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捷共对干部工作一向比较重视,认为应当把积极贯彻党的干部政策作为实行党的领导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党的路线能否顺利地贯彻,取决于各级党组织是否善于正确地选拔、积极地培养和合理地使用干部。因而捷共把干部的选拔、配备和培养视作贯彻党的路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1990年3月29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通过决议把原国名“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4月20日,捷国名再改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以更好地体现两个民族的平等关系。6月,△当哈韦尔总统到斯洛伐克的科马诺城视察时,斯洛伐克一些群众公开打着“斯洛  相似文献   

3.
法共中央机关刊物《共产主义手册》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号发表法共中央宣传部付部长让——夏尔·内格尔文章,介绍一九八二年六月法共代表团访问捷克斯洛伐克情况,分析八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发展动向。八十年代是捷克斯洛伐克经济从粗放向  相似文献   

4.
就居民的教育水平来说,捷克斯洛伐克在世界上占第一位。每1000人中51人具有高等教育程度,175人具有中等教育程度和300人具有中等专业教育程度。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捷克斯洛伐克的专业科技干部的水平和劳动人民文化、技术水平比较高。据1980年11月1日为止的人口普查结果,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工作的劳动者约780万人,其中200万人受过中等教育,250万人是技工学校(包括艺徒训练班)毕业的技工,58万3千人受过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5.
革命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卫生保健工作获得了巨大成就。就其水平来说属于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的劳动者享有免费医疗的权利。全国已完全消灭了脊髓灰质炎病,根绝了肺结核病的社会根源,减少了传染病(肠伤寒、百日咳、白喉等)。1984年国家给卫生保健的拨款为222亿克朗(1950年为40亿克朗)  相似文献   

6.
法国《东方国家通讯》和西德《明镜》周刊今年三月分别载文谈捷克斯洛伐克的环境污染。据西方报道,捷克斯洛伐克已成为今日欧洲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四百万人民生活在被严重污染的空气中。太阳经常被一层紫铜色的烟雾遮蔽。如果1970年排出的废气量为100%,那么1975年则达到108%,1980年128%,预计1985年将上升到156%。1980年捷克斯洛伐克排出的废气量达320万吨,同领土面积比它大4.5倍的法国相等。在昔日的“黄金城”布拉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的民族主义努力抬头,要求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已成为影响当今国际关系的一个重大潮流。这一点在冷战的前沿欧洲尤其引人注目。先是东欧剧变,德国完成统一,而后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冲击下,先后解体。近来,原来被认为东欧国家中最有可能平稳顺利地实现向私有制过渡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也由于民族矛盾的激化而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之一。东欧剧变后,捷克斯洛伐克长期存在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在不断的民族危机冲击下,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面临着  相似文献   

8.
此文发表在1983年2月14日《真理报》,作者博伊加罗夫。文章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一直在执行苏联对农业、食品工业各种设备的定货任务,它每年将成千上万台拖拉机运往苏联,其中包括四千台葡萄园与温室用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九年的东欧,风云变幻。罢工、学潮,“民主”运动,温和的、暴力的“革命”此起彼伏。变化之快,范围之广,令人目不暇接。就连老谋深算,久存和平演变之心的美国都惊呼跟不上东欧形势的剧变。在这场席卷东欧的风潮中,捷克和斯洛伐克继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之后,以68年“8.20”事件为契机引发了一场“温柔革命”。捷克斯洛伐克在经过斗争——  相似文献   

10.
党员总人数1971年召开的捷共14大最终公布的党员精确人数表明,捷共党员已下降到119万4千191人。这个数字是自1948年共产党掌握政权以来最低的。尽管如此,捷共仍然是一个相当大的政党,党员占全国人口的8.3%。这个比例仍超过1977年苏共党员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不到6%)。任何关于捷共领导集团打算使党的规模保持在比过去更加接近苏共水平的猜测,都由于捷共在整个70年代的大量吸收党员而不复存在了。1976年4月捷共15大召开时,党员人数达到138万2千860人。而1981年4月,捷共16大宣布,到1981年1月为止,党员人数达到153万8千139人。就绝对数讲,捷共党员人数正在迅速接近1960年所达到的水平。(见  相似文献   

11.
捷克斯洛伐克的科学与文化事业科学在人民政权年代里,捷克斯洛伐克的科学获得真正的繁荣。1952年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之后不久建立了斯洛伐克科学院。五十年代中期全国共有7个科学研究所,创建了捷克斯洛伐克农业科学院,在比较短的时期内科研所机关网点增加了19倍多,而科研机关的工作人员数增加了9倍多。  相似文献   

12.
1989年底,捷政局剧变。时过3年,1992年12月3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正式分家,联邦国家不复存在。具有70多年历史的统一国家缘何又分道扬镳?这确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一、长期历史积怨,埋下隐患 原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是位于欧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北邻波兰,东与乌克兰交界,南同匈牙利、奥地利相连,西与德国接壤。西部为捷克高地,东部是喀尔巴阡山地。  相似文献   

13.
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工业产品占世界工业产品的1.5%,而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0.4%。捷克斯洛伐克90%以上的工业产品是人民政权期间所建成的企业生产出来的。四十年来,捷克斯洛伐克从根本上改建  相似文献   

14.
自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政权更迭以来,围绕着联邦体制问题,捷联邦政府和两个共和国之间展开了旷日持久尖锐激烈的斗争,酿成了一次次国体危机,联邦国家频临分裂的边缘。这场关系到捷克斯洛伐克前途命运的斗争实质上是这个国家历史上长期潜伏的深刻的民族矛盾在国家体制问题上的继续和发展。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每当捷历史的关键时刻,民族矛盾都进一步加深,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引起国内局势的动荡。  相似文献   

15.
捷克斯洛伐克是经济相当发达的国家,历来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七十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当代科技迅速发展和经济向集约化战略转变的需要,捷对现行的教育体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一、捷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过程。一九四五年五月九日解放后,捷废除了旧的教育体系而采用了苏联的教育制度和做法。特别是一九四八年二月革命胜利后,通过了法令,统一了全国的教育体制,实行了免费的八年制义务教育,扩大和新建了一批中等学校和高等院校。一九五八年捷将八年制义务教育改为九制,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中等和高等教育体系,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材。  相似文献   

16.
匈牙利政府1991年7月起从改进养老金的内部结构着手,实行综合的退休年龄界限,分为“必须达到的退休年龄”和“标准退休年龄”。养老金的支付取决于在“标准退休年龄”前的退休时间。其计算基数由被统计时期内的收入构成(而不再仅仅是工资)。领取养老金至少需要20年工龄,养老金档次也由5年增加到10年,并在把退休年龄提高5岁的同时,男女之间退休年龄的差距也由5年减为3年(即男性退休年龄为65岁、女性为62岁)。1992年3月,匈牙利政府建立了独立的养老保险专用基金,并规定雇主养老基金的保险费率由1985年时的10%提高到24.5%,雇员交纳保险费由按工资累进计缴改为按收入统一交缴6%的养老保险费。为  相似文献   

17.
一、经济的发展全力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集约化是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现阶段经济战略的核心。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条件下,国民经济向集约化发展的道路过渡、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及各项工作质量已成为首要任务。加快捷克斯洛伐克的科学进步,这不仅仅是一个发展科研工作的任务,或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整个社会的任务。捷共把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的计划领导和管理作为一个首要的任务提了出来。其中,最  相似文献   

18.
1989年政局剧变后,捷克与斯洛伐克开始了政治、经济和外交全面转型进程。1992年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解体后,它们各自呈现出了不同的转型特征。历史传统、政治精英和回归欧洲等因素决定和影响了它们的转型路径和转型绩效。转型初始条件较差的斯洛伐克经历了更为曲折和艰难的转型道路,但随着政治精英更能利用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机遇促进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它在转型的后半程取得显著进展,不仅与捷克会合于欧洲-大西洋结构中,而且缩短了与捷克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区域价值链为视角,分析研究了中东欧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四国在全球与欧洲区域价值链中的位置与角色,包括其进出口产业结构和行业价值链特征。通过研究发现,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区域价值链构建是中东欧四国经济转型成功的必要前提,中东欧四国既有的产业配套基础、开放的市场与适度的劳动力技能,是其融入以德国为核心的区域价值链的充分条件,中东欧四国搭载与融入德国产业链推动了经济转型的成功。关于中东欧经济转型的研究成果显示,中东欧四国通过制造业产业融入全球和区域价值链所取得的成就,证明了实体经济与中高端制造作为国家经济压舱石的重要性,而如何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以研发和创新维护和提升自身在全球与区域价值链中的能力,成为中东欧四国继续转型与发展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华 《德国研究》2005,20(3):24-29
1989~1990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经历了一个由反对、阻止到被迫赞成的心理变化过程.究其原因:一、民主德国经济政治危机不断加深;二、联邦德国大力推进两德统一;三、西方大国及东欧一些国家对德国统一表示理解和支持;四、前苏联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恶化极大地限制了其对德国统一进程的制约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