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超 《唯实》2011,(8):56-59
列宁的《四月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在党内外引起了分歧与争论,争论的实质是对俄国革命形势持不同立场。《提纲》指出,俄国革命正处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推翻资产阶级政府,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府,由工人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加米涅夫和普列汉诺夫等人认为,《提纲》是一个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落后的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错误的“总公式”。列宁指出,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的旧公式不能解决俄国的现实问题;不实行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夺取政权就是向小资产阶级投降;《提纲》中的措施不是超越阶段地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是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作最初准备。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四月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在党内外引起了分歧与争论,争论的实质是对俄国革命形势持不同立场.《提纲》指出,俄国革命正处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推翻资产阶级政府,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府,由工人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加米涅夫和普列汉诺夫等人认为,《提纲》是一个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落后的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错误的“总公式”.列宁指出,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的旧公式不能解决俄国的现实问题;不实行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夺取政权就是向小资产阶级投降;《提纲》中的措施不是超越阶段地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是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作最初准备.  相似文献   

3.
曹浩瀚 《探索》2007,10(5):110-116
工农民主专政思想是列宁领导俄国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列宁把它看成是彻底推进俄国民主革命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列宁的工农民主专政思想实际上提出了新型民主革命的问题,二月革命后列宁虽然在口号上不再提它,但是实际上却是在为完全实现工农民主专政而制定斗争策略.列宁的工农民主专政思想并没有完全理论化,其中包含了向社会主义革命直接过渡的思想萌芽.由于国内外矛盾的交织,工农民主专政因为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矛盾的尖锐化而破裂,为无产阶级专政所取代.这种取代在日后阶级斗争缓和下来之后没能进行调整,最后发展成为斯大林模式.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俄国人民具有伟大而深刻的创造力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是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源泉。列宁提出,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人民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革命创造力、俄国人民在革命过程中创造了苏维埃等观点。二是"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俄国人民自己创立的。列宁提出,"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源泉、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的创造力、人民的创造力受到苏维埃俄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善于激发苏维埃人民的创造力等观点。上述列宁的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在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不断革命论与革命转变论。列宁在俄国缔造了实现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模式,并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实现非资本主义前途,指明了方向。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提供的理论、模式和指明的方向,仅仅为中国实现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描绘了大致的轮廓,要把这个转变变为现实,还要由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的实际进行独立的理论创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就是这样一种创造。这个创造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转变论升华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核心内容。毛泽东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伟大创造者。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时是附加有前提条件的: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取得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牵引拉动东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列宁关于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两步走"策略、斯大林的"空地论"思想和共产国际对殖民地国家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不断革命"的"左"倾冒险主义政策,逐渐丢失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上述前提条件,随之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是:建国后,毛泽东不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论和社会主义物质基础论,而是根据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形势,过急过快地要求消灭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在短期内从小农的社会直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因此很快就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建国思想.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4月22日,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列宁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作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不仅探究俄国的革命规律并作出具体的指导,还把目光投向亚洲的民族革命运动,尤其关切中国的民主革命发展,并作出一系列重要预言。历史证明,这些关于中国革命的重大预言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6,(9)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俄国社会政治矛盾发展并激化的结果,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历史必然性。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利用战争所造成的革命形势,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成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成功而伟大的创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五卯时期,中国人民接受了世界革命的影响,初步认识到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自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在革命阵线说来,则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①这样,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必然会受到世界革命形势的影响。本文仅就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对这一问题予以论证。第一次国共合作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它是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势力展开斗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需要。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10.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列宁立即提出由“夺取俄国”转变为“管理俄国”,并且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他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努力探索和实行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管理,精心设计建设社会主义的蓝图。列宁不同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地方在于:他不仅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革命的现  相似文献   

11.
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完备性和系统性的党群关系理论。他阐述了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必要性,如密切联系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宗旨的体现;只有发动广大群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才能不断巩固新政权;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更是从实践上对密切联系群众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适时地改变经济政策;共产党员要时刻警惕"执政党的引诱力";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同官僚主义进行长期不懈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贺龙栋 《唯实》2001,3(1):32-37
电气化革命改变了马克思、恩格斯先前设想的图式,首先开通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航道.列宁根据电气化革命的时代特点和俄国的特殊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新公式,并且找到了落后国家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总战略.电气化革命的时代要求和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也给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使之带有种种无法避免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探索》2015,(5)
俞良早教授认为,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没有提出"一国首先胜利"论,一战期间列宁也没有单独一国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更否定落后国家(特别是俄国)会先于西方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可能。而且,俞教授还认为,列宁提到的两种革命战争的"汇合"不可能导致单独一国胜利,而列宁认为恩格斯所说的"完全正确"则是指他完全认同恩格斯关于革命进程的构想,不存在列宁提出了什么新的理论。实际上,列宁不仅重申而且进一步发展了"一国首先胜利"论,并倾向于认为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可以首先胜利,而两种战争相"汇合"也可以导致单独一国首先胜利,"一国首先胜利"论是列宁立足于新时代提出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完备性和系统性的党群关系理论。他阐述了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必要性,如密切联系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宗旨的体现,只有发动广大群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才能不断巩固新政权、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更是从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适时地改变经济政策,共产党员要时刻警惕“执政党的引诱力”,广大干部要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同官僚主义进行长期不懈的斗争等。新的历史阶段,深入研究列宁关于执政党密切群众的思想遗产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东 《求实》2006,4(3):7-10
列宁在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过程中十分重视党纲的制定工作。《我们党的纲领草案》从俄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生与发展条件、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首要地位、党纲应当提出的基本民主要求与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要求、对待农民以及一切支持反对专制制度的革命运动和社会力量的正确态度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党纲应当包括的关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明确了党纲的结构和组成部分,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从1922年12月至1923年2月,列宁在病重期间以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乐观精神,口授了5篇论文和3封信。这组重要的历史文献被人们看作是"列宁的遗嘱"。在这些文献中,列宁贡献了他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最后的智慧和思考。其中有一篇短文,题目叫《论我国革命》,文字虽然不多,却言简意赅。他对俄国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领导人否定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论点做出了总结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陈独秀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提出了国民革命的思想,以此区别了中国革命和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苏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他认为国民革命包含对内的民主革命和对外的民族革命两个意义,实际上就是要完成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任务。在此基础上,他强调了国民革命的不可超越性以及国民革命的社会主义前途。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的宗教观从初探、深入走向成熟完善。关于宗教的根源,列宁提出"恐惧创造神",并指出解除经济奴役和政治压迫,消除让人捉摸不定的恐惧才能消除宗教的源头。列宁从批判的角度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认为其在俄国有精神麻醉和维护压迫统治的作用。关于无产阶级对宗教的态度:列宁认为宗教对于国家来说是私人的事情,但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不是私人的事情。要与宗教进行思想斗争,而不是行政强制;反对将反宗教斗争放在首位,忽视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任务;着手于触动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而非向宗教盲目宣战。列宁的宗教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避免了宗教政策"右"的软弱和"左"的生硬,对当代中国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俞良早教授的著作<创论“东方列宁学“>,已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多视角研究列宁经典著作的学术专著.   该书通过研究列宁的一系列重要著作,断定列宁形成并提出了“东方理论“,其中包括下述内容:东方国家容易发生革命;东方的民主革命容易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东方国家虽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可以实现社会主义;东方国家可以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东方国家必须渐进地组织经济建设;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进程伟大而曲折等.   ……  相似文献   

20.
民主革命时期,党内政治生活长期处于教条主义和宗派倾向的活动方式之中,从而使中国革命长期徘徊在"走俄国人的路"的盲动之中.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以"着重思想建党"的方针而逐步形成党内生活政治化和科学化的"四个基本规范"和"四个着力抓手",建构起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党内政治生活方式,也完成了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艰难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