人数保持在4万人以上,促进了招商项目的引进、发展成果的共享。  相似文献   

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方针政策,取得显著成绩,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基本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促进就业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奋斗目标。就业促进法对促进就业工作做出了法律规范。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新的形势和工作要求,切实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2012年7月17日,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促进就业创业摆在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温家宝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确立了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实施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在劳  相似文献   

8.
姚建华 《群众》2009,(1):49-50
近年来,我们泰州市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在这次国际金融海啸的不利形势下,经过积极应对和多措并举,2008年至今,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仍然取得了较好成绩,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净增5.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4%,  相似文献   

9.
张颖 《人民论坛》2023,(7):107-109
青年就业力是青年作为就业主体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呈现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它既包括促进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提升的软实力,也包括岗位胜任、职业潜力发挥等硬实力。青年就业力的提升,关系青年群体就业问题的解决,也关系青年劳动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坚持“一个观点”,建立“双向认知”,培养“三种情怀”,修炼“四项技能”,是提升青年群体可持续就业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就业",始终牵动着千家万户,为全社会所关注。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机制与就业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多措并举,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新成效。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之源。未来几年,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存在。"十四五"时期要落实好《建议》提出的"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方针政策,取得显著成绩,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基本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促进就业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奋斗目标。就业促进法对促进就业工作做出了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和谐之本。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的“增长与就业背离”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并重,促进增长与就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西政报》2006,(8):F0002-F0002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劳动保障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今年人保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解决招聘信息不对称,提高劳动者与工作岗位匹配的效率与质量,引导劳动者合理有序流动。前段时间,人保部部长尹蔚民也就如何做好新时期就业工作提出了"三个始终坚持",即始终坚持就业市场化的导向不动摇,始终坚持政策促进就业的责任不放松,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就业政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高度重视就业冉就业工作,并始终把创新就业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坚持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解决就业冉就业问题的基本保证,进行了一系列就业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17.
去年我省就业工作时刻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三大人群”,注重发展经济拉动就业、落实政策促进就业、优化服务助推就业“三个环节”,就业工作模式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过去注重扩大就业,向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并重的转变,积极实施援企稳岗措施,将减少失业的防线提前到稳定就业岗位;二是由过去注重帮扶就业,向注重帮扶就业与促进创业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18.
就业十题     
2005年,吉林省就业再就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2005年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基本思路是:坚持一个主题——创业促就业,抓紧两个环节——扩大就业、调控失业,疏通三个渠道——省内就业、省外就业、境外就业,构筑四个体系——促进就业的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法规体系、资金保障体系和工作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面对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高峰期的到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和关心,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现阶段就业工作的首位,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营造了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叶红 《创造》2003,(12):35-36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关系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目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两个难题,一个是农民增收问题,另一个就是就业问题。积极促进就业,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任务。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并强调:"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为经营城市,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就业指明了方向。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