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地不分南北,都能够在大街小巷听到同一个旋律;人无分老幼,都能在一首歌里找到心灵的共鸣.这就是《常回家看看》所传递的亲情和经典的力量."这是中央电视台《致敬经典》栏目对车行作词、戚建波作曲的《常回家看看》的致敬词.  相似文献   

2.
杨作奎 《党建》2013,(2):48-48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一首《常回家看看》道出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对亲情的守护,传遍了全国各地。作为普通百姓,理应常回家看看,看望父母长辈,尽一份孝心。而作为领导干部,无论是从弘扬传统美德的角度,还是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角度,都更应该"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哪里是家?从小处说,父母长辈所在是"家";  相似文献   

3.
国外也规定“常回家看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的攀升",空巢老人"这一现象越来越严重。子女"常回家看看"成为了这些孤独老人的"奢望"。从7月1日起,我国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施行。从今往后",常回家看看"不再只关乎道德,更成为一条法律规定。其实,许多国家都很重视老人的"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也被纳入了法律范畴。  相似文献   

4.
杨作奎 《企业党建》2012,(12):32-33
记得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唱出了人们对亲情的守护,传遍全国各地。而今,江苏农垦岗埠农场组织机关干部“常下乡看看”,访民情、问民意、解民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民心。  相似文献   

5.
当年,央视春晚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令多少父母泪流满面,引起了社会强烈共鸣。但是,据网易一篇博文声称,《常回家看看》遭到武汉大学罗萍教授点评,说它是一首性别歧视的问题歌。罗萍是武汉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主任,长年研究女性维权问题。她逐句点评: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哪怕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相似文献   

6.
易家言 《奋斗》2001,(9):55-55
一曲《常回家看看》不知感动多少人。让我更加感动的还是承德公安系统倡导的“常到百姓家看看”。据说,他们常说和常做的“常到百姓家看看”.结果便是密切了警民关系,强化了社会治安。东莱派出所的经验。说到底,也无非是热爱群众。  相似文献   

7.
世相动漫     
据人民网消息,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子女若不能常回家看望父母将属违法。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忙得没时间回家”成为一种现实的无奈。“常回家看看”并非易事,“高成本、竞争大、有假无绩效”等现实问题都是实行探亲似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8.
从7月1日起,我国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施行。从此,"常回家看看"成为了一条法律规定。其实,许多国家都很重视老人的"精神赡养",为了让子女"常回家看看",作出了许多很有借鉴意义的规定。日本:热捧"一碗汤距离"小区日本老人与子女的同居率非常高,至今还存在一种社会习俗,即只有父母与已婚孩子共同生活才被认为是正常的。即使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为保证子女"常回家看看",日本提倡"一碗  相似文献   

9.
《党员干部之友》2013,(8):48-48
从今年起,我国法定节日中将新增一项一一老年节。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7月1日起施行,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同时新增了“常回家看看”等对老年人的利好内容。  相似文献   

10.
老年目标     
《理论与当代》2014,(4):57-58
2月26日的《报刊文摘》转载了六六在《楚天都市报》上发表的文章说,总在看中国的宣教片,常回家看看,多陪父母说话.甚至为不探望父母立法。这不是我要的老年——充满着弱势的怜悯,无奈地孝道重压。我不想让自己老了以后活在整天期盼儿女孙子电话的孤单里。  相似文献   

11.
请您评刊     
《共产党员》第7期一到,我们支部的老同志就围坐在一起,专注地听我给大家阅读。我知道他们最喜欢的栏目是“生活之友”,我就先念《人生有三件事不能忘》。头一件事是“孝老”,我还没念完,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都说:“说的真对,我们都七老八十了,还能活几年,总盼着儿女们常回家看看。”一位老同志还记着《共产党员》第6期刊登的一篇文章《无因啃老》,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1,(4):27-27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眼下已基本完成,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法制办。占全国总人口14%的1.67亿老年人将通过修订后的新老年法受益。据悉,本次修订有三大亮点:子女“常回家看看”巳写入修正草案;  相似文献   

13.
想回家看看     
一曲《常回家看看》,一夜之间风靡全国,震撼人心,表现了人们对“家”这个人生港湾的牵挂与异乎寻常的关爱。听着这充满亲情、友情、人情的动人旋律,我在激动之余,却不由生发出丝丝不合时宜的感慨,因为“常”回家看看,对我这个纪检干部来讲,往往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想”回家看看,则是我要面对的现实。过去的一年,是多事之秋,喜事嘛,“律考”中榜,职位提升,连丢失3年的摩托车也意外回归。而悲事呢?最揪心的莫过于父亲的病故。父亲向来硬朗,平时连头疼感冒也没得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十年不沾病”。但谁知一与病魔…  相似文献   

14.
《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创作的第一首歌曲。《军民大生产》则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首歌曲。他一生共写了50余首歌、而这一头一尾两首歌曲,是他突出的代表作品,同时也奠定了他在我国革命歌曲发展史上的地位。1931年9月18日.B$ff$y向张学良率领的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当时,东北军向南京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请示对策,蒋介石却下令“不许冲突”,并说“为免除事件扩大,绝对拖不抵抗主义”。东北军奉命。“即使勒令缴械,占人营房,均可听其自便’”。以九·一八事变真相》,《革命文献》第…  相似文献   

15.
正策划导言一批源自黑龙江省的经典戏曲和歌曲,记录着黑龙江省的人文风物与时代变迁,更成为黑龙江省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无论是反映革命历史的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讴歌改革开放带来日新月异美好生活的歌曲《太阳岛上》《好日子》《越来越好》,还是深情赞颂人民教师无私奉献情怀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关注家庭、关注亲情的歌曲《常回家看看》《父亲》《母亲》……这些极具代表性且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留下一串串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代符号,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春节晚会上,一曲情韵浓郁的《常回家看看》唱红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牢房里,每当听到这首充满人间真情的歌曲时,就情不自禁地勾起了我对家的思念,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回家看看的思绪常常使人沉浸在自我假设的美好幻觉之中……有人说,家是载着梦想奔向理想彼岸的扁舟,是人生旅途奔波憩息的港湾,是孕育人间幸福的乐园。我在生活波澜中一时不慎,走上犯罪的道路,把一个充满温馨恩爱幸福的家搞得残缺不全。当我告别亲人,走出家门,双脚踏进高墙电网铁窗的时候,严酷的现实才使我对“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内涵有了更深切的…  相似文献   

17.
常回家看看     
1999年春节晚会上,一曲《常回家看看》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这首歌迅速成为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 这当然不是偶然的现象。这首歌的流行,是因为它引起了亿万游子以及留守家中老人、妇女和孩子的共鸣。 社会的急速发展,使家庭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那种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如今已经很难看得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夫一妻加一个孩子的核心家庭。同时,人的可期望寿命值又在延长。过去,“人生七十古来稀”,五十已称  相似文献   

18.
春节前,我带着妻儿,哼着“常回家看看……”怀着满心的期盼.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湟中县拦隆口镇上寺村。  相似文献   

19.
舒炜 《廉政瞭望》2011,(21):22-24
我国目前已有1.67亿老年人,其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今年1月,“常回家看看”作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被写进了《老年法》草案,强调除物质外,还要给予老人更多精神关怀。有人建议,应该在《老年法》中增设刚性条款,把是否孝敬父母作为官员考核的内容。因为连父母都不尊重和孝敬的官员,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社会责任。尽孝的方式多种多样,围绕现代官员该如何尽孝,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0.
今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根据规定,子女若不能经常看望或问候父母属违法。"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的同时,我国也规定了单位应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事实上,1981年我国就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但30多年来,此规定竟如同虚设,变成了一纸空文。人们对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