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各协商主体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党内协商民主、党际协商民主、执政协商民主和社会协商民主四种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政治协商以及选举民主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要从协商理念、协商制度、协商行为、协商结果等方面构建其发展评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认清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所面临的形势、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以及找准发展不同类型协商民主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应对多元文化主义,解决选举民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应运而生。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协商民主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与西方协商民主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层次多、范围广的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无论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还是基本政治制度,都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协商民主。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同时,还要注重选举民主的发展,实现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相结合,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正式写进党代会报告,是十八大的重大历史贡献。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需要健全和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国内形势为协商民主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发展到抗战时期,从国防参议会到国民参政会,再到中共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表明协商民主思想萌芽已经产生。建国前后的"旧政协"和"新政协"的召开,标志着协商民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协商民主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得到了充分发展。经过九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直到中共十八大的召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框架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党际协商民主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民主有序、团结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未来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发展主要趋向于完善党际协商民主制度、实现与中国选举民主的结合以及服务共产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政党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和渠道。厘清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发展脉络,无疑对当前及今后我国政党协商民主地全面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地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政党协商民主正式形成,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82年中共十二大胜利召开可以视为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发展阶段,而其发展阶段又可以大体上划分为三个子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前,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处于初步发展阶段;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政党协商民主处于曲折发展阶段;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至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中国政党协商民主处于恢复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求是》2012,(23):64
十八大报告明确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中国未来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个政治决断,表明我们党对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更加成熟的认识和把握。它对中国未来政治建设和发展将产生战略性的作用和影响。协商民主制度观照的是人民民主在中国实践的全局,将对新时期人民民主的实践和发展产生全局性、根本性的推动作  相似文献   

8.
从协商民主在中国发展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实际价值以及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层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成机理和现状进行考量,可以为协商民主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方向性视角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有机体系。我国的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票决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基本形式。两种基本形式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票决民主为主,协商民主为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对于丰富和补充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票决民主,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丽红 《湘潮》2013,(2):35-37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形式,具体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协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选举+协商"。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中,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双轨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们一直在践行的民主形式。安徽省宣城市在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协商民主有被泛化误解的危险,对协商民主重视不够,基层协商、直接协商较薄弱等问题。实践中,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协商民主进行制度创新与设计,规范协商民主的协商精神与操作流程;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协商民主氛围;大力开展基层协商、直接协商,培养人民协商民主的政治文明习惯,不断推进协商民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取得的许多成果不仅对于我们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而且为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注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其中之一,就是"协商民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是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的产生和发展逻辑.中西不同视域下的协商民主既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又有着民主价值目标所体现出的共性.正确认识和区分两种视域下的协商民主,是对协商民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4.
王洪树 《探索》2015,(1):45-51
社会协商是近代以来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过程中整合社会力量与构建共享性社会秩序的产物,具有内生性特征。内生自发的社会协商,在当代中国演化成为促进中国底层社会自治和政治-社会沟通合作的多元民主活动、对话平台与整合机制,是中国对社会民主的一种独特探索,是以协商为主要民主偏好的中国特色协商政治的重要组成内容和建构渠道,有丰富的理论资源支撑。多维理论审视下的社会协商,形成了现阶段以党和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协商为主、社会力量主导下的社会协商为辅的中国特色社会协商发展逻辑。它的未来生长和民主功能发挥,将在培育"强政府"与"强社会"的同时,促进二者在沟通协调中互动合作与和谐并存,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的"强政府-强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源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连胜  李建 《理论学刊》2013,(3):4-8,1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着自己的理论源头,与西方国家的协商民主存在本质区别。研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源头,有利于彰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中国特色,驳斥贬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各种言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向党的十八大作的报告中提出并强调了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协商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需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课题.进一步推动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应进一步明晰政治协商的主要程序、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并进一步提升人民政协的协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的重要法宝;协商民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民主制度创新形式。以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为研究视角,以"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为考察方法,统一战线与协商民主具有共同的价值基石,富有内在逻辑。统一战线是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协商民主是统一战线的实质内容,二者在辩证互动中保持张力:创新统一战线工作,可以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协商民主,可以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未来中国政治发展,必将是统一战线与协商民主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协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盛林 《理论学刊》2014,(4):95-9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推进协商民主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党外代表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之一。推进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协商民主实践,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生长点。政治过程视角下的党外代表人士协商民主实践不应只存在于决策环节,而应贯穿于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决策以及决策施行的全部环节。当前,从政治运行环节建立起党外代表人士实践协商民主的机制,并推进其制度化进程,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在党际协商与党群协商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目前学术界实际存在"党际协商论"、"公民协商论"和"折衷协商论"三种观点."党际协商论"由于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事实性而具有较为优势的话语地位,而"公民协商论"和"折衷协商论"则却处于相对弱势."公民协商论"的主要不足是缺乏对中国实践的现实考虑,"折衷协商论"则在协商概念内核的表述上较为模糊,而基于这两者提出"党群协商论"的观点是意图说明: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更可能处于党际协商与党群协商之间,党际协商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历史制度的积淀,而党群协商则更多地反映了人民民主的规范性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立足中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破除政治体制改革难题,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整体推进。结合十八届三中《决定》对协商民主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和制度设计进行了梳理,就协商民主改革的目标,协商民主的政治属性、实施形式、外延拓展,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等进行了概括提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