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论立法、司法、法学研究都需应用逻辑思维 ,遵守逻辑的基本规律 ,各种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则。在法庭辩论与司法实践中逻辑方法应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法律实践需要相应的法学方法与之相配。类型思维是现代法律哲学、法律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之间关系的一个特别概说,并在民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类型思维包含着法律证成、法律证实、法律可变、法律可用等多方面的实践因子。在法律推理、法律补充、法律平衡、立法等法律实践中被广泛地利用。在民法中,无论是民法典,还是民法概念、民法原则、民法规则等,在极大的程度上都是类型思维的产物,而且都以类型罗列的方式而存在。  相似文献   

3.
在法经济学视域下对行政立法进行经济分析是一种基础性、解析型、系统化研究.这种尝试将为行政立法的前瞻性践行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它注重理论型塑与实践证成的融贯.在对法经济学思想渊源考论的基础上,弃置传统法学概念或定义的释明,突破固有的思维逻辑,它的基础性理论型塑使之系统化,能够理解与准确地把握法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的学科建制是在极为紧迫的时空中推进的,由此导致了学术界囫囵吞枣地接受西方的理论、范式及思维方式等,这极不利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关于中国"观与"根据中国"观是有关思考中国问题的两种思维类型,前者从外部出发将中国视为诊断对象,后者要求以中国为根据来思考中国。批判法学观与理解法学观是上述两种思维方式在法学研究中的表现形式。有必要分析与反思"关于中国"观、批判法学观,倡导并构造"根据中国"观及理解法学观。  相似文献   

5.
警察法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法学是以警察法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法学分支学科。警察法学的学科地位相对独立,属于法学的一个分支应用学科;警察法学主要研究基础理论、警察法体系构建、警察法律规范及适用、警察法治实践等内容。我国警察法学研究贯穿的逻辑主线是警务关系理论,它联接和阐释警察法学各部分研究内容,使之形成一个整体。警察法学学科体系由基本理论、警察法史与警察制度史、域外警察法与警察制度比较、警察组织法、警察刑事执行法、警察公共安全管理法、警务保障法和警务监督救济法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6.
民间法研究已有长足进步但仍无法融进主流法学,理论提升不够是重要的原因。既有的研究由于自我限制于法学的规则思维并假定民间法为既定规则,忽略规则与时代间的互动及可建构性,使得研究陷入迷津。要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有必要将其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提出的公共性重构勾连起来并作为时空背景,研究要反映与回应时代内在精神与要求。乡规民约在宋朝产生的逻辑对当下研究有很大启发,民间法研究必须要重构关于法治的思考,并以此反观与提升研究的品味与理论层次,促进民间法功能认识的清晰化。  相似文献   

7.
问题意识是人类认识实践世界的必然路径。合法的问题意识是真问题导向的、完整的、实用主义的、独立自主的思维范式,在其框架下,一切知识作为素材,具有平等的地位。法学领域中问题意识范式的转化,引发了一系列法学研究方法革新的连锁反应。论题学的复兴在法学方法中带来了法学问题意识的回归;商谈理论为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作为特殊问题的法律难题提供了合法性与正当性的依据;领域法学在中国法学界异军突起,体现出问题意识视阈下,中国法学方法的本土化创新。问题意识下法学研究方法的革新弥合了事实与规范间的张力,提高了法律规范指导实践的功用,但并不意味着与传统法学方法的决裂。新的方法主要担当传统法学方法的辅助角色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法学的价值属性决定了法学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教育的目标。把学习“四史”与高校法学教育结合起来,是新时代高校法学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四史”与马克思主义法学教育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高校法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应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统领明确融入方向,以历史和现实为脉络构筑融入节点,多管齐下提升融入效果。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是一门涉及到管理、经济、计算机和法律等方面的交叉学科,其特点是随机性和复杂性。非线性思维对于交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所以用非线性理论来解释电子商务是科学的;用非线性模型来研究电子商务也是可能的;用非线性的观点来思考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学方法论的研究还处于萌芽,"类型化"是法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当抽象——一般概念及其逻辑体系不足以掌握某生活现象或意义脉络的多样表现形态时,使用的补助思维形式就是"类型"。用"类型化"思维方式反观我国刑法典的规定,至少存在刑法的罪名取定缺乏彰显类型化之不足、类型与类型之间横向衔接不紧密、母类型纵向再类型化的过程中子类型要素存在差异、类型化过细的问题以及部分类型的开放性不够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