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00年 10月,中共濮阳市委决定,在市直政府机关安排 10名非中共党员副县级领导干部,并进行公开选拔。消息传开,我们党外干部深受鼓舞。大家积极准备,踊跃参加,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接受组织挑选。这次公开选拔,我以小组第一名的成绩被组织任命为濮阳市农业局副局长。从一名普通的党外干部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个人的成长、政治上的成熟离不开组织的关心和培养。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濮阳市农业局不久,局党委就将我确定为党外后备干部,有意识地给我压担子,让我经受锻炼。参加工作 16年来,我从技术员到农艺…  相似文献   

2.
2000年 10月 20日,星期五,不是什么节日,也不是什么纪念日,但就是这个原本应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子,却在濮阳人的脑海里写下了深深的一笔。 一张轰动全市的公告 这天清晨,当濮阳人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往单位赶时,却发现许多单位门口都张贴着白纸黑字并盖有红红大印戳的公告。诧异的人们纷纷围上去观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行斗大的黑字:关于在全市通过竞争上岗为部分市直单位选拔非中共党员副县级领导干部的公告。公告上面详细公布着竞争上岗的职位、数量、基本条件、任职资格、报名程序、报名办法等。 “公开选拔 10名副县级领导…  相似文献   

3.
《政策瞭望》2004,(7):14
浙江省委决定,近期公开选拔24名领导干部,其中省直单位副厅级领导干部12名,省直单位副厅级总规划师、总工程师各1名,副市长拟任人选5名,县(市、区)党政正职拟任人选5名。浙江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2000年以来,我省省本级先后进行了两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共选拔了33名厅级领导干部和27名高学历副县级领导干部,与以往历次相比,作为中央颁发《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后我省首次组织的公开选拔工作,此次选拔有了不少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中,统战部门如何发挥作用?湖南省委统战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自1996年以来,在省委的领导下,统战部积极配合组织部做好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派专人参加省公选办公室,始终参与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全过程,有效地拓宽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来源渠道。1.参与制定规划。近5年来,省委组织部在制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规划时,都主动征求省委统战部的意见,并由省委统战部根据中央的有关规定和本省党外干部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5.
宁德市公开选拔10个处级领导干部工作即将画上圆满句号。作为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这次公开选拔工作领导重视度之高、竞选职位之多、涉及部门之广、参与人数之众,在闽东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6.
党外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为加大党外干部的选配力度,2000年,湖北省恩施州委决定采取特殊措施,以公开选拔的方式,拿出7个职位,在全州范围内首次公开选拔副县级党外领导干部。日前,我州有5名党外干部通过公开选拔走上副市县长领导岗位,从而使我州党外副县市长的配备由1名增加到6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加大力度、强化措施,为党外干部脱颖而出提供机遇。1999年,我们在对全州党外干部实职安排进行专题调查的基础上,向州委作了汇报,引起了州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州委就加…  相似文献   

7.
公斤选拔是面向社会选拔人才,通常由各级组织部门组织实施,多指选拔地方领导干部、部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一般要公开选拔职位、选拔条件、选拔方式、选拔结果,公开选拔成为干部选拔任用中使用频繁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统一战线》2008,(6):24-24
日前,河南省委决定:面向全国公开选拔省直副厅级领导干部45名,其中党外干部5名左右;选拔省管本科学校副校级和专科学校正校级领导干部15名,其中党外干部5名。为更好地体现对党外干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确保优秀党外干部能够脱颖而出,省委决定中还就党外干部的报考进行了一些特殊规定:在报考资格方面,学历、任职年限等条件与中共干部同等对待,年龄可放宽5岁;  相似文献   

9.
周昕洁 《群众》2009,(7):59-60
近年来,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在全国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展开,逐渐成为政府部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方式之一。对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探讨.有助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用人质量,同时亦有助于实现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南省根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多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特别是2003年4月,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40名副厅级和高校校级领导干部,取得了圆满成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这次公选,在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制定和执行了严密的操作程序,完全符合《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精神。一、方案公开,宣传到位。省公选办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手段,及时发布公选公告和公选方案,广泛深入地宣传公选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原则条件、职务类别、职位数量、报考资格、选拔程序、报名办法…  相似文献   

11.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去年10月以来,中共大同市委在全市开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有2500名符合条件的干部踊跃报名。目前,首批经笔试、面试、考察筛选出的22名人选已经走上领导岗位,平均年龄40岁,其中跨台阶选拔3名,有200名优秀年轻干部被充实到县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数字     
23.4万名来自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最新统计显示,自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以来,全国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方式选拔厅局级以下干部234万名,科学化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公选赢公信     
丽水市积极探索后发地区选才纳贤新机制为提高干部工作公信度,积极探索后发地区选才纳贤新机制,在今年的市县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中,丽水市大胆创新,通过"降低门槛、三个在外、量化考察"等措施,赢得公选的公信。降低门槛,拓宽选才视野这次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是丽水市本级自1987年开展以"双推双考"方式选拔领导干部以来的第9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全市共推出104个领导职位,其中县处级领导职位10  相似文献   

14.
近几个月来,江苏大地荡漾着一股清风,省委决定公开选拔21名副厅级领导干部的重大决策,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积极响应和广大年轻干部的踊跃参与,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公选工作已经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公开选拔,拓宽了选人  相似文献   

15.
梁丽芝 《求索》2014,(5):84-88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历经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公选制度的不断深入发展,改革实践中面临的困境也越显突出。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等意识的薄弱,宏观调控乏力、权力高度集中、群众参与不足的管理体制的缺陷以及选拔机制的局限性都极大地影响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科学性。因而,观念创新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前提;体制创新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根本;机制创新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今年5月,黑龙江省通河县委在全县范围内公开选拔县直党政机关5名副科级非党领导干部。这是我县深入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加强非党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决策,也是我县进一步落实推行公开选拔工作的重要举措。这次公开选拔非党副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决心大、规模大、影响大,在我县是空前的,在媒体上公布。实行了“五公开”,即职位、条件、程序、成绩、结果公开,真正使选拔的全过程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力求每个工作环节均向干部群众公开,如公开选拔的资格要求、具体操作步骤等都作详细说明,鼓励干部…  相似文献   

17.
公选与条件     
近些年来,“公选”(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简称)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尽管公选的职级由县处而厅局级,由副职而正职,尽管公选的职位由权轻而渐次向权重移动,尽管公选的职数由一次的几个、十几个而数十个。作为公共生活事件,其最具舆论号召力,最能吸引人们眼球的,则是公选这个人才选拔机制的实践及其操作过程,因为它显现着执政党的权力开放。今年6月25日,安徽省公选厅干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媒体上公告,安徽省公开选拔32名厅级领导干部,其中正厅级学院院长2名,省辖市副市长11名,大学(学院)副职4名。安徽省这次公选无论是职位还是职数,国内能与之比肩者…  相似文献   

18.
胡宗仁 《群众》2008,(10):66-67
江苏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30年来,我省在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不断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紧紧围绕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这一主题,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富有成效的干部选拔的制度形式、运行机制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公开选拔是新时期我党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对于拓宽选人视野、消除用人不正之风、提高干部选拔公信度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针对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标准和流程、成本高昂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观点,希望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节奏在2004年骤然加快,公开选拔、开门纳贤,使各级各部门选拔领导干部呈现出许多新特点。2005年伊始,广东怀集县在选拔“镇官,,中又进行了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