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周武王姬发有个同母弟弟叫姬封,西周初被封于康(今河南禹州市西北),故称康叔。周武王死后,发生了武庚、“三监”之乱,周公姬旦兴师平定叛乱、杀武庚后,把商故都周围地区封给姬封,建立卫国,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并将殷民七族分给他,作为卫国的种族奴隶。姬封被封于卫后,称卫康叔。周公担心他年纪轻、缺乏统治经验,便谆谆告诫他要向殷遗民中有威望的贤人请教,借鉴殷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爱惜民力,谨慎治国,不要沉湎于酒色。《书·康诰》即周公分封姬封时告诫姬封的文告。姬封到卫国后,按照周公…  相似文献   

2.
《前进》2018,(4)
正唐叔虞,姬姓,名虞,字子于。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故又称叔虞,晋国始封之君。但是他为什么被称为唐叔虞呢?这就要从一个传说说起。桐叶封弟的故事《史记·晋世家》记载,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即位,但是位于今山西境内的古唐国起兵叛乱,幸好被周公(周王辅政大臣)平定。有一天,周成王和弟弟叔虞做游戏,便把玩耍的桐叶剪成圭(一种玉器)的形状,赐给叔虞,并说:"这个地  相似文献   

3.
桐叶封地     
公元前十二世纪,周武王姬发伐讨,战胜了腐败、暴虐的商纣王,建立起强大的周王朝。灭殷商后七年,姬发去世,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即周成王。当时,成王年幼,由武王弟姬旦辅佐朝政,代行天子职权,史称周公。一年后,唐国发生叛乱,周成王命周公带兵平息了叛乱,消息传来,成王很高兴。与弟姬虞游戏时,就把一片梧桐叶剪成玉圭(分封诸侯的符信)形状,对叔虞说:“把这玉圭给你,封你去做唐国的诸侯吧!”史官在旁听见后,即请成王选吉日立叔虞为唐侯。周成王不以为然地对史官说:“我和叔虞开玩笑呢!”史官说:“君无戏言,说了就应…  相似文献   

4.
谢钧祥 《中州统战》2001,(12):38-38
在西周初实行的周朝贵族内部层层分封中,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被封于蒋,建立蒋国。春秋时,蒋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蒋氏。唐、宋时期的姓氏书对此有基本一致的记载,但对蒋国故城的地理位置注释不够准确,如《新唐书·宰相世系》云:“蒋氏出自姬姓。周公第三子伯龄封于蒋,其地光州仙居县是也,宋改为乐安,蒋为强国所灭,子孙因以为氏。”乐安县为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置,治所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仙居县,南宋建炎初废,并非蒋的地望。西晋初学者杜预注解《左传》说“蒋在弋…  相似文献   

5.
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的己姓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 (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南),称为 叔安。 叔安有个儿子叫董父,学过驯服龙的本领,熟悉龙的习性,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董,任为豢龙氏,封之于 川(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为:“昔有 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 川。”关于董父的封邑,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河南临颍县境,即《太平寰宇记·许州》所载,旧许州临颍县有豢龙城,相传即董父封邑。 又据西…  相似文献   

6.
上古时有一位高洁之士叫许由(一作许繇),相传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亦名许由山。据《史记·伯夷列传》载,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又据《太平御览》引《西征记》说“许昌城本许由所居”。这说明许由曾在今河南许昌一带活动。《急就篇·注》说许姓就是“许由之后”。 西周初,周武王把炎帝裔孙伯夷的后代姜文叔封于许由曾居住过的许(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伯夷,《吕氏春秋》说…  相似文献   

7.
扶沟杜氏     
据《杜氏族谱》记载,扶沟杜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后裔。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被称为“诗史”,杜甫也被后人尊称为“诗圣”。扶沟杜氏元朝末年由大名府滑州(今河南滑县)迁到扶沟,因种种原因,世远谱缺,无以论世系,故以初徙扶沟者为始祖,至今已繁衍200余代、5000人之众,分布于全县40余个村庄。明清以来,杜氏已发展成为扶沟的名门望族。扶沟杜氏秉承其祖诗圣遗风,诗书传家,忠厚继世,代有名贤。据《扶沟县志》和《杜氏族谱》记载,从四世杜清起,明清两代,科第代显,功名不断。以科…  相似文献   

8.
邢姓的来源主要有二:一是以国名为氏,出自姬姓。《元和姓纂·五青》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诸侯,周公旦的第四子被封于邢国(今河北省邢台市一带)。公元前662年,邢国被翟国攻占,后来齐桓公联合宋、曹等国救邢,把它迁到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公元前635年,邢国被卫国所灭,其族人遂以原国名为氏。  相似文献   

9.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名的《望岳》诗。这诗把地处如今山东省境齐鲁古国的自然环境写得既宏伟而又超拔,给人以浩翰无垠又挺然突出的印象。齐鲁两国原是周代初年周武王伐纣、统一中原后所封国。史称武王封姜太公于齐,太公早就国;封其弟周公旦于鲁,周公因辅佐成王,使其子伯禽代他  相似文献   

10.
《山东人大工作》2007,(11):62-63
据《东方今报》报道,因拒不履行法院已生效的民事判决,今年10月9日.河南滑县小铺乡政府被滑县人民法院处以共计6万元的罚款。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小弟姬友(周厉王少子)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建立了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的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坏人、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太史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说,位于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虢(今河南荥阳东北)、郐(今河南新密东南)两国之间,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既安全,日后又可发展,可以把妻子儿女安排到那里。郑桓公采纳太史伯的建议,于公元前772年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  相似文献   

12.
客见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是西周初年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为周朝制礼作乐,制订了许多制度,还提出国家以民为本的思想。周公是孔子十分推崇的圣人。有一天,一位客人来拜见周公,周公从门内喊出来:“你有什么要跟我说的?”那客人说:“在门外就说外交的话,在门内就说内心的话。让不让我进门呢?”周公赶紧说:“请进!”客人又说:“站着说义,坐着说仁。坐着讲还是站着讲呢?”周公又说:“请坐!”客人又说:“大声说,大家都知道;小声说,又怕你听不见。说不说呢?”周公点点头说:“不用说,我知道了。”第二天,周公就带兵去诛杀管叔…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2)
正卢氏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齐桓公登位(公元前685年)之初,为了表彰傒公(姜太公吕尚十一世裔孙,齐国正卿)在内政外交两方面对齐国的贡献,把卢邑(今山东省长清县)封给傒公,其子孙遂以邑为姓,傒公便成为卢姓的得姓始祖。秦时,博士卢敖定居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秦末,卢敖裔孙卢绾随汉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封燕王,封国在涿郡(后又  相似文献   

14.
陈峰 《现代领导》2011,(6):40-41
吕端能以“糊涂”而主政并扬名,还得先从其身世说起。 吕端.字易直,生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家乡乃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祖上为唐末五代时官宦之家。祖父吕兖应是读书人,曾任横海军节度判官,后因受到节度使叛乱牵连,举族遭到杀戮,唯有一个未成年的儿子逃脱.这便是吕端的父亲吕琦。  相似文献   

15.
超尘 《中州统战》2002,(5):38-39
关于高姓的起源,有以食不厌精邑为氏,以祖字为氏等几种说法。《广韵》云:“齐太公之后食采于高,因氏焉。”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太公名尚,本姓姜,因其先祖于虞、夏之际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西),“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于西周时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建都于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吕尚的后代子孙中,何人“食采于高”,史书无考。“高”的地望料未见有古籍记载,当代一些姓氏书依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高氏”条,注为“今河南禹县”,是否正确,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6.
正曹植,字子建(192—232),三国时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朝城),魏武帝曹操第三子。曹操曾欲立植为太子,因植不胜权术,又因酒误事而未立。曹操病逝后,曹丕继位称文帝,丕对植忌疑防范,《三国演义》有植作"七步诗"感动兄丕的故事。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对植仍防范限制。在文、明二帝的12年中,植被次更爵,迁徙封地数次。先封鄄城,次封雍丘(今河南省杞县),38岁时再徙封东阿王,仅两年余,又改  相似文献   

17.
东汉光武帝时期,陈留东昏(今河南兰封东北)人刘昆在当江陵县令时,发生了一件奇事。那一年县里突发火灾,不一会儿凤助火势,烈焰腾空。刘昆闻讯后赶赴现场,看到火势愈来愈猛,心里惦念着百姓安危,便不由自主地对着大火磕头,没想到忽然天降大雨,不多会儿,大火就熄灭了。一场灾难很快得到化解。后来朝廷又调他为弘农太守。弘农郡地处晋豫陕之间,北濒黄河。  相似文献   

18.
《前进》2020,(3)
正有汉一代,汉与西北诸民族之间的相互攻伐始终不断。尽管自西汉中后期,北方匈奴之患已基本消除,但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平定叛乱、安抚异族,仍旧是西汉王朝一项重要任务。于是,上党冯奉世就成为一时颇具影响的杰出人物。冯奉世,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9年,原籍上党潞县(今山西黎城),后来又迁到了杜陵(今陕西西  相似文献   

19.
商朝第30代君王帝乙的长子名启,始封于微(今山东梁山西北),又称微子启。微子启原为太子,是殷纣王帝辛的哥哥,本应继承帝位,但帝乙却废他而立辛嗣。辛继位后,荒淫暴虐,多行不义。微子启多次劝谏无效,便离纣王而去。周武王姬发克商时,微子启让族人带着商朝宗庙的祭器,抬着棺木,  相似文献   

20.
一是出自赢姓,赢姓为颛陌玄孙伯益之后。江人是东夷赢姓部落中的一支,夏时迁徙至河南江汉流域地区。商朝时,江人在江亭,即今河南正阳大彬涂店一带建立江国。古江国国都在今河南止阳县东南大林乡(一说在江陵)。楚穆王三年(公元前623年)楚国灭江国。国人流落各地,就以原国名江为姓,乃尊伯益为江氏始祖。后江氏子孙先自正阳逃自淮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