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吴江县地处太湖之滨,境内河荡密布,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水陆交通发达,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人民从实际情况出发,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整个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尤其是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农村经济十年来获得了巨大发展,198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51.74亿元,其中38.6亿元是乡镇村创造的,农村经济在全县经济中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吴江县是怎样发展农村经济的呢?  相似文献   

2.
《江淮》2008,(10)
改革开放三十年,无为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6.2亿元,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89元,分别比1978年  相似文献   

3.
平昌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全县总人口94.2万人,农业人口78.2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41.8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25万人.对此,县委、县政府确立了"食品工业强县、畜牧产业兴县、劳务经济富县"的产业发展战略.2003年,全县共实现劳动力向县外转移就业1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6亿元,较2002年净增0.9亿元,分别占全县GDP的20%、占农业总产值的47.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3%.5.82万户贫困家庭靠务工脱贫,1.78万户贫困户靠劳务致富.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渠道,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玉屏侗族自治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将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目标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县委和各乡镇党委始终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各个环节,以“四个一”为要求,“五个好”为目标,层层实施党建目标管理,狠抓后进支部整顿,深入开展“双带”活动,班子整体结构大为改善,素质大大提高,有力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在遭遇百年洪涝旱灾的199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1000万元,比1993年增长7.1%,粮食总产量达到40891吨,比1993年增长9.97%,乡镇企业总产值1.23亿元,比1993年增长1.3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0元,比1993年增长50.8%,刑事案件发案数比1993年下降7.1%,计划生育率达91.05%,多孩率降至2.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涌现出“文明村寨”17个,“双千村”20个。小康示范村——平溪镇四眼塘村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现状 雷山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县。全县辖3镇6乡156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1997年末全县总人口13.5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0.9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2.16万人,占总人口的89.8%。全县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0.73万亩。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雷山县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到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3亿元,农业总产值达1.21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660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980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01万元,财政收入达10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5.23元。目前,雷山县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6.
劳务经济对贵州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较大。仅以2005年上半年计,全省共外出务工劳动力达420万,半年内外出从业收入37亿元以上,全省农民人均外出从业收入123.86元, 平均占农民上半年人均现金收入(810元)的15.3%,保守地估算,1995年以来贵州年均外出劳务收入以30亿元计,总收入为300亿元,而且回乡投资创业的民工数以万计。  相似文献   

7.
绵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辖26个镇乡,总人口52万,80%为农业人口。就是这样一个川西北边缘县级市,历届党政领导坚持“教育兴市、经济强市”的发展理念,促进教育与经济的互推共荣,到2005年,已连续11年跻身四川省经济综合评价10强县(市)行列,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973元,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文化模范市、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等数十项殊荣。确立均衡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回归教育的真谛十一五期间,绵竹教育人开始冷静地思索小县城的教育之路。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研讨,2001年…  相似文献   

8.
地处南京近郊的江宁县,在吸收城市辐射,发展地方经济方面,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近水楼台不得月”,经济发展一直比较缓慢。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只有4.5亿多元,其中工业产值仅2.4亿元。近年来,他们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注重在增强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城市辐射;眼睛向内,积极主动地创造接收辐射的条件,使农村接收辐射的功能与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逐步相适应,优势得到较充分发挥,经济开始出现快速发展的好势头。1986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13.1亿多元,比上年增  相似文献   

9.
进入90年代以来,开县县委全方位推进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实绩。1994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8.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2.12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3.03亿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167.38%、68.97%和475%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882元,职工平均工资3084元,分别 是 1989 年的2.24倍和 2.39倍:全县财政收入1亿多元.城乡  相似文献   

10.
1988年北京市长陈希同在一份材料上批示,通县张家湾镇的“经济何故发展这么快,应去采访一下”。当时,张家湾镇社会总产值突破2亿元。时隔两年,张家湾更富了,199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将突破4亿元,名副其实堪称远郊第一乡。张家湾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奥秘在哪里?带着探求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人》2007,(24):25-26,32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宁县立足县情,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条以民营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道路。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亿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9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亿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86.6%;农民人均纯收入3570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3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00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56%。2006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9亿元,比2001年增加了2.01倍,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51.6%;实现利税7708万元,比2001年增长11.7倍,民营经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74.5%。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2.
正平塘将以旅游为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任务,扎实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2016年,平塘县各项事业在平稳较快发展中再创佳绩,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6.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9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55亿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预计达93.06%。排全省县域第三方阵15个甲类县第1位,创造了增比进位综合测评的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3.
叶霖 《当代贵州》2016,(13):48-49
正自2014年以来,荔波县连续两年在全省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排名第一。"十二五"期间,荔波县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荔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篇章。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45.3亿元,是2010年的2.56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3.01亿元,是2010年的3.37倍;固定资产投资达68.37亿元,是2010年的4.05倍;财政总收入达5.55亿元,是2010年的1.99倍。自2014年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以来,广饶县委、县政府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3年,预计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8亿元,同比增长23.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增长3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2亿元,增长61.4%;全县各项存款余额65.5亿元,贷款余额100.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3.3亿元和31.9亿元。  相似文献   

15.
李昌平  张妍 《江淮》2012,(7):14
水清岸绿,稻海麦浪,碧波鱼跃,蔬果飘香……初夏时节,肥西大地展现出一幅蓬勃旺盛的秀美画卷,处处涌动着科学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肥西县围绕"大宗农业抓大户、特色产业抓集聚、休闲农业抓联动、广开渠道抓增收"的总体要求,坚持示范引领、政策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7.8亿元,同比增长17.3%。特色产业优势显现2011年,肥西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8万亩。实施"南苗北移、苗木上山"战略,目前全县苗木花卉面积达20万亩,年销售额达17亿元。  相似文献   

16.
今后五年,石阡县将抢抓国家实施武陵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攻坚战略机遇,立足"资源大县",倾力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大县、旅游大县"。确保到2015年,石阡县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达4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达67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分别达4.8亿元、3.5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郫县从构建干部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出发,全面加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给干部压力,让干部自觉地把压力变为动力,从而为全县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了县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追赶型发展。1999年,全县实现财政收入2.32亿元,较上年增长24.2%;农民人均纯收入2942元,增加171元;全年引进项目121个,到位资金9.5亿元。 经济步入快车道,优秀人才最重要。1995年,郫县县委作出重大决定,率先在全省范围内面向社会招聘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宁县各级财政部门不断转变观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平衡的财政运行机制,在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江宁财政也得到了长足发展。1997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4.02亿元,是1978年0.25亿元的16倍;财政支出3亿元,是1978年0.16亿元的18.8倍,连续19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1993年县财政局获得“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9.
邹景昕 《奋斗》2006,(6):13-13
我们在全县大力营造创新的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41.7亿元,同比增长9.3%。财政收入实现26117万元,同比增长20.88%,两年翻了近一番。我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财源建设先进县称号。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湟中县非公有制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非公有制企业203个,2001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工业总产值达3.1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4%;从业人员7727人,其中中共党员483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壮大,给湟中县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任务。对此,湟中县委按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