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甫的家世     
天宝十三载(754年),43岁的杜甫在长安向唐玄宗进献《雕赋》,他在介绍自家家世时用了八个字:“奉儒守官,未坠素业。”杜甫去世40多年后的唐宪宗时代,宰相李吉甫命林宝修撰了一部书——《元和姓篡》。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姓篡,表明这部书是研究中国谱牒姓氏学的专著。  相似文献   

2.
孙俊涛 《中州统战》2003,(11):26-28
1993年,在巩义市召开的炎黄文化与河洛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国著名姓氏研究专家、河南省中原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谢钧祥先生,面对国内外史学界的专家学者,用振聋发聩的声音宣布了他的一项最新姓氏研究成果:华人祖根大部分在河南。2002年10月16日,在郑州召开的“河洛文化与台湾”研讨会上,谢钧祥又在海峡两岸专家学者面前抛出一颗重磅炸弹:台湾的前100大姓全部起源于大陆,其中有75姓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台湾同胞,大多数祖根在河南。2003年10月26日,在郑州召开的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上,谢钧祥再次一语惊人:客家姓氏大约有200个,…  相似文献   

3.
紧扣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扶沟县政协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通过组织委员赴阜阳等地参观学习产业集聚区建设经验,深入县产业集聚区实地视察凋研,召开八届十二次常委会听取情况汇报进行专题议政,为推动县产业集聚区科学快速发展提出了13条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成都杜甫草堂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毗邻浣花溪而建,后经历代修葺重建而保存至今。草堂园林简朴典雅,诗景相融,今日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看到的茅屋故居正是根据杜诗中的描绘而取意其意境于1997年建设的古典园林景观。杜甫草堂将古典园林与杜甫诗意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整个景观的设计和建设无不体现出杜甫草堂特有的园林文化艺术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杜诗的精神与意境,景观考虑到了整体的布局,也留意于细节的体现与表达。本文试就草堂茅屋的园林文化与杜诗意境两方面作一简妥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蔡副全 《前沿》2009,(7):181-184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度陇,曾客居秦州、同谷二地。宋人黄鹤以后注家均将杜甫与赞上人诗定为秦州诗,即认为杜甫与赞上人交游在秦州。然而,诗内所述情景、时地与秦州明显不符,致使某些诗注前后矛盾,似是而非。早在宋代祝穆《方舆胜览》已将《发同谷县》之“龙潭、虎崖”与《寄赞上人》之“龙泓、虎穴”联系在一起,认为二诗所云同地,从而点明了杜甫与赞上人交游在同谷。《成县新志》则明确指出杜甫与赞上人往还于成县大云寺与龙峡口之间。笔者在杜甫的与赞上人诗和同谷诗的比较中找到了许多契合点,从时节、地名地貌及杜甫在秦州、同谷二地不同内心变化补证了杜甫与赞上人交游在同谷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后,清朝统治结束,不少满族人改姓张。这是个有趣的现象。世界张氏总会理事张兆战说,在河南濮阳,1/3的张姓人是满族和回族。  相似文献   

7.
新百家姓     
《时事资料手册》2006,(2):93-93
应青岛读者乔欣的要求,本刊为大家介绍新“出炉”的百家姓。  相似文献   

8.
杨佩  柳攀登 《协商论坛》2009,(11):16-19
河南是全球华人的重要朝圣地,"根在河洛"、"寻根中原"早已成为海内外华人的共识;河南是姓氏的重要发源地,中华姓氏的主根在以河洛地区为核心的中原地区;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脉地,元典文化在此诞生,华夏文日月在此发端,历史上名人辈出,群星灿烂。  相似文献   

9.
谢思炜 《人民论坛》2020,(10):132-134
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既与他所处的时代和生活遭遇有关,更离不开诗人的主观努力、在诗艺方面的不懈追求.他在诗歌中展现全方位的社会观察和思考,并始终保持创作激情,追求更完美的诗意表达,把生命托付给诗歌.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小弟姬友(周厉王少子)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建立了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的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坏人、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太史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说,位于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虢(今河南荥阳东北)、郐(今河南新密东南)两国之间,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既安全,日后又可发展,可以把妻子儿女安排到那里。郑桓公采纳太史伯的建议,于公元前772年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  相似文献   

11.
传说黄帝之子昌意有个儿子叫韩流,其后代以他名字中的“韩”字为姓氏,是为中国最早的韩姓。但是,姓氏古籍记载世系较详的韩氏则是出自采邑名和国名。如《元和姓纂》云:“韩,出自唐叔虞之后,晋穆侯子成师生万,食采于韩,因以命氏,代为晋卿,曾孙厥生起,起生须,须生不信,元(玄)孙景侯分晋为  相似文献   

12.
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的己姓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 (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南),称为 叔安。 叔安有个儿子叫董父,学过驯服龙的本领,熟悉龙的习性,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董,任为豢龙氏,封之于 川(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为:“昔有 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 川。”关于董父的封邑,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河南临颍县境,即《太平寰宇记·许州》所载,旧许州临颍县有豢龙城,相传即董父封邑。 又据西…  相似文献   

13.
天下     
人大代表酣睡会场1月23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记者在会议现场发现,个别人大代表竟然在庄严的会议上酣睡,激烈的会场鼓掌声也没能唤醒他们。如此庄严神圣的场合都能酣然入睡,老百姓把自己的嘱托放在这些人身上,还能放心吗?(1月24日《人民图片网》)  相似文献   

14.
关于唐代的新乐府运动 ,一般都认为杜甫那些“即事名篇 ,无复依傍”的创作 ,是新乐府诗的正式开端。从元结的诗学理论、创作实践等方面进行考察 ,可以发现元结对新乐府诗人和新乐府运动的影响 ,比杜甫重大 ;元结创作新乐府的时间 ,也比杜甫早 ,并对杜甫产生了影响。所以 ,元结才是新乐府诗的创始人 ,才是新乐府运动的真正先驱  相似文献   

15.
陈姓为台湾第一大姓,与林姓共有“陈林半天下”之美誉。溯根寻源,你就会发现,台湾陈姓源于大陆,皆属中原陈姓后裔。中原陈姓在漫长的社会变迁中,不断徙居他乡,其中大部聚居于闽,后经闽迁至台湾。 台湾陈姓多源于闽 据历史学家考证,台湾陈姓多源于闽。陈姓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未随郑成功入台湾。郑经主台时,陈永华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后来,他被尊为陈姓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姓迁台人数众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姓一支就有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1月,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新馆的落成,是扶沟县一件非常有影响的大事。从2006年扶沟县新的一届县委作出搬迁扩建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决定后,扶沟县政协就紧紧围绕县委这项中心工作,积极为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新馆的建设献计出力,受到全县上下和社会各界的普遍称赞。  相似文献   

17.
己任 《台声》2007,(1):142-143
台湾媒体报道,两岸华人姓氏8000多个,但两岸的前10大姓氏排列却大相径庭,除此之外,一些罕见的“怪姓”及少数民族的特殊姓名均有其典故。  相似文献   

18.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 ,其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河图运录法》云 :“黄帝将有周昌 ,后以为氏。”《逸周书》云 :“商太史有周任。”但因周昌、周任均无世系可考 ,所以 ,唐、宋时期谱牒学家皆将周姓的起源下延至周朝 ,认为周姓源于姬姓 ,是黄帝的后裔。据《史记·三代世表》及《史记·周本纪》记载 ,黄帝生玄嚣 ,玄嚣生极 ,极生帝喾 ,帝喾生后稷 (名弃) ,后稷被帝舜封于邰 ,别姓姬氏 ,是为周之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父 (即周太王 )为狄所逼 ,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 ,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 ,…  相似文献   

19.
超尘 《中州统战》2002,(5):38-39
关于高姓的起源,有以食不厌精邑为氏,以祖字为氏等几种说法。《广韵》云:“齐太公之后食采于高,因氏焉。”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太公名尚,本姓姜,因其先祖于虞、夏之际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西),“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于西周时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建都于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吕尚的后代子孙中,何人“食采于高”,史书无考。“高”的地望料未见有古籍记载,当代一些姓氏书依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高氏”条,注为“今河南禹县”,是否正确,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20.
佚名 《广东民政》2008,(3):50-50
“姓氏书院”是广州的特色,清代的广州城内大马站、小马站、德政路、大塘街、榨粉街等一带云集了数百家的姓氏书院,这些个书院都不是“举人的课艺之所”,没有院长,也没有讲课的制度和上课的设备,所以被称为“姓氏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