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守东 《半月谈》2004,(8):56-57
父母进城打工。正在求学的孩子就面临两种选择:要么随同父母进城接受教育,要么留在原籍上学。前者虽好,但目前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还不现实,而后者,则会由于父母的远离。给孩子带来生活、心理上的种种困扰。这一期话题,话题”栏目来信。把这儿当成你们另一个温暖的家。  相似文献   

2.
身边有许多朋友都是出嫁不出家,自己还像个没断奶的孩子天天赖在父母身边,却又制造出一个新生代来"把玩",结果慌得顾头不顾腚,这让娘家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也就自然将哺育女儿一家三口的重任又扛了过来。算来我也是"啃老"一族,父母为我操劳了一辈子,等到我结婚生子后,他们又把爱分给了另外两个人——我的丈夫和儿子。他们经常一大早去菜市场买来新鲜的肉、禽、蛋、菜及各种刚上市的水果送给我,一送就是五年,风雨无阻。  相似文献   

3.
正大家好!我是程静,来自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是一名护士。今天我要讲到的这个群体,很多人都没见过,也并不熟悉。从我2 0 0 3年进入单位开始,就不断有人问我:"你们那里的孩子多大啊?""我们家想收养你们福利院的孩子,要什么条件呢?"要么就是问我:"老人怎么才能住到你们院里?一个月要多少  相似文献   

4.
何处养老?     
要么排长队,要么住不起"我78了,今年还行,明年可不好说喽。"尽管还能做简单的家务,但聪聪爷爷已经未雨绸缪,开始考虑将来到哪儿养老。子女工作都忙,孙女面临中考,未来的日子他们一定是忙上加忙,"指望子女养老?不现实,他们有心无力。"老人家的未雨绸缪并非杞人忧天。当前421结构(4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力不从心,以往老人不愿进入养老机构的心态已经大为改观。今年春节假日期间,  相似文献   

5.
“你是父母的孩子,更是社会的孩子,国家的孩子。 今天,我们在爱国相遇,你就是爱国的孩子,党的孩子,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我在台湾念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是军人子弟,他的父亲退伍后务农为生,日子过得很贫苦,家里陈设极其简朴,却总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每次到他家吃饭,我都震慑于老伯伯一口洪亮的山东腔和他那威严的仪容。而他的孩子,我这位同学,尽管一身旧衣早就洗得发白,却永远穿戴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最近偶尔忆起童年往事,我才赫然想起,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清贫”。清贫,也就是贫而不贱,且有一股自重自尊的清气。这种人穷则穷矣,然尊严所在,绝不容人轻视贬抑半分,不食嗟来之食,不以媚色示人,任何人见他,都还得敬他三分。  相似文献   

7.
畅想110     
畅想110郑彦英也许是由于娇惯,我的女儿已经7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在家,放学后,要么是我,要么是她妈妈,总要有个人在家陪着她。如果我和她妈妈俩人都有事要出去,她总要跟着一个,用她的话说,她一个人害怕。所以她跟着我或者她妈妈,并非我们一般理解的是感情所至...  相似文献   

8.
夜宿太平寮     
傅翔 《福建乡土》2009,(1):24-25
进深山老林里避暑一直是我的梦想,特别是要能够在那里小住几天,那更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就是这么简单的要求,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很少。我一直在想,只要一个人还在上班,还在体制内正常地工作,那他是不可能实现这个梦想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要么没有足够的时间停留,要么没有足够的耐心面对如此简单的自然。这次来到太平寮,我又一次印证了这个想法。  相似文献   

9.
百姓大求名     
南方某市一记者喜得贵子,逢“喜九”时,邀来亲朋一贺。席间,主人请诸系列友为孩子想一个名字。话音未落,一千人等群起相责:“老弟,你先歇会儿吧,我们这些粗人还正‘困惑’着呢!”“我的囵囵会叫爸爸两年了,可叫他什么我还没想好呢!”记者感慨万端,撰文评说道:中国人起个名儿也不就是一两个汉字么,怎么就比写部长篇还难受呢?俗话说,“人的名,树的影”。名字是每个人的招牌和象征。尤其是当人口警钟在我们耳畔敲响后,以新生代为轴心,年轻的父母们日夜劳作,寝食难安,而送给孩子的第一件礼物,莫过于起一个言微意奥、吉祥独…  相似文献   

10.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是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一名普通的保安员,有一件事想向您咨询一下,这件事也是我和我周围的朋友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和我爱人在北京打工已有好几年了,孩子从小就被托付给老家的父母也就是他们的爷爷奶奶,和他们在一起生活。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还不觉得什么,每个月按时寄回钱去,逢年过节回一趟家看望孩子,有时我因工作特殊过年时还不能回家,但总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为了孩子,都是值得的。但现在孩子慢慢大了,上了小学,一些问题就出来了,爷爷奶奶总是在电话中或来信中提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任性,不好好学习,脾气还特别大…  相似文献   

11.
“我该死,自己犯了罪,却让家人跟着受累,我是社会的罪人,也是父母、孩子的罪人。感谢政府的宽容。感谢监狱领导的关心,不仅让我看到父母和孩子,还为我这个罪人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和老人的赡养问题。从现在起。我一定好好改造,重新做人,为我的罪错赎罪。”  相似文献   

12.
观点集粹     
《半月谈》2005,(7):58-60
当孩子因害怕父母偷看而不再写日记倾诉方式就被剥夺了。当一个人有情绪不能宣泄、有心事不能诉说时,这就是一种悲哀。对孩子孩子来说,也会影响健康心理的形成。——辽宁省建平三家中学 王永飞  相似文献   

13.
(四)孩子三岁的时候,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字。这期间一直叫李大官。在给儿子起名字上他俩一直争个不休,李骆驼执意要给儿子起名叫李大官。他说没别的希望,就希望儿子将来能当大官,只要当个村长就行,他的理由很简单,也极其充分,官就是神,就是皇帝,就是享福之人。他说,你看哪个村长一年不搂个一两万,甚至五六万,村子再穷,老百姓再穷,他们也不会穷……咱就叫李大官吧,我 (接上期)这辈子是穷怕了,祖上冒的尽是浓烟,以后让他沾点官香吧。李骆驼对官的理解最直接最实际。他曾亲身体会过官的妙处。那年夏天,他刚买了一车烤烟…  相似文献   

14.
曹向春获奖感言(第三届兰亭奖)2008年8月30号凌晨,我母亲走了,只有58岁。弥留之际还在问我:"找到工作没有?"2007年10月,我离开了摸爬滚打十几年的商业界。先后工作过的几个企业都给了我惊人相似的评价:领导和同事要么说我不务正业,要么说我"有点不正常"。每天早上,老婆去上班,孩子去上幼儿园,而我去哪呢?我从卧室走到阳台,再从  相似文献   

15.
王雨晴 《半月谈》2005,(7):58-58
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是不好的行为,然而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父母急于了解孩子而采取的不得已手段。假如我的父母用这种方式来。打探。我有没有把心总全部用在学习上,我想我能体谅他们。幸运的是,这样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因为我经常主动跟父母讲讲最近的学习情况,聊聊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情,  相似文献   

16.
扁担     
扁担,一个农村用来担东西的工具。但在我们这种出生贫寒的农村家庭里,它并非是一个工具所能承担的含义,因为,是它把我送进了大学的门槛,是它一直鼓励我在举步维艰的逆境中匍匐前行……在我出生的村子里,大学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神圣地,其中一条拦路虎就是经济的落后。而我三年大学的学费,也完全寄托在了父母那充满爱的扁担上。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一辈子不会骑车,更没机会开车,唯一能使唤的就是把他们双肩磨得布满血泡的扁担。从我记事起,扁担就已占据了我的心灵。小时候,不懂事的我常常被父亲用扁担追着我打,渐渐地,我对扁担产生了巨…  相似文献   

17.
野菜的随想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挖野菜那个也当粮……我刚哼唱了两句,身边的小年轻们就瞪起了羡慕的眼珠子:瞧瞧,多腐败,净整好东西吃!我收住嘴里的曲调,几乎是恶狠狠地吼起来:好东西?这是在描写红军长征岁月的艰苦。拉倒吧,小年轻们一个个把嘴撇得像个瓢:野菜,野菜,我的最爱!我气得几乎不知道怎么生气了:一群不分好歹不辩黑白的家伙!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7,(11)
正之前回家的时候,我发现身边不少人都不能理解我的工作。开始我还会解释,后来我就直接说自己是写字的。于是,有一部分人开始嘲讽我,还有些说我是被传销洗脑了。真是一件很微妙的事儿。最令我惊讶的,是同一小区的发小。她已经结婚了,有房有车,孩子也已经三岁了。在她的眼中,人生就是安稳,就是老公和孩子,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她对我说:“你在北京又攒不了几个钱,以后买房子不还是要靠家里?不是给家里平添负担么?再说了,你又不是那种  相似文献   

19.
王淑合 《人民公安》2009,(10):62-63
民警来信: 我是一名非常敏感的警察.由于父母离异.我从小就跟姥姥在一起生活.但在我10岁那年姥姥因病去世了.我只好跟着舅舅和舅妈一起生活。为了得到大人的喜欢,我很听话.主动收拾房间、做家务,大人们都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我自己也很要强.在学校期间一直都担任学习委员.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公安院校。工作后自我要求也很严格.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但在工作中我有个毛病总是折磨着我.那就是爱猜疑别人。只要领导对我的工作不满意.  相似文献   

20.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力和作用,是在自我评价上的一种积极态度。自信心是孩子学习、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孩子有没有自信心和父母的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