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喜迎新世纪     
刘思 《中州统战》2001,(1):34-34
不管怎么说,新世纪到来了! 为什么要先来个“不管怎么说”呢?因为新世纪到来之前,曾有过太多的说法。先是“千禧”之辩:有人说 2000年是“千禧年”,有人就指出“千禧”是基督教用语,“我们”用不得也——其实“公元”也是从基督教来的呢,但“千禧”还是被避讳了;后又有 2000年是否新千年之争:有人说新千年自此年始,有人就指出公元无零年,应自元年始,争议遂息;最后,关于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哪里,国外有争的,国内也有争的,一时不可开交……总之,围绕新世纪,有不尽的话题。然而不管怎么说,新世纪——说跫然而来也好,…  相似文献   

2.
一、追求完美,践行比热讽更有力量我们究竟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我们经常听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却抵挡不住层出不穷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我们的住房越来越宽敞,却抵挡不住一桩接一桩的强拆血拆事件;我们可以获得一张又一张学位证书,但抵挡不住校车事故与拼爹游戏……如果愿意,这样的吐槽可以列举更多,它们也都有着现实的影子,你无法否认,更不可能否认得了。  相似文献   

3.
不论学者们怎样去判断二十一世纪的起点问题,我们在时代的高空鸟瞰,二000年犹如一屏雄伟的山脊,处在两个世 纪的分水岭地位。正印证了“千载难逢”这一成语,我们当代人不仅能够领略两个世纪交替的风景线,而且能够感悟人类历史上第二个千禧年的独特魅力,确实是很幸运的。 尤其幸运的是我们生长在社会主义神州大地的中国人,我们更有值得自豪的理由。回首历史:公元起始时,我国正处于汉代;第一个千禧年时处于宋代;当时景象与而今相比,经济、社会、文化之变迁实不屑多说。就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八国联军之苦、圆明园之灾,使中…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傲慢之心。比如,我们在大街上看到有一些乞丐,当他们看到一些豪华的车子经过,会不屑地说:“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吗?”即使身处社会底层的乞丐都会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傲慢之心,那么我们自己呢?我们这一路走来,伴随着鲜花和掌声,处处都听到别人的肯定和赞叹;我们的傲慢之心是不是也在不断地滋长而自己却毫无察觉呢?中国的“礼”就是通过各种礼节来折服一个人的傲慢之心。  相似文献   

5.
生命科学研究应重视参与者的知情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蕾 《人权》2005,(5):52-53
在世界各国对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越来越重视的今天,中国却似乎正在成为世界上又一个新药试验场。究竟有多少西方发达国家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队伍在中国进行了多少猎取人类遗传基因和药物临床试验的项目,谁也说不清。有人认为,中国成为国际基因研究基地和新药试验场没有什么不好。参与这些研究的,有全球知名的科学家,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有财力雄厚的跨国制药公司。与这样的强势资源携手,难道不是一直渴望走向世界的中国科研工作者获得国际认可的捷径?问题是,在这样的国际合作中,谁获利?谁受益?我们的付出与我们的收益是否都…  相似文献   

6.
心雨集     
正人的内心,既求生,也求死。我们既追逐光明,也追逐黑暗。我们既渴望爱,有时候却又近乎自毁地浪掷手中的爱。人的心中好像一直有一片荒芜的夜地,留给那个幽暗又寂寞的自我。——弗洛伊德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席慕容我们所要做的事,应该一想到就做;因为人的想法是会变化的,有多少舌头,多少手,多少意外,就会有多少犹豫,多少迟延。——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7.
老鼠夹效应     
《时事报告》2009,(11):62-63
有这么一个故事:庄园里出现了一个老鼠夹,老鼠看到后很担心,它慌忙地去向庄园里其他动物发出警告:“小心老鼠夹!”可母鸡、猪和牛却很不以为然,它们都说:“亲爱的老鼠,我知道那对你来说是个问题,但是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老鼠只好返回庄园主的房子,胆战心惊地藏在洞穴里。第二天天刚亮,老鼠听到一阵响声,没多久又传来尖叫声。原来,女主人听到响声后下楼查看,  相似文献   

8.
疲劳     
自行车用了3年,才补的车胎又没了气,只能再推到修理铺去补胎。修车的师傅剥开车胎一看,表情同样很瘪地对我说,你这车胎已经很疲劳了,没法再补了,要不帮你换个新车胎吧。既然已经疲劳得没法再修复了,那只能换个新的,也就如此而已。可那明明是东西旧了,修车人却把它说成是疲劳了,这倒让我思忖了良久。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东西在不知不觉地疲劳啊。去年底,母亲坏死的股骨终于又把她逼进了病房。检查的结果是肺癌并且大面积转移到全身的骨头里。医生告诉我们,说是恐怕拖不过年了。做子女的怎甘心母亲坐以待毙呢?于是几个子…  相似文献   

9.
周年丰 《政策》2015,(1):74-76
【正】近年来,见诸报刊的"乡愁"二字,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情结,好一个"乡愁"了得!先说乡:乡字组成的词有乡亲、乡情、乡音、故乡、返乡等等,反正说的是自己的家乡。乡和愁组成词,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乡愁是什么?又愁什么?你我他有乡愁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结?我也是懵懵懂懂的。说不清越想说,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文字。一我也说"...  相似文献   

10.
佞佛岂是好佛王尔龄人们常说“含饴弄孙”,我却在“弄孙”之际听到了一。句使我惊讶的话。小孙孙尚是学龄前的小孩子,有次竟然说;“我不要长大,我不想老。”小小年纪,当然不会有“老之将至”的感觉,只不过认为“我每天要玩”,而所见的老人却没有一个像他现在那样玩...  相似文献   

11.
领导艺术     
刚柔相济的外交家作为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频繁的公务活动以及近年来地位的连续擢升,使他的名字和身影的见报率与上镜率,成为中国高级官员中最多的一个。谁也说不清他被记者突然包围过多少次,举行过多少次记者招待会,回答过记者多少个问题。但是,人们记住了他面对记者时的从容不迫,机智冷静和落落大方,记住了他的微笑,那种让人感觉极自然、坦诚又亲切的微笑。记者们喜欢他,因为他从不拒绝回答记者的问题,而且回答总有新闻性。而他自己,最喜欢能把一件件事情高速高效地做好,最不喜欢拖拖拉拉、官僚主义、不落实、讲空话的现象。他在各种场合都能说些话,既能说无关紧要的话,又能讲事关大局的重要的话。他总  相似文献   

12.
那是前几年的事了。上白石镇财洪村地处104国道,一次我和林茂光代表在村里走访,听到了村民陈基华遭公路巡警殴打的消息,我们直接到了陈基华家,陈基华躺在床上,看到我们后,就想坐起来却起不来。我们就劝他躺着说,他大口喘着气,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把事情的原委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10,(10):91-91
"大地辽阔,有我的足迹在上面清晰地印着,不敢说我曾经有多少丰功伟绩,但是我们服务过千千万万的移动用户,当我转身向前时,我可以问心无愧,自豪地说,我曾为这片我挚爱的新昆明贡献过我的汗水!"  相似文献   

14.
几乎所有被揭露的贪污腐败分子都会瞅准机会,痛心疾首深挖自己的犯罪根源,说自己是受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和腐蚀才腐化堕落的。此举除了捞个“态度好”之外,总算又借机打了腐朽资产阶级一钉耙,到底保存了革命者一点本色。   我这人笨,受了那么多年教育到底还是说不清贪官所指“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究竟为何物。只是日子长了,慢慢悟出一点道理:原来它的生命力还真够顽强,它会一代一代把我们的革命干部腐蚀了去,而自己却经久不衰地做革命的、反革命的直至死刑犯批判的靶子。怎么可以说它腐朽呢?   自然,说起那“资产阶…  相似文献   

15.
易中天 《文明大观》2001,(10):38-39
“玩味儿”是个说不清的概念,但可以肯定,武汉人喜欢说“玩”这个字。比如游泳就叫“玩水”。又比如谈恋爱,北方人叫“搞对象”,武汉人则叫“玩朋友”。这话叫外地人听了肯定不自在,武汉人却很坦然,谁也不会认为是“玩弄异性”。  相似文献   

16.
刘阳宇 《今日广西》2008,(13):33-34
旅途中的一个同伴说:“丽江是纯美的少女,水汪汪的,灵气逼人;而平遥是底蕴深厚的“乱世佳人”,经风经雨却宠辱不惊。”这话我感同身受。平遥一趟,震撼之余,深深体会到那一度辉煌之后留下的落寞。然而她毕竟曾经撑起中国商业的半壁江山,无论历经过多少兴衰,恋恋风尘中,我又仿佛看到她意味深长地一笑而过……  相似文献   

17.
“名”之惑     
“名”者,代号也。有了名字,人们才能准确地指出一个人一件物。这世上究竞有多少“名”?谁也说不清。“人名”、“地名”、“学校名”、“猪狗名”,形形色色一大堆。看一些古装剧和文学作品,“坐不更名,行不改姓”,早成了豪爽大侠的口头禅。当然,今人已不兴这套。起了名,又觉得土气拗口,命不好要转转运的,闹着改名的人比比皆是。时下,已不仅仅是个人改名,连“校名”、“地名”都讲究与时俱进,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18.
1995年5月,在企业干会计、时年24岁的我,通过层层考选,终于迈进了五莲县妇联的大门。5年过去了,家人和朋友都说我变化很大,变得能干、沉稳、成熟了。我对他们说:这一切都是妇联给予我的,是妇联培育和锻炼了我。 怎能忘记,多少次,我和我的同事们在田间地头、农家炕头,听农村妇女们倾诉心里的苦与乐;多少次,我们走进厂矿、企业、车间,慰问挥汗如雨的女职工,参观岗位建功女能手的工作台;多少次,我们帮助来访的妇女分析情况、晓明利害,寻求解决之道……我们坚持“走进妇女心中,留在妇女身边”的工作方针,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次意外的采访,2003年7月20日。在东北。 患艾滋病的秋水躺在床上,听说我们来了,强睁开眼睛,目光却在别处,算是和我们打了招呼。 秋水的姐姐春风很客气地给我们倒上茶水。 “跟记者讲讲,你不是说要告那个混蛋吗?”春风哄着妹妹。妹妹半天不说话,闭着的眼有大颗大颗的泪流到眼角。春风又说:“还是我来说吧,秋,你听到不对时就摇头。”  相似文献   

20.
人生     
不忍去却应该去,又走进肃穆的追悼会场, 不忍听却必须听。又听到哀乐在耳际回响。 倾听着悼念亡者的生平事迹,会蓦然反思人生的轨迹;凝视着墙上悬挂的黑框遗像,会怆然感叹人生的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