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杨纯 《传承》2007,(6):4-5,7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无经验可参考,全靠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实践中摸索前进。而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首当其冲的是政权建设。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在不断地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以后的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2.
试论井冈山的光荣革命传统—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欧阳琥今年10月,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70周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井冈山时强调指出:“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掉。”(《江西日报》,1989年10月2...  相似文献   

3.
郭军宁 《同舟共进》2009,(12):47-48
井冈山是革命圣地,中国革命的摇篮。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分别率领的红军队伍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从而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始终伴随着围剿与反围剿的战争。朱德在捍卫井冈山根据地的严酷战争中居功至伟,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卞文 《黄埔》2011,(4):8-11
84年前,以毛泽东、朱德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之际,勇闯新路,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冯梅 《传承》2007,(10):35-37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因其建军、建政和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6.
欧阳慧 《传承》2010,(13):8-10
<正>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有两个王佐。一个是莲花县高洲乡的王佐,他是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引路人,但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另一个是井冈山茨坪(原遂川县)的王佐,他和袁文才一起因打开山门迎接毛泽东上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创建作出巨大贡献而名扬天下。这两个同时代出生的王佐,都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时期,后勤保障工作是我党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保障,我们党之所以在这个时期能从小到大、以弱胜强,取得一系列胜利,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毛泽东等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根据地建设特别是根据地的后勤保障工作,通过发动群众、自力更生,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建立起根据地后勤保障体系,为开展革命斗争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井冈山根据地是我党创立的第一个红色根据地,井冈山苏维埃政权是第一个红色政权,因此,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应该以井冈山作为起点。我们不妨从党的价值观视角去回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世纪20年代的那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面临着历史的抉择,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要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中进行不懈的探索,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闯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代表人民利益是这一时期价值观的核心,其集中体现在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9.
1927年10月4日清晨,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团部和部分部队从遂川荆竹山向井冈山进发。出发前毛泽东决定对部队进行一次新的纪律教育和纪律规范。他说:今天我们就要上井冈山,要在那里建立革命根据地,大家一定要和王佐司令的部队和山上的人民群众搞好关系,特别要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是建立不起来的。(转引自陈士榘:《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由来》,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随后,他有针对性地宣布了“三大规矩”(即后来的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要归公;第二,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在三大纪律的约束下,工农革命军赢得了井冈山人民群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走向井冈山     
井冈山坐落在湖南和江西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当时的井冈山可谓穷乡僻壤,它的中心地茨坪离南昌380余公里,离长沙420公里,离它最近的县城宁冈也有近50公里.从1927年10月起,由毛泽东、朱德等人建立的井冈山根据地,全盛时面积也仅7000余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就在这弹丸之地,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和共和国10位元帅中的5位,即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林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起点.因此,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相似文献   

11.
陆娟 《传承》2011,(20):12-1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广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井冈山斗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主革命时期,虽然我们党还处于非执政的地位,处于战争环境中,但是,我们党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前就建立了许多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了人民的政权。如何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这是党在开创革命根据地过程中曾经常遇到的问题。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巩固新生红色政权的重要位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是: 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纯洁党的组织 针对我们党和红军当中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中共中央加强了党的思想建设工作,努力排除其干扰,纯洁党的队伍。1929年8月20日,…  相似文献   

13.
1927年10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成功,不仅熔铸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更向世人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14.
弘扬井冈山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彭定波廖清成今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弘扬这种精神。井冈山精神,是指井冈山斗争时期以及后来党在创建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井冈山革命火种点燃的其...  相似文献   

15.
刘付春 《湖湘论坛》2009,22(1):56-57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大胆探索了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地党的制度建设,初步形成了制度建党思想。这一思想延伸至今,意义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是一块用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在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革命前辈和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满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战胜了千难万险,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为后人矗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7.
熊轶欣 《传承》2011,(18):10-1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工农红军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结合红军政治工作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军队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不仅对根据地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军队政治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清 《传承》2008,(2):12-14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赣西南崛起的一块工农武装割据区域,是与井冈山根据地同时创建起来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是赣西南"群众斗争最红的地方"和"群众斗争的代表",被陈毅元帅赋诗誉为"东井冈"。东固革命根据地虽然独立存在的时间不长,地域范围也比较小,但它独特的斗争形式却丰富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宝库,是与"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方志敏式"齐名的"李文林式"的革命根据地,是创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深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在此后中国革命的实践中,这一光辉的思想为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解放战争时期,在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过程中,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借鉴土地…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立足国情,面对现实,通过撰写经典文献和开辟革命根据地,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中国革命须走井冈山道路的应然与实然之因,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走向成功之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路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