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严复的经济伦理思想——以奢俭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国弱民穷的近代中国的严复,从东西方对奢俭不同态度的比较中揭露了中国传统黜奢崇俭观的保守性.在对中国传统"黜奢崇俭"伦理观和中国近代"黜俭崇奢"思潮的反思与批判中,严复提出了全新的奢俭观.严复的奢俭观不但在近代社会具有重要启蒙作用,在当代中国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俭素为美     
宋朝的司马光写过一篇《训俭示康》的名篇,教育自己的儿子司马康要以“俭素为美”。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太宗时的宰相李沅。他在家乡建的住宅,院子很小,只有牵马与掉头的地方。别人说院子太窄了,他说,如果是宰相官府,是显得窄了点。但是给家人住已经很宽敞了。另一个是真宗时的副宰相鲁宗道。  相似文献   

3.
以俭养德浅议蒋如铭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着重论述了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决反对奢侈腐败的问题。领导干部要自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关键在于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实际,我认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应该突出一个俭字,...  相似文献   

4.
以俭素为美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这是宋人司马光训诫儿子司马康的一段话。他在训子文中列举了历史上“以俭立名,以侈自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八次会上不无忧虑地指出,“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作风,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间淡忘了,有的甚至已经丢的差不多了。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现象,在不少地方、部门、单位盛行起来。一些人沉溺于物质享受、陶醉于纸醉金迷,令人触目惊心”。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中华民族历史上对此留下无数由血的教训凝成的真知灼见:“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由俭人奢易,由奢人俭难”。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更是谆谆告诚…  相似文献   

6.
李春成 《人民论坛》2022,(14):82-84
“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政干部的俭以养德、俭以律己、俭以治国。治者应俭:我们应更多地从“节约促进”的视角、遵循行为设计原理去思考如何促进党政机关和干部的节约行动,培养节约型治理者。善治必俭:除了基础性开支的节省以外,还应通过盘活存量、节用为民式预算、优化制度与流程、奖励预算节约行动等措施,实现积极节约。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6,(2)
正党中央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强调要尚俭戒奢,这不仅特别重要,而且非常必要。尚俭戒奢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党性修养。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向来是中国一以贯之的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近日,正安县俭坪乡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在执法检查中,代表们发现马河村柳阳教学点违规收取适龄儿童学杂费,当即依法监督,责令所收取费用全部退还学生家长。  相似文献   

9.
《协商论坛》2012,(1):63-63
茅台也好,五粮液也罢,这些高档酒由小而大,由大众而富豪,由俭而奢,并不断推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极品”,个中奥妙,大多数中国人心知肚明:公款消费和送礼需求。而这最近也得到“权威印证”——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说,“没有公款消费,茅台不会那么贵”。  相似文献   

10.
史海一勺     
《乡音》2007,(11)
古代廉吏佳话身教言传北宋名臣、知名史学家司马光,一生以"俭素为美"、"不喜华靡",他还以自己的"慎言"、"慎行"时时告诫子女,要懂得:"俭则久,久则平,平则稳"的道理。在《训俭示康》一文中,司马光提出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堪称治国治家警语名言。  相似文献   

11.
姜文明 《理论月刊》2013,(1):155-158
俭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具有重要道德价值,节俭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俭作为一种生存理性,是人类永恒的美德。它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现代俭德在继承传统俭德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责任,是现代俭德的出发点;公德,体现了俭德规范领域的扩展;生活方式,是俭德的现代诠释;节俭标准则是俭德不可或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廉政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吴海晶─-是"以俭养廉"。还是"以俸养廉"有人认为,廉政建设的根本在于"以俭养廉","以俸养廉"是万万不可提倡的。有的则说,"以俭养廉"是一种苦行僧观点,也是产生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的诱因,为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生活标准、为遏制...  相似文献   

13.
翻阅史籍,随处可见古人对俭德的称道。中国人历来重节俭,以前人们从小就要诵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俭被推崇,第一要义是让人吃穿无虞。但若俭的意义仅限于此,也就称不上俭德了,俭被中国人推崇,更有其他原因。古人认为,俭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礼记》云:“君子恭俭以求役仁”,又说:“俭近仁”。“仁”乃封建社会推崇的最高道德境界,“俭”则被视为求“仁”之途。封建社会的有志之士们多注重俭德,信奉俭德也是历史上清官廉吏的主要特征。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婴,——————————————————一生…  相似文献   

14.
张君  李薇 《民主与法制》2020,(12):50-52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耳熟能详的人生格言出自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它的意思是,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司马光也以此训诫子孙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最喜欢听“勤俭持家、勤俭建国”和“从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一类的故事。不料于不经意间,一向缺这少那的中国市场忽然变得应有尽有,甚至绰绰有余了,平淡的消费居然成了世纪末中国经济的一块心病。从生产不足到流通“瓶颈”,再到消费“卡壳”,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贵在落实──学习江泽民关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讲话的精神李生林,张秋俭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讲话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上海、长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一次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17.
说“勤 俭”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位姓李的老汉,人们敬仰他勤俭的美德,特送他一块题有“勤俭”两个大字的匾。这位老汉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了家,匾也被一分为二。结果,长子“勤”而不“俭”,难以致富;次子“俭”而不“勤”,越过越穷。这个故事很是耐人寻味。“勤”是增产,“俭”是节约;“勤”是开源,“俭”是节流。古人就将这两个字紧紧联在一起了,是很有道理的。俗话说得好:“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如果勤而不俭,将辛辛苦苦“摇”  相似文献   

18.
戒“奢”﹄     
戒﹃奢﹄○马银昌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节俭、艰苦奋斗著称于世。“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始作骄奢本,终为祸乱根”,这些格言名句,至今仍如晨钟暮鼓,振聋发聩,令人警省。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其兴也勃,其衰也忽”,无不与“奢”、...  相似文献   

19.
唐代李商隐诗中有这佯的句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出勤俭败由奢。”其所以能成为流芳百世的名句,就是因为它道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哲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有一种奋发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 能印证“成由勤俭败由奢”的事例颇多。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成为“万人之上”时就十分注重“俭”字,并言道:“小可治家,大可治国。”在李世民实施重“俭”之国策下,唐朝很快走向盛世。1936年,美国作家艾德加·斯诺作为第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克俭同志的文集《思辨集》 ,于 2 0 0 2年 1月 ,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卢克俭同志是中央党校哲学专业的研究生 ,有较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修养。他在省级领导干部岗位上工作近 2 0年。文集是他参加革命工作 5 0多年来 ,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工作总结 ,也是他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总结。收入其中的 10 0多篇文章 ,都是从他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所写的理论文章中筛选出来的。文集分哲学思想篇、政治时事篇、经济科技篇、文化宣传篇、精神文明篇、党建工作篇、民族统战篇、民主法制篇、人大工作篇、调研思考篇等十个方面 ,共 70多万字。现将卢克俭同志在《思辨集》首发式暨座谈会上的发言和部分同志的书评文章在此发表 ,以此希望通过卢克俭同志的文集及其评论文章 ,为学习、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