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中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增加农民收入。收入问题的本质是就业问题,尤其是让富余劳动力到非农领域就业。加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农民就业技能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增强乡镇企业吸纳能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农民问题的首要任务;拆除城镇户籍壁垒扩大劳务输出,促进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通过"阳光工程"培训达到转移就业增收,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构造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而重中之重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形成多一个人就业,社会就多一分稳定,个人就多一分收入,市场就多一分购买力理念,为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及农村经济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还存在相当大的开发空间,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劳动力素质偏低的问题,不仅带来了岗位和收入的不稳定,增加花费,而且减少实际收入,导致转移成功率不高、加大了转移风险。为此,在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同时,我们要合理有序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2004,(12):15-16
为使农村妇女增收,尽快脱贫致富,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大城市带大农村”、“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的两大战略思想,强力推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有力促进农村男女劳动力的协调转移,从而推动农村妇女与男性的协调发展。2003年底,全市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人数已达242.15万人,占女劳动力总数的41.8%。男女转移比例为1.39:1,与1997年直辖前相比,上升了3.1个百分点。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市妇联就把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加速农村妇女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列入“学比”活动的重中之重,纳入整…  相似文献   

4.
李新 《江西政报》2008,(19):45-47
就业是政府的“一号工程”。近年来,丰城市按照“围绕一个中心、签订二个合同、加强三项管理、建立四个对接机制、落实五项激励政策”工作要求,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多更快更好地转移就业,尤其是向本地企业、工业园区、新兴产业转移就业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劳动力就业达5729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9789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跨越。  相似文献   

5.
吴海涛 《政策》2007,(6):38-39
黄梅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也是劳力资源大县。全县现有耕地面积66.56万亩,乡村人口74.7万人,农村劳动力34.63万人。按现在的耕作水平,农村从事种植业仅需14万劳动力,富余劳动力近21万人。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富民工程、民心工程和社会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如皋“三三三”模式的开拓性实践,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它主要包括:“三个联合”就业培训新模式,即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中介机构联合协作培训新模式;“三位一体”就业服务新机制,即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推荐介绍和权益保护服务新机制,形成转移培训、就业介绍和跟踪服务“一体化”格局;“三优品牌”,即培训专业品牌、学校品牌和劳务品牌。在“三三三”模式的开拓和推行过程中,如皋市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5,(4):96-96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目标是2004—2005年,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年培训250万人;  相似文献   

8.
万建明 《政策》2007,(8):37-37
近年来,孝南区在发展劳务经济过程中,注重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不仅节省了农民外出打工的开支费用,而且满足了本区企业用工的需求,促  相似文献   

9.
黄奏球 《政策》2004,(7):32-33
近些年来,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大范围流动,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打工经济”。分析研究新形势下的“打工经济”,加强外出务工农民的组织、引导和管理,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今年两个“一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胡馨予  张育宾 《创造》2011,(7):86-86
“镇雄保安”、“临沧保姆”、“佤族艺人”、“剑川雕木工”、“鹤庆银匠”,这些带着地域标志的职业或行业名词,如今已成为云南乃至全国“劳务品牌”的代名词。“十一五”期间,云南农业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围绕“两强一堡”的战略部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协调、监督、指导等作用.不断更新观念、强化服务、创新方法,积极推动全省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大力实施“劳务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运》2007,(10):6-9
近年来,江苏省妇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持以"一手抓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一手抓进城务工妇女文明程度的提高"为指针,促进她们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建立上下联动、南北联动、城乡联动的全方位联动机制,促进农村妇女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2.
13.
《政策》2009,(7):61-6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4.
赵平  叶秀娟 《就业与保障》2012,(10):57-F0003
8月22日,全省按项目运作培训模式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现场会在浦城县召开,旨在总结推广近年来福建省按这种模式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经验做法。福建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翔在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厦门市岛内外一体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厦门市集美区三大平台建设突飞猛进,每年征地上万亩。在跨越式发展中,厦门市集美区千方百计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出路问题。一、多项优惠政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该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程,健全区、镇(街)、村(居)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出台多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优惠政策。"十一五"期间,累计开展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约6000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约3万人。该区的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广东大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政 《政策瞭望》2008,(7):33-35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碰到了资源要素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最近广东省委省政府采取重大政策措施,强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总面积15698.08平方千米,辖3个县、2个县级市、2个市辖区,总人口226.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0.8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3.3%。按照省劳动保障厅的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统筹城乡就业进程。现对我市劳务经济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做以下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同舟共进》2013,(3):F0003-F0003
近年来,河源市抢抓省实施"双转移"战略机遇,与中山、深圳等兄弟市合作,建设了7个产业转移园(其中5个省级转移园),取得了显著成效。至2012年6月底止,全市转移园开发面积50.8平方公里,建成投产项目468个、投资额502.6亿元,在建项目118个;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4万人,劳务输出11万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11年对比2006年,GDP增长1.2倍、工业总产值增长2.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倍。一是坚持培育高端产业,促进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外出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国民收入的有效配置,推动着国民财富的动态平衡,劳务经济成为劳动者通过出卖劳务而获得报酬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是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的驱动器,也是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