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8月9日,当时担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的陈希同在市委信息工作会议上讲了一番话,强调信息工作“要多报忧”。他针对市委获得的信息中“喜多忧少”现象,分析了下面的“五怕”心理:一怕给单位抹黑,二怕影响自己政绩,三怕上级追查,四怕影响兄弟单位关系,五怕捅漏子惹麻烦。他说,“这‘五怕’给我们领导带来的是信息封锁”;“勇于暴露自己忧的一面是一个领导成熟的表现,将忧的一面报上来,我们会齐心协力解决它,否则将养忧遗患。”  相似文献   

2.
吴钩 《现代领导》2014,(10):43-43
在酒桌上迟到了、说错了话、敬酒敬错了顺序,大家都是要吆五喝六地大喊“罚一杯”的。可是“罚”字多不好听啊,于是便有人喊:“不是罚呢,是奖一杯。”“奖”字多好听啊,结果往往都是“罚酒”不吃吃“敬酒”.咕噜咕噜把那酒喝下去了。罚酒敬酒其意一也,反正要把你灌得够戗才罢。醉得半死方休。唐太宗也许参加这样的“酒宴”比较多,他受“颠罚为奖”的启发.对那些受贿的贪官别开生路,不是“处罚”,而是“奖励”。你贪什么,就奖你什么,你贪多少,就给你奖多少,当场在金銮殿上“兑现奖励”,让你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奖品背回去。但这处罚也罢奖励也罢,要搞得你非常难堪、心里非常受伤。  相似文献   

3.
读报札记     
日日读报,受益匪浅,随手记下些民间谣谚,以飨读者,但如今“狗咬人”已不算新词,这些谣谚也正如清人赵翼诗云:“至今已觉不新鲜”了,我抄下来并加了点自身感受之语,也已有陈年老调之味了。此为序。 酒场谣谚   酒肉穿肠过,办事不会错。   办事有麻烦,请吃一桌饭。   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最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可培养。   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干部快调走。   口中没有味,下乡开个会;肚里没有油,下乡走一走。   酒精考验 =久经考验。   酒场一坐,以前见过;酒瓶一摸,有事你说;酒杯一碰,…  相似文献   

4.
颜吾芟 《中国人大》2010,(13):49-50
1909年12月16日,在上海跑马厅"预备立宪公会会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群男子正在开会,会议的主题是"请愿国会代表团谈话会"。正当会议进行时,两个湖南口音的人突然拿出一张血书展示给全体与会者,上书八个血红的大字,"请开国会,断指送行"。看到这张血书,会场的气氛一下子沸腾起来,与会者无不动容。有人问这血书是谁写的,那两个湖南人激动而又自豪地回答“徐特立”。接着,两人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给与会者。  相似文献   

5.
把小事做好     
“我们干不了大事,就把小事做好。”这是25岁的广州姑娘邓敏倍的话。在广州电信局114查号台工作的她,创下了月受理6万次电话无差错的全国最高记录。邓敏怕不愿轻言“对不起”,她给了千千万万变号人看不见的微笑,也给千千万万查号人带来了舒。C的微笑。锯(羊城晚报)报道,邓敏怕成功的秘诀就是5个字:“把小事做好”。“把小事做好”是一种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追求。邓散怕为了把小事做好,参加工作5年来,先是通过各种途径挂集到的没有登记或不规范的单位名称被记满了十几个本子,背下了巨万多条可以用来避免那句“对不起”的信息。邓敏…  相似文献   

6.
“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这是3月6日上午,一位来自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引用的“顺口溜”。  相似文献   

7.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7):63-63
“这是讨论会,千万别歌功颂德。”近日,广州市荔湾区开展“彰显西关文化国际知名度”大讨论。会议开始前,荔湾区宣传部部长李黎就给讨论会“定性”:有话直说。会上,有个别与会者不习惯,发言时低着头念稿,通篇都是“荔湾的风景如何美、荔湾的人民如何勤劳”之类的话.李黎直接打断:“我就给你5分钟,请你给我讲实话。”  相似文献   

8.
人,是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的。孔子说过,“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一种敬畏;唐太宗李世民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也是一种敬畏;毛主席讲“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也是一种敬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常怀敬畏之心,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9.
《传承》2006,(4):59-59
“东风吹,战鼓擂,现在的世界谁怕谁。”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号角吹响了。这是一场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10.
对人大常委会兼职委员工作之浅见□仇占元一、存在的问题兼职委员中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在参加会议和“审议”工作方面:一是兼而不参。有的兼职委员“兼”不起来,很少参加人大常委会会议。通知开会就请假者有之;会期“半途而退”者有之;不请假“无故不到”者有之...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心态,害怕、畏惧或许是与生俱来的:小孩怕老鼠、蜈蚣、大灰狼;成年人怕毒蛇猛兽、台风地震、房倒屋塌、海难空难……每一个神经正常的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往大火里跳,往动物园的老虎铁笼子里钻,或在台风风口上“乘凉”。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不过,人生还有另一种畏惧,平时一般人不太注意,那就是怕违法犯罪,怕上法庭蹲监狱,怕上刑场掉脑袋!故古人有“畏法度”之说。今日重提,似仍有其警示作用。据《明史》记载:一次明太祖朱元璋与众大臣谈论人生之幸事,问身边大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各抒己见,有言功成名就者快活…  相似文献   

12.
王一 《协商论坛》2014,(11):56-57
10月25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微信刊发了《习近平八论“规矩”》一文,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规矩”的论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领袖们都是怎么立规矩的呢?毛泽东的“六不”规矩,成了共产党人日常的行为准则西柏坡纪念馆内,有这样一块展板,上面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对我国共产党人定下的规矩。  相似文献   

13.
邓俊峰 《前进》2013,(5):55-55
敬畏,是对人对事的一种态度。常言道:官有所畏,业有所成。领导干部保持敬畏之念,不仅是一种人生智慧,更关乎党性修养和作风品行。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所谓“怕”,就是敬畏。实践证明,那些所谓天不怕地不怕的领导干部,即便现在不出问题,也难保将来不出问题;即便在这个地方不出问题,也难保在别的地方不出问题。而那些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自觉做到防微杜渐的有“畏”之人,才能真正有所作为。正所谓,当官之人,有“畏”方能有“为”。  相似文献   

14.
好信誉要靠自己建吴仁宝现在一些老百姓有三怕:一怕假,商品有假,人民币有假,人有假;二怕不安全,在家怕盗,出门怕骗;三怕人际交往中,不讲信用,坑蒙拐骗。“信誉滑坡”、“信誉危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人民呼唤信誉,寻找信誉,盼望信誉的重建!一个党...  相似文献   

15.
警惕“迷魂汤”○闻生小的时候,大人们常给我们讲“迷魂汤”的故事。说是妖怪常常给人喝“迷魂汤”。喝了“迷魂汤”就会听妖怪的话,妖怪叫干啥就干啥。等给妖怪办完事后,妖怪就会把喝“迷魂汤”的人吃掉。长大以后才知道,所谓妖怪是不存在的。但耳闻目睹喝“迷魂汤”...  相似文献   

16.
为官者怕谁?     
贪官怕谁?有人说怕单位会计,怕秘书,怕司机。什么小金库,什么报销,会计一清二楚;而自己的底细秘书最清楚,甚至有些主意就是秘书出的;有些运作有些私密就是在车上交易的。这样,贪官只能把会计、秘书、司机当作亲儿子亲兄弟看待。现在呢,除了仍怕这些人之外,又加上了怕小偷,怕流氓,怕“小姐”。 兹举几例。 刚刚被判刑的秦皇岛市财政局长不就是被小偷这么一偷而暴露现形的么。小偷跑进他家,看到一小保险柜,又翻出一把手枪,拿走了。保险柜引人注目,还没运出城去,就被逮住了。让局长来领东西,为了给小偷定罪,需要打开此柜。…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变化     
我的父亲是个胆子很小的农民,这是我少年时的记忆。 20世纪80年代之初,穷乡僻壤里的小山村吹进了改革的春风。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父亲对上级要求把当时为集体所有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分到一家一户感到很“惧怕”。一向对上级唯唯诺诺的他,在“怕变”中一连召开了三次大队小队干部会议,想依靠“集体决策”来确定分与不分。但老天似乎是与他开了个玩笑,31个与会者的表决居然是15:15,依然要父亲这个大队支书作出决定。既不想分田地,又不敢违背上级精神的父亲沉默无语。苦思冥想了整整两天后,父亲起了个大早,打起把伞,向细雨飘逸的泥泞小道走去。  相似文献   

18.
1983年8月9日至12日,两岸学者20余人,齐聚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了自1949年两岸分离以后的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至今已整整三十年了^笔者是与会者之一,当时的会议主题是“台湾之将来”,称为第一次会议,后来去福建厦门又开过第二次会议。  相似文献   

19.
息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人口防万,是宗教,工作重点县。全县有基督教、伊斯兰教、怫教3种宗教,活动场所64处,信教群众占全县总人口的2.6%。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各项宗教政策,为息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一、开展“四讲”,转变观念。我县多数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对发家致富有“四怕”:一怕违背情心寡歌的教规教义;二怕拥有财宜是罪过;三怕政策变了挨批;四怕办企业担风险。针对这些思想,我们在教职人员和教徒中开展了“四讲”活动:讲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好形势、好机遇;讲发…  相似文献   

20.
《统一论坛》2005,(5):37-38
北美洲2005年9月18日,华盛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举办题为“莫忘国耻、警钟长鸣”的座谈会,与会者回顾了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抨击了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拒不道歉的做法,呼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与会者还高度评价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日前在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肯定国共合作抗战的历史,认为当前只要两岸主张“一个中国”的政党能够合作,全中国人民能够团结,中国的和平统一就一定能早日实现。南美洲2005年9月11日,巴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与中国驻里约总领馆在里约热内卢举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