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来,不断有人(包括一些著名经济学家)提出国有企业非国有化的主张。去年9月,在某杂志上发表的对国有企业进行非国有化改造的文章,就具有一定代表性。笔者认为,这种“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改造”(下简称“非国有化”),是同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完全相违背的,将把国有企业改革引向歧途。一、“非国有化”背离了国企改革的根本目的国企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是国企改革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说到底,就是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使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控制力。江泽民同志的这一  相似文献   

2.
衷尔彬 《探索》2005,3(5):160-161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改革观。对立的实质说到底就是在改革中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国有企业是我国的经济主体,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改革使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而不是要打碎现有的经济体制,重新塑造一个以私有制为特征的国民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制度能否顺利建成,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确定的关键举措,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国有大中型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独立地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难点 改革十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并没有从体制上解决问题,而是绕开了产权制度来改革国有企业,并力图从运行层次上解决国有企业的活力不足问题。改革的事实已经证明要搞活国有企业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的矛盾,从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性调整转变为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  相似文献   

4.
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的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国企改革的针对性。我国经济改革的主线始终是国企改革,只有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了,市场经济改革才算取得了重大成就。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国有经济部门。单位近30万个,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有16000多家,就是目前扩大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大中型企业也有1000户。国企数量庞大,企业状况千差万别,我们不可能让现有的亏损企业个个扭i为盈…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木 《求是》1996,(11)
充分认识我国国有企业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由国有企业也就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构成的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政权的主要阵地,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重要力量。只有通过改革使国有企业在总体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才能得到不断的巩固、发展和完善。所以说,国有企业的总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社会主义,是以市场经济而非产品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形态。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由于政策的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格局没有改变,国有经济的实力、效率、影响力和控制力反而得到较大提升。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家实力,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发展混合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路径,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不仅不会导致国有资产私有化,反而会进一步增强我国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更重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确保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正确方向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公有制为主体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为不断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成为常态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再次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要点就是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同时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的作用。为此,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就是能否既坚持企业国有资本国家所有,同时又能政企分开,使千万个企业成为各自独立的企业法人实体。为此,必须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克服传统体制的弊端,实现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与核心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过了1978~1983年的“放权让利”、1983~1987年的“利改税”、1987~1992年的“大承包”等几个阶段的改革。以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为标志,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机制、体制、所有制“三制创新”阶段,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又进一步明确了要立足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实行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的改革思路。 一、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调整 抓大放小、着眼于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反映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调整。这一调整的重点在于:国有企业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改革模式,不能只强调国有企业的覆盖面和数量,而必须根据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同地位、功能进行分类改革。 首先,我们必须从宏观上把握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规律,把握国有经济的覆盖范围,也就是说要从所有制角度,把国有企业调整得适合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当前,各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是也必须看到,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影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亟待加以澄清。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是“私有化”。有人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然导致私有化,降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种看法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他们看来,实行股份制就是国有资产的自由买卖,就是把国有资产化公为私,因而对国有企业实现现代企业制度后能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产生了怀疑和担忧。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等方面。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之后,“公有制为主体”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包括国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不同公有制形式共出资的股份制等形式的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现代企业制度是在这种经济总格局运行的。其次,国有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之后,就其内部资产构成来看,公有制资产在数量上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就是,既要坚持企业国有资本国家所有,又要做到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各自独立的法人实体。为此,必须通过企业的制度创新,搞好配套改革,克服传统体制的弊端,实现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一、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我国在政企分开方面已迈出了坚实步伐,当前,实行政企分开还必须…  相似文献   

11.
《前线》1995,(2)
波兰国有企业改革的两种理论观点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是否要对国有企业全面实行私有化?波兰国内对此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国有企业根本不能成为市场主体;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国有企业不仅能改造成市场经济主体,而且必须要这样才行。波兰推行国有企业改革政...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意义上说,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在于企业制度的缺陷与企业制度创新的滞后。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是宏观层次上对分布过宽、战线过长、比重过大的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不够,而在微观层次上却又要求国有企业按竞争性的模式进行改革,即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制度创新是从宏观层次上和微观层次上考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并以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企业制度创新的前提,把企业制度创新作为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胡钧 《求是》1996,(15)
江泽民同志今年5月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搞好国有企业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基础。”这个论断是非常正确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只有同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增长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这就决定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关键是必须改革国有企业不合理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必须切实转变国有企业的增长方式。一句话,就是要集中力量把国有企业搞活搞好,以尽快形成国有经济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换成市场经济体制,难点主要在哪里呢? 第一个难点,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我国,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我们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使国有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难在两点:第一,国有企业的机制必须发生一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地位,从整体上搞活国有企业,对于推动市场取向的改革,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大力破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是国有企业获得生机,国有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整体上搞好国有企业,必须首先克服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一是正确对待主体与主导问题。当前,在不同层面上都有一些观点认为,我国既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那么,作为国有经济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都要占绝对优势,国有企业数量的减少,意味着国有经济比重的降低,意味着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丧失。因  相似文献   

16.
报刊博览     
·红绿灯· 国有企业改革不能搞私有化 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在谈到加快小企业改革问题时指出,不能把企业财产量化给个人。国有企业改革要在中央统一指导下进行。“抓大”就是扶植大企业,并不意味着要收权;“放小”就是加快小企业改革步伐。但有些问题必须重申:不能搞私有化,不能搞非国有化,不能把企业财产量化给个人,不能重新分配企业国有资产和集体财产。 (石文辑)  相似文献   

17.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在制度创新,其核心就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明晰企业各个利益主体的产权关系为基本内容,以确立企业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地位为核心内容的一种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需要企业内、外部配套改革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由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政策调整为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中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因此,它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可以这样说,中国改革的成功,关键在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而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关键在于产权改革的成功。产权改革,对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加速国有企业改革.由此说明国有企业改革目前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时期,这不仅是因为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各项改革的基础.即只有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要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有完善的与之相配套的社会保险制度作保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定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决定》明确指出,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这就为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是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行动纲领。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几十年来形成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搞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能否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