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悦读书讯     
<正>不要说等我有一个清晰的梦想才开始去做。你需要的是每一天都知道自己的生命还会前行,知道未来你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就是你今天一块一块搬过来的砖。——俞敏洪《梦在青春在》更重要的是,谁说读书人什么都没有?他们有笔杆子啊。打天下的时候,可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但是坐天下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就是笔杆子里出政权了。枪杆子让人“口服”,笔杆子才让人“心服”。  相似文献   

2.
陈晋 《学习导报》2011,(6):57-58
历届美国总统大都有一个习惯,常常通过发言人或自己的演讲,透露自己正在读什么书。下野后,他们在自己的回忆录里,也常常谈及自己的阅读习惯。美国《华盛顿邮报》在2010年4月18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对奥巴马及过去历届总统来说,他们阅读的书籍影响着其政策和观念》的文章,文中谈到,2010年3月,在围绕医疗改革的斗争如火如荼之际,奥巴马总统透露,他仍然抽出时间读点书。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卡迪亚大学演讲时,他宣称:“医改已经谈论了近一个世纪。我眼下正在读西奥多·罗斯福的传记,他谈到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支部生活》2010,(3):50-50
梅德韦杰夫:爱好古典文学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爱博览群书,是古典文学的爱好者。他自称最喜爱的作家是布宁和契诃夫,还特别推崇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时他也喜欢历史书籍,包括克留切夫斯基、卡拉马金等人写的历史传记。有时他还特意阅读法律方面的书籍。此外,梅德韦杰夫也偶尔涉猎一下当代作家的作品,譬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寻羊冒险记》。  相似文献   

4.
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当一个人强迫自己作出某种读书姿态的时候,他其实是在折磨自己了。读书是一种心灵义务。一个人,如果没有把将一段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敌人,因为他放弃了对自我心灵的塑造,错过了在读书时光中体会“物我两忘”的机缘。这一机缘,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弥补。当你回过头来,重新拾起书本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何等陌生。  相似文献   

5.
何谓礼貌?从浅处来说,就是待人客气点儿,此乃个人的处事习惯;往深处讲,它体现着人的品行,是伦理的基础,是安定的条件,是人能够感觉到自己是人的前提。别人对你不礼貌的时候,你觉得别人没有把你当人看;你对别人不礼貌的时候,别人觉得你没把别人当人看;这时,礼貌伤及的是人的自尊。别人对你不礼貌的时候,别人没把自己当人;而你对别人不礼貌的时候,你也没把自己当人:这时,礼貌体现的是人的自爱。自尊与自爱是人的美德,美德往往脆弱,易受伤害。即如“礼貌”,恃财可以自傲,恃权可以自傲,恃貌可以自傲,恃强可以自傲,恃才…  相似文献   

6.
《天津支部生活》2009,(9):55-55
梅德韦杰夫:古典文学爱好者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爱博览群书,是古典文学的爱好者。他自称最喜爱的作家是布宁和契诃夫,还特别推崇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时他也喜欢历史书籍,包括克留切夫斯基、卡拉马金等人写的历史传记。有时他还特意阅读法律方面的书籍。此外,梅德韦杰夫也偶尔涉猎一下当代作家的作品,譬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寻羊冒险记》。  相似文献   

7.
根据去年全年的图书销售情况,前一阵子北京图书大厦搞了个“2001年社科类畅销书回顾展”,把销售量排在前100名的畅销书逐一作了简介和销售阅读情况统计。看到这个回顾展,每个前来购书的人都忍不住停下脚步,看看哪些书在畅销,想想自己读过其中哪几本,又有什么印象和感悟。为此,《中华读书报》的记者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2001年,我们读了哪些书?”这真是个有趣的话题,我们每个人的确都应该问问自己:“过去的一年,你都读了哪些书,读了多少书?”读过《穷爸爸,富爸爸》吗?这可是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一本书。虽…  相似文献   

8.
张森凤 《学习导报》2013,(20):21-21
有工作意味着你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一个可以得到社会基本尊重的人。而退休意味着退出“舞台”,这个人生的巨大转变,带来的是强烈的失落感。最近,有一位名叫詹姆斯·奥特里的美国人写成《退休精神》一书,就是想要告诉人们,当人生的旅程把我们送到这一站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不知所措,我们对退休生活应该有所准备、  相似文献   

9.
正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说,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  相似文献   

10.
电影《槐树庄》里的郭大娘,在两个镜头里对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两次提出了:“当革命革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你该怎么办?”的问题。当土地改革胜利开展的时候,混进革命队伍的异己分子——大地主的儿子崔治国,原形毕露  相似文献   

11.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12,(5):60-61
潘国本在3月13日的《广州日报》上撰文指出:人有一种失败应当力免:把做人当一门深奥学问修炼。开始,《三字经》、《弟子规》,读中学大学又将卡耐基的著作立为成功指南,出了校门,听专家讲座,看做人文章,跟儒生体悟“吃亏是福”,“打了你的左脸,送上你的右脸”。  相似文献   

13.
房子压力的新愁,勾起了年轻人集体记忆中的“旧恨”,网上…度流传这样一个段子,“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当我们不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房价已经高不可及”。  相似文献   

14.
艾迪 《党课》2007,(6):102-104
卡耐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一定要努力避开这样一种人,一种时常会给你泼冷水的人。”可实际上,我们周围最多的恰恰是这种人,当我们要这样的时候,他们让你三思;当我们要那样的时候,他们说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下,等而下之。”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是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叫经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叫典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这样的书不读,读什么?读了《为什么读经典》,我方明白读经典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大度读人     
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  相似文献   

17.
语丝     
自杀者用一个永久性的举措来解决一个暂时性的问题。一个人的信仰可以很简单,当你做了好事的时候会感觉很好,当你做了坏事的时候会感觉很坏,这就是最简单也最高尚的信仰。生命不是赛跑,也不是旅行,每一步都有值得驻足欣赏的景色。生命包含两部分,一部分关于过去的是回忆;一部分还未到来的是愿望。焦虑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它只会使状况更糟,让你感觉更坏。  相似文献   

18.
古保祥 《当代党员》2012,(10):80-80
松下幸之助说:“当你领导10个人的时候,你要站在前面干;当你领导100个人的时候,你要站在中间协调;当你领导1000个人的时候,你就要站在后面观察。”  相似文献   

19.
松下幸之助说:“当你领导10个人的时候,你要站在前面干;当你领导100个人的时候,你要站在中间协调;当你领导1000个人的时候,你就要站在后面观察。”  相似文献   

20.
古语有云“书非借不能读”,说的是,自己的书因为总认为什么时候都是自己的,什么时候读都行,所以也就不急着读,也就可能一直不读。而借来的书不同,因为要急着还给别人,所以逼迫着自己去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