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美  杜强 《政府法制》2013,(16):33-33
多地信访系统官员确认:自今年3月至今,暂未收到国家信访局关于各省(市、区)“非正常上访”人次数的排名表。但是否以后将永久取消这一排名表,目前尚不知情。与此同时,有部分地方开始取消了信访考核与排名。  相似文献   

2.
谋利型上访不仅受传统文化、现行法律制度的影响,更与个人权利的畸形伸张和基层政权的相对疲软有关.基于国家信访局暂停对各省“非正常上访”人次数的排名以及涉诉信访改革试点省份的逐步推开,本文认为,要治理谋利型上访,不仅需要规范信访秩序,明确信访责任,完善利益诉求机制,还需要重新界定信访功能,健全信访代理制度和信访终结机制.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襄樊市(现为襄阳市)襄阳区开展人大代表信访代理制以来,大大地减少了信访的数量,越级上访、重复上访数量也大为下降,经验值得肯定。然而,人大代表的工作具有特殊性,信访又是政策性、法律性很强的工作,如果不仔细考察襄阳区这一新做法的具体细节,盲目推广或引进,恐怕也容易产生问题。  相似文献   

4.
吉熙 《江淮法治》2008,(24):19-19
绩溪县检察院认真吸取个别地区因上访渠道不畅引发越级上访、群体上访的教训,把畅通信访渠道作为改进控申接待工作、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采取“三三二”的工作方法,完善控申接待机制,使群众“上访有路、告状有门、有事能诉、有冤能申”。  相似文献   

5.
虽然政府一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解决上访问题,但不可否认,时至今日,信访问题并未因此成为“过去”。其中不少人反反复复上访,最终赴京找“包青天”,于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访局、国家信访局、中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等权威部门的人民来访接待室,经常是上访人熙熙攘攘,被称为“信访洪流”。有些信访大省还专门派出大量“截访大兵”,“拦截”在各信访接待室附近的上访人员。 上访,尤其对于重复上访的人来说,反反复复地上访,代价几何?对政府而言,信访这面“挡风的墙”,还要在政府与上访民众之间耸立多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西省铜鼓县信访总量连年下降;群众集体上访从多到少,从有到无,自 1996年以来连续四年为“零”。他们是怎样抓信访工作的呢? 时时关注“集体访” 铜鼓县委、县政府把妥善解决和预防集体上访作为稳定社会的“牛鼻子”来牵,确立了“统一思想、齐抓共管、超前预测、立足预防、及时化解、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明确规定:凡是涉及多个部门的集体上访问题,党委和政府要组织协调解决;对重大的集体上访,党委、政府和纪委要共同承担责任;对越级集体上访造成严重影响的,要追究党委、政府和纪委有关领导的责任。同时,信访部…  相似文献   

7.
林诗禄 《特区法坛》2005,(6):40-40,54
海口琼山区法院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司法公正,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以排查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重点,认真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树立“信访无小事,件件系民心”的科学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近年来,由于坚持了院长亲自办信访的科学方法,解决了一批批上访老户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说服了一批批缠诉缠访人员,化解了一批批涉诉越级上访的难题,消除上访老户所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的心理,使我院涉诉信访呈现“一无三降”良好态势,即无进京上访,涉诉信访数下降,越级上访数下降,上访老户数下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证。我们主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8.
当前群众集体上访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事件中,群众集体上访已排在了首位,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一个非常突出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群众集体上访增幅迅猛,占信访总置和上访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据统计,从1995-2001年全国的统计数字看,集体上访的量(人次)已占到全国信访总量(件、人次)的56.5%。认真分析群众集体上访的原因,并采取有力的治理措施,是当前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内容。一、群众集体上访的特点从群众集体上访的内容和形式上看,各自呈现鲜明的特点。首先,从群众集体上访反映的问题、涉及的内容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  相似文献   

9.
涉法信访问题主要是指因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作为与不作为行为,未能满足和达到信访当事人所提出的条件和愿望,而采取人民信访渠道,向上级机关提出投诉,或者寻求法律程序之外救援的一种活动。近年来,涉法信访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表现出“信”访少、“人”访多:“单”访少、“群”访多:“文”访少、“武”访多的“三少三多”特点。由于有的涉法信访案件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一时难以处理和解决的问题,致使有的信访当事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上访,有的动不动就要聚众围堵党政领导机关,还有的甚至越级进京上访,更有甚者以身试法,聚众堵塞国道、省道或者铁路。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6月8日至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基层信访举报工作座谈会在江苏南京市召开。座谈会要求狠抓信访问题的处理和落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有效控制越级上访、重复信访和集体上访增多的势头。中央纪委副书记张惠新在会上强调,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要  相似文献   

11.
监督     
《中国监察》2010,(4):32-33
湖南省衡南县建立“信访回音壁”重落实 该县纪委、监察局近年来积极加强纪检监察信访反馈,有效减少了重复上访:实名举报的当面或电话进行反馈;举报内容初核不实的,30日内向上访人反馈初核情况;初核认定存在轻微违纪问题,经反馈后还要限期整改;立案查处的信访案件,  相似文献   

12.
《法制与经济》2009,(9):42-42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群众上访事件有增多趋势,有的是群体性的,越级直接上京的也不少,弄得地方政府很是紧张。为了防止群众上访,有些地方建立了包保“责任制”,每个干部包几家几户。干部们没有办法,就用经济手段来限制七访。如江西省丰城市某公司为了阻止职工上访,竟然下发书面通知以扣发工资和罚款相威胁:“上访一次罚款两百元,上访两次罚款四百元,上访三次工资扣发。”有些地方则充分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广为宣传不得上访的规定,有些地方干脆打出标语:“不准上访,上访罚款”!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农村某住家墙上赫然写着:“越级上访是犯法的”。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哪家的法律?怎么连老百姓找个地方说说心里话也犯法了?  相似文献   

13.
刘实 《中国监察》2008,(24):24-24
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纪委、监察局积极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大胆探索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取得了全市纪检监察系统信访总量年均下降15.4%和信访老户为“零”、受理的信访问题到中央纪委和省纪委越级上访为“零”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据11月11日《新京报》报道,中国信访制。度正在进行重大变革。记者近日从权威部门获悉。国家对各省市不再搞全国范围的信访排名、通报,有关部门确立了“把矛盾化解在当地”的新思路。取而代之的将是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点对点”通报制度,并通过信访约谈制度对地方工作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纪委监察局紧紧围绕反腐败工作的任务和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注意解决“热点”问题,及时化解上访因素,大大减少了重复、越级和集体上访,牢牢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为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实践中,他们从抓超前预测预防入手,建立了防止上访的三种制度:一是信访苗头性问题报告制度。乡镇(区直单位)党委、纪委,每月向区委、区纪委报告一次上访苗头性问题,重大的上访苗头随时报告。其内容包括有可能发生上访的单位、重点人物、原因和解决的措施等,由区委统一协调.纪委督查落实。去年2月,朱里…  相似文献   

16.
涉检上访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高检把处理涉检信访案件作为深化“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的重点。日前,最高检领导向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强调:“要加大解决涉检信访案件的力度,切实抓出实效”。因此,如何从源头上治理涉检上访,改堵为疏,疏通民意,解决群众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立足检察职能,构筑处理涉检信访案件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为上访申诉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处理涉检信访问题工作成效突出,2004年至今,共依法处理各类涉检信访案件192件,案件办结率为99%、息诉罢访率达100%。2005年,全市无进京涉检信访案件,2006年至2007年2月,全市无一起进京到呼涉检信访案件,实现了“零上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网上信访”在未来可能要扮演一个新的角色. 继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网站开通“网上申诉信访平台”之后,最高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厅负责人也公开表示,要建立完善网上受理、办理、答复信访工作机制.自2013年年底以来,国家信访局官员也多次表态,将大力推行网上信访. 在此前的几年,涵盖上访功能的政府领导信箱,早已自发地运转起来. 不过,与“便民”、“快捷”等好评相伴的,是多个领导信箱屡被曝光出“神回复”,或答非所问,或千篇一律,或被指打太极.“神回复”随即成为网络讽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涉诉(或涉法)信访是信访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涉诉信访节节攀升,究其原因既可以从社会体制.也可以从司法机关、上访者自身找到原因。涉诉上访是民意上达以求解决矛盾的渠道之一,对中国的社会建设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能说其在今天一点存在价值也没有,但其制度缺陷及给中国法治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完善涉诉信访处理机制应分别从社会体制(如何规范信访的司法监督)、司法机关(如何畅通申诉渠道完善法院接访功能实现自我监督)及上访者本身(引导与规制涉诉信访行为)分别找出解决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大有可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世和 《中国律师》2004,(12):54-55
在我国,上访与告状,已有上千年历史,在悠悠的历史岁月中,上访问题如影随形,是中国老百姓挥之不去、割舍不开的“青天情结”。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上访、信访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相继出台了诸如《信访条例》一类的规范性文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矛盾也比较尖锐突出,人民群众要求通过上访解决问题的期望值很高,信访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面对日渐繁重且法律专业性较强的信访问题,许多信访专职干部在呕心沥血、付出大量辛劳之余,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从这个层面上看,与上访和告状有着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